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理中的作。方法:对在输液室接受治疗的 758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理 (实施前 37900例 ),观察组采取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的方法进行管理 (实施后 37900例 )。分析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满意度等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合医院情况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合理排班是提升输液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静脉输液 专职护理团队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患儿给药方法,因患儿群体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以及各种门诊因素的影响,包括患儿自身机体因素、患儿家属的配合性、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门诊环境等,导致门诊小儿输液理存在诸多难点。因此,本文对门诊小儿输液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对策。

  • 标签: 小儿门诊 输液管理难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 分析智能输液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护理信息化和促进病房输液安全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某医院消化内科两个病区的12名责任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名)和观察组(6名),每组以便利抽样法分别选择所负责床位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取全闭环智能输液理系统进行静脉输液护理。结果:①观察组输液走空率及呼叫换液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平均换瓶间隔时间及药液提前配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每瓶液体的平均巡查病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责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智能输液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输液走空率和呼叫换液率,减少每瓶液体的平均巡查病房次数,缩短药液提前配制时间,增加护患双方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智能输液管理系统 输液管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PDCA循环改进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74例住院输液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正常进行静脉输液,研究组应用PDCA循环静脉输液理,观察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输液合格率、输液巡回卡规范合格率与患者药物作用知晓率均高于参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PDCA循环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折输液护理措施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5例门诊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静脉穿刺进针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组使用反折输液法,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12±0.23)分;对照组为(7.01±0.14)分,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应用反折输液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反折 输液管 头皮静脉穿刺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大输液理不规范风险中的效果。方法 医院各科室成立了品管圈,确立“降低大输液理的不规范风险”为主题,从大输液的交接、临床暂存、使用等环节对全院14个临床科室进行情况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验证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临床大输液理的不规范风险显著降低,(P<0.05)。结论 品管圈对降低临床大输液理不规范风险效果显著,从而保障了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工作 品管圈 大输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的输液理在骨科腰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腰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IVC-CI>40%作为阳性反应指导输液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腰麻手术患者治疗中,通过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腰麻前的输液能有效降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促使患者的循环系统更稳定。

  • 标签: 输液管理 骨科腰麻手术 下腔静脉 塌陷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优化输液流程对于门诊输液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进行门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当中使用输液常规工作流程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输液以及护理。在观察组当中使用PDCA质量循环对患者的输液流程进行优化。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门诊输液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门诊输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的门诊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的输液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输液 护理安全性 优化 PDCA质量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需静脉输液的患者166例,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则采用优化过后的输液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等候时间、满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接错瓶以及静脉炎发生率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输液等候时间以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等数据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优化后的输液流程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输液等候时间,减少接错瓶和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对输液流程的满意度。

  • 标签: 优化输液流程 门诊 输液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5月-2019年2月),作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2组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RT与PICC这两种不同静脉输液技术之下综合输液的实际效果。方法:针对2020年3月-2021年4月来本院接受PORT与PICC中长期的静脉输液170例肿瘤病患,依照着所采取静脉输液不同技术,将其分为两组,PICC为77例、PORT组为93例,对实际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PICC、PORT两组均置管成功,但相比较于PICC组,PORT组病患一次成功拔管率更高,导管留置实际时间更长,无并发症发生,且PORT组病患置管及拔管的舒适度、生活质量均优于PICC组,组间对比差距显著,P<0.05;相比较于PICC组,PORT组置管的综合效果更高,组间对比差距显著,P<0.05。结论:PORT组置管的综合效果高于PICC组,考虑输液效果时候,则可选PORT为中长期的静脉输液血管管路。

  • 标签: []静脉输液 PORT PICC 综合输液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及输液相关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63例患儿的静脉穿刺输液相关护理操作进行探讨,对急诊小儿静脉穿刺和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难点进行经验性总结。结果通过合理选择静脉和输液方法、提高穿刺技巧,本组63例患儿静脉穿刺1次成功且输注通畅共55例,成功率为87.3%。结论重视小儿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认真选择血管,合理运用穿刺技巧,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有助于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输液效果。

  • 标签: 急诊患儿 静脉穿刺 输液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9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本次对象,将400例研究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综合性心理护理方法,并针对患儿年龄、爱好、性格等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94.00%,对照组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率为82.00%,研究组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率,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输液 患儿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08-01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液体温度对患者输液体验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液体温度与患者的输液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的调节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体验。在实验组中,通过控制输液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适宜的组别患者舒适感较高,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为临床输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强调了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节液体温度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输液体验,液体温度,患者舒适感,临床实践,治疗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评价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3-20203月于我院门诊输液大厅接受过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2组:一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为预见性组(43例);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常规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并在患者离院前调查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显示,预见性组(6.98%)明显比常规组(25.58%)低(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显示,预见性组(93.02%)明显比常规组(72.09%)高(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输液大厅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