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畸形 三维重建 影像部 骨性 标志点
  • 简介:目的报道带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摘除头状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瓣植入填塞头状空隙。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 标签: 治疗 月骨 骨瓣植入 血管蒂 坏死 联合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18例23足跟骨折的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跟钛钢板在涉及跟距关节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18例23足涉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折,男13例16足,女5例7足;年龄23~68岁,平均37.8岁.高处坠伤14例19足,车祸伤4例4足,均行切开复位,跟钛钢板内固定,缺损区均行异体.平均随访时间18月(11~48月).结果:按MarylandFootScore[1]跟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6.9%.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折手术疗效良好,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跟钛钢板适合跟解剖形态,在跟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收集开髓、扩髓操作时产生的胫骨干骺部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41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41例胫骨骨折不连均获得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筹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避免了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不连 骨碎屑 植骨
  • 简介:复习相关文献,综合性报道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替代被修复重建组织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 简介:目的应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治疗因胫骨中、下段1/3粉碎性骨折而致的不连、缺损.方法从1997~2001年,对9例胫骨中、下段1/3不连、缺损进行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本组9例患者,6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动静脉危象,给予及时适当处理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X线显示:8例16周骨折迭性愈合;1例远端骨折不连,再行植术,术后12周骨折愈合.3年随访伤肢功能活动良好.结论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是治疗胫骨中、下1/3段因粉碎性骨折而致的不连、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骨不连 骨缺损 骨皮瓣 移植术 手术治疗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对于这类CT扫描提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本院大部分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固定加人工或自体植入治疗.从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28例34侧跟骨粉碎性骨折,经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植骨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钛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可逆正神经高位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975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采用桡侧腕长伸肌代拇长屈肌;示指指深屈肌切断,远端编入环指指深屈肌;小指展肌移位,恢复对掌功能的方法,治疗正中神经高位损伤的11例病人,其中9例获随访.结果随访9例病人效果满意.结论肌腱移位治疗不可逆正中神经高位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正中神经 功能重建 正中神经高位损伤 肌腱移位治疗
  • 简介:目的为间前血管背侧支(膜)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问前血管背侧支(膜)辩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间前动脉背侧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间膜,在其近端分别向足桡侧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背侧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膜)瓣,结论间前血管背侧支(膜)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舟骨病变。

  • 标签: 血管 治疗 桡骨茎突 吻合 骨病 月骨
  • 简介:硼(boron,B)是一种人们研究较早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量10.82。近几十年硼化合物及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硼与其化合物在生命中的作用及意义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硼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具有促进植物有机质转运,参与生长素代谢及酶促反应,影响核酸、蛋白质和细胞壁的代谢等重

  • 标签: 骨软骨代谢 生长素 代谢 核酸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瓣移植治疗不连的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瓣治疗不连19例,其中胫骨不连8例,尺骨近段不连5例,肱骨远段不连3例,桡骨远段不连2例,股骨不连I例。结果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其中术后12~18周愈合17例,术后23周愈合2例。结论胎儿骨膜皮质瓣由骨膜和皮质组成,能够促进不连愈合,胎儿骨膜皮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适用于不连和小范围的缺损。

  • 标签: 骨不连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 吻合血管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1999年2月~2005年6月收治跟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17例患者采用清除病灶,根据死腔部位及大小选择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肌皮瓣或皮瓣填允覆盖,一期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运,覆盖创面,并于皮瓣覆盖的上、下部分别将冲洗及引流管置入原死腔部位进行持续冲洗治疗。结果全部患耆获得3个月~3年(平均25个月)的随访,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13例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成功率高和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跟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髓炎 跟骨 组织移植 持续冲洗
  • 简介:指端包括指腹软组织、指骨、甲床及其支持结构,因其位于手指最远端,所以在手外伤中较常见.由于损伤机制的不同,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亦呈多样性,且由于外观与功能上的特殊性,对指端损伤治疗的要求很高,我们就指端损伤的类型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于甲床结构的特殊性,甲床损伤不在本篇介绍之列.

  • 标签: 指端软组织损伤 手术修复 腹软组织 手外伤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处理激光等离子体中含吸收的图像重建方法,运用最大熵原理推导出适用于含吸收的重建算法。采用不同的图像实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吸收校正方法的精度明显高于不考虑吸收校正的精度。

  • 标签: 激光等离子体 图像重建 吸收校正
  • 简介:背景:在假设动脉瘤样囊肿通过内部骨化存在自愈潜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微创的治疗动脉瘤样囊肿方法。即用脱矿物质骨粉混合自体骨髓注入骨囊肿内,从而使病变停止进展,并自行骨化。我们提出假设,即为了诱导骨质愈合。囊肿细胞只需要对诱导材料的作用产生反应,而囊肿刮除术或扩大的外科手术是不必要的。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这种新方法对于囊肿的治愈情况,及其治疗本病的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对13例经活检确诊为动脉瘤样囊肿的患者,经小切口向病灶内注入脱矿物质和自体骨髓混合泥。研究组中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6岁。病灶部位位于长骨者6例,骨盆5例,位于肩关节盂和跟者各1例。其中5例患者既往未经任何治疗,1例经术前栓塞,其余7例患者为治疗后复发者。结果: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其中11例患者获得治愈。结论:该微创方法能够促进原发性动脉瘤样囊肿自愈。采用该治疗方法不再需要进行刮除术。能够避免过大的外科手术及失血,并且对于位于类似骨盆这样不容易暴露部位的病灶,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自体骨髓 脱钙骨 注射 外科手术 平均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感染性胫骨不连接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感染性胫骨不连10例,其中单侧外固定支架5例,Ilizarov外固定支架5例.结果所有胫骨不连7例得到愈合,愈合时间7~11月,平均8.5月;2例随访已5个月,见有明显痂生长;1例术后感染复发,经过随访11月,未见明显痂生长.结论外固定器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创伤后感染性胫骨不连接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外固定器 胫骨 骨不连 感染
  • 简介:尺神经损伤,导致手指呈爪形畸形,其原因是间肌及蚓状肌麻痹,控制掌指关节屈曲、伸直手指力量丧失。指伸总肌失去侧腱束的抗衡而使掌指关节过伸;在掌指关节过伸时,指伸肌有效滑动也弱并消耗在掌指关节的过伸中,使伸指间关节的作用丧失,指屈肌作用于指间关节的力量相对加强,从而使指间关节过度屈曲,形成爪形指畸形。在低位尺神经损伤中,由于环、小指指深屈肌功能正常,而爪形指畸形更明显。

  • 标签: 掌指关节 尺神经损伤 指畸形 晚期功能 爪形手畸形 肌功能
  • 简介:上肢的运动是由肌肉的主动收缩带动关节活动而发生的.关节的结构正常,但常由于带动关节活动的动力儿无功能,导致了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常以肌(腱)移位术来恢复和改善肢体的功能从1999年开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讲座、论文、手术图解、综述等文章,为临床医生正确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许多读者来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一些问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下面就上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几个原则问题谈几点意见,与同道们商榷,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上肢运动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 病因 手术治疗 移位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