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就青少年的压力与其吸烟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主要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的问卷,调查应对问卷以及中学生吸烟行为的调查问卷对于2626位中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之间的吸烟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以及年级方面的差异。压力对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之间呈现的是显著相关的关系。消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在压力以及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之间有着一个明显的中介的作用。结论压力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原因之一。

  • 标签: 青少年压力 吸烟行为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青少年作为未来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障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研究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减少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不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要做好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 行为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青少年共计245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225名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分别为3.56%和28.44%,合并网络成瘾行为检出率为32.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OR=1.158,95%CI:1.088~1.233)、消极应对方式(OR=2.283,95%CI:1.242~4.196)、独立生活能力过得去(OR=2.703,95%CI:1.205~6.061)和独立生活能力很差(OR=39.741,95%CI:5.858~269.619)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状、消极应对方式、独立生活能力过得去和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影响因素 抑郁症状 应对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7月-2023年5月收诊的22例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研究组进行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结果: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三个月后,研究组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和情绪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实施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动机,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认知行为疗法 非自杀性自伤 情绪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手法等常规的脊柱侧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干预效果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24周后,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行为干预技术应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中,有利于减轻脊柱弯曲程度,缓解负面情绪。

  • 标签: []青少年脊柱侧弯 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3月到2022年12月的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青少年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人数和所占比,并通过与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家庭影响因素。结果 ①经过统计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青少年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人数为260例,占比为26.00%;②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过于溺爱和放任是导致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家庭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家庭有必然的联系,其中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和家教原因是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 自伤行为 家庭 影响因素
  • 简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的是个体刻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是出于自杀意图的行为,如割伤、自残等。据研究显示,这种行为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高发趋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措施,着重考察其与成长环境、社会压力等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广泛的文献综合分析,发现了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干预方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心理评估工具的应用、建设更加完善的家庭和学校支持体系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也为实践中的干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借鉴。

  • 标签: 青少年心理问题 早期识别 干预措施 成长环境 社会压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式结构调查表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北京市2523名16~24岁外来务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调查数据主要运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对于未婚性行为态度较为开放,未婚性行为发生率为30.7%,男性(36.1%)高于女性(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44,P<0.01);年龄较高、来京时间超过两年、较高经济收入、经常吸烟、经常饮酒、对婚前性行为看法比较开放、健康知识成绩较高、幸福感较低的外来务工青少年比较容易发生未婚性行为;未婚青少年流产率为4.89%,年龄较大、健康知识成绩较高、幸福感较低的青少年或其性伴更多发生流产。结论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 标签: 外来务工青少年 生殖健康 未婚性行为 流产
  • 简介: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青少年惊恐发作患者因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发病突然等因素极易引发患者、家属以及学校老师的高度担忧,影响青少年及其家属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研究表明^[1],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惊恐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为此。我们应用抗焦虑剂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惊恐发作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青少年 惊恐发作 认知行为治疗 抗焦虑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南充市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父母的教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6月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100名存在自伤行为青少年作为观察组。另在学校收集无NSSI青少年10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青少年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采用宗氏焦虑自评(SAS),宗氏抑郁自评(SDS),beck自杀意念量表(BSS),父母教养方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评估。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自杀风险评估、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并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父母的教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自杀风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均低于对照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南充市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父母的教养行为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