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化疗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作为唯一途径的静脉为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方法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特别是一些新药),未取得护士执照不能进行化疗操作,输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必须由高年资护士操作,另一方面,各项工作流程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结果对肿瘤病人静脉输液加强管理,保证了输液安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对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且见效比较快,已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采用以下措施强化门诊输液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强化 门诊输液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理中的作。方法:对在输液室接受治疗的 758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理 (实施前 37900例 ),观察组采取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的方法进行管理 (实施后 37900例 )。分析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满意度等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合医院情况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合理排班是提升输液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静脉输液 专职护理团队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门诊输液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与护理效率。方法通过分析原有门诊输液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比现行的门诊信息化输液理流程,探索现行管理系统在管理与护理效率方面的优点。结果通过使用门诊输液信息化管理流程,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双重核对功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严谨,增强和确保了病人输液安全。医疗数据的自动保存与统计,可明显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工作效率较前有较大提高,医疗差错和医患矛盾显著减少。同时,数字化系统及无线呼叫系统对于准确考核护士工作量、改善输液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门诊输液信息化管理流程对改善输液室环境和医院管理信息化,提升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门诊输液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 效率评价
  • 简介:社区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因患儿周转快,输液室的药物种类繁多,如何做好患儿安全用药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仅以儿童输液理及观察护理予以综述。

  • 标签: 社区门诊 儿童输液 管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静脉输液规范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静脉输液规范管理,降低了静脉输液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实施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当前临床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且在近年来也呈现出较为频繁的发病率,针对手足口病,临床中通常采用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输液治疗在手足口病的暴发期也会导致输液门诊中人流量过大,这就可能会导致患儿之间出现相互感染的情况,大大的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就需要提升门诊输液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暴发期 门诊输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输液室(2019年01月-2019年04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37人次,采取常规输液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05月开展分区管理,应用于(2019年05月-2019年08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53人次,设置为管理组。对照两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依从性与投诉率。结果管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22%&9.84%),管理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99.78%&93.36%),依从率(99.56%&92.22%),投诉率(0%&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采取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可明显减少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减少门诊投诉,效果理想。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分区管理 警示标志 输液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输液室( 2019年 01月 -2019年 04月时期 )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37人次,采取常规输液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 2019年 05月 开展分区管理,应用于(2019年 05月 -2019年 08月时期 )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53人次,设置为管理组。对照两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依从性与投诉率。结果:管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 0.22%&9.84%),管理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 99.78%&93.36%),依从率( 99.56%&92.22%),投诉率( 0%&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采取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可明显减少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减少门诊投诉,效果理想。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分区管理 警示标志 输液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输液室(2019年01月-2019年04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37人次,采取常规输液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05月开展分区管理,应用于(2019年05月-2019年08月时期)收治门诊输液患者总计453人次,设置为管理组。对照两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依从性与投诉率。结果管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22%&9.84%),管理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率(99.78%&93.36%),依从率(99.56%&92.22%),投诉率(0%&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采取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可明显减少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减少门诊投诉,效果理想。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分区管理 警示标志 输液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专科护理在急诊静脉输液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及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静脉输液理中实施静脉输液专科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缩短穿刺时间及患者排队时间,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急诊 专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患儿给药方法,因患儿群体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以及各种门诊因素的影响,包括患儿自身机体因素、患儿家属的配合性、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门诊环境等,导致门诊小儿输液理存在诸多难点。因此,本文对门诊小儿输液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对策。

  • 标签: 小儿门诊 输液管理难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门诊小儿输液理的难度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中心门诊部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52例,所有患儿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患儿76例,一组为参考组患儿76例。参考组患儿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分析参考组患儿进行输液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将此措施落实到实验组患儿的输液护理中。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并记录与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76例患儿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2.11%,参考组76例患儿整体护理满意率为72.37%,两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分析门诊小儿输液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后,提出改进措施并有效落实到以后的门诊小儿输液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门诊小儿输液

  • 标签: 门诊 小儿输液 管理难度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 分析智能输液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护理信息化和促进病房输液安全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某医院消化内科两个病区的12名责任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名)和观察组(6名),每组以便利抽样法分别选择所负责床位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取全闭环智能输液理系统进行静脉输液护理。结果:①观察组输液走空率及呼叫换液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平均换瓶间隔时间及药液提前配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每瓶液体的平均巡查病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责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智能输液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输液走空率和呼叫换液率,减少每瓶液体的平均巡查病房次数,缩短药液提前配制时间,增加护患双方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智能输液管理系统 输液管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标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脓毒症输液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该院接收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0例,记录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分析SI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观察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12 h、24 h后的ITBVI、GEDVI、SI、CVP、MAP、HR均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同ITBVI、GEDVI显著相关(P<0.05);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技术可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监测,为液体速度治疗及输液理提供指导,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脓毒症 PICCO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输液操作,确保输液安全。方法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连续抽取心理科老年病人,输液量在2瓶或2瓶以上的10天的输液单,根据输液单的记录,进行输液速度的统计分析,然后实施执行、检查、处理等管理循环进行整改,3个月后重新抽取相关的输液病人进行输液速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人快速输液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PDCA循环用于老年人输液的管理,突出强调了个性化的护理特征,使护理更有针对性,同时患者能及时反馈输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确保输液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老年人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置管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外渗等)、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 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输液过程中,两种不同结构的精密过滤输液器空气进入输液的排气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特诊外科输液的病人,应用精密过滤盘有排气孔的输液器出现空气进入输液内100例次,设为观察组;应用精密过滤盘无排气孔的输液器出现空气进入输液内100例次,设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在输液时空气进入输液后的处理时间、过滤盘内残留空气发生率。结果两种输液器在空气进入输液后的处理时间、过滤盘内残留空气发生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滤盘有排气孔精密过滤输液器有自动排气功能,空气进入输液内的排气方法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密过滤输液器 排气孔 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