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PipkinⅣ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的12例PipkinⅣ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4.1岁(24~63岁)。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Ⅰ9例,Ⅱ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后壁骨折10例(9例为后上),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1例后壁骨块为后上)。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65min(150—19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mL(500-1200mL)。7例患者后壁骨折加用弹簧板固定。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6~52个月)随访。2例术前坐骨神经不全损伤及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均于术后6周至4个月完全恢复运动功能。股骨头骨折均获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差1例。4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大转子截骨处再次手术1例,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4例,良7例,差1例。结论对于PipkinⅣ骨折,大转子双腹截骨髋关节外科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股骨头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围绕患有单纯乳腺粘液癌病人展开相关分析研究。为有关病人安排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并对其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希望能够对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方法: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共计搜集到了50例单纯乳腺粘液癌(实验组)、50例乳腺叶状肿瘤(对照一组)以及50例纤维腺瘤(对照二组)的数字化x线影像表现资料,然后使之和乳腺叶状肿瘤、纤维腺瘤的相关影像表现加以对比,由于这三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临床方面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在这三者之间开展相关对照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分析X线影像表现时,需要重点从发病时病人的年龄情况、乳腺腺体分、病灶大小、病灶聚集的密度、病灶边缘等众多方面进行观察评析。结果:从发病年龄的角度加以分析,在出现病症时,实验组病人的年龄全部都在37周岁至78周岁这一区间内,其中有31位患者的年龄处于50周岁以上,而在这一方面比较中,该组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病人数明显要比其余两组更多。从肿块形态及边缘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钝缘不规则形肿块为其特征之一,表现为边缘清晰、可伴深分叶状肿块;但仍以圆形与卵圆形、边缘清晰与遮蔽占比较多。从其他方面加以对照,可知在诊断单纯乳腺黏液癌时,腺体分、肿块大小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P>0.05)。结论:对于本次所重点研究的病症而言,其在X线表现方面具有一些较为显著的特点,当病人年龄高于50周岁时,则发现其单发高密度肿块,呈钝缘不规则形,或圆形/卵圆形肿块但周围无晕征表现,边界清晰或伴有深分叶,高度提示单纯乳腺黏液癌的可能。

  • 标签: 单纯型乳腺粘液癌 肿瘤形态 数字化x线影像
  • 简介:股骨转子间位于股骨颈及股骨干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应力最大的部分。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摔伤所致.年轻患者当受高能量损伤时也可发生。当骨折线延至转子下或为反转子间骨折时.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自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AO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rlarscrew.DCS)治疗此类骨折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AO动力髁螺钉 转子下骨折 股骨干 治疗 高能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报告应用intertan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A11例、A21例、A31例)采用intertan固定。结果 经5~8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interta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A2和A3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材,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血栓。

  • 标签: intertan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2月收治的患心脾两虚失眠症的患者84例,采用盲选的方式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参考组给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95.24%)高于参考组(83.34%),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于心脾两虚失眠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质量得到保障,有效降低疲劳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心脾两虚型失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中央肺癌患者随机取样67例(收治时间为2019.10-2020.09),等差数列法分组,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中央肺癌检出率。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观察指标:ADL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手术指标,术后随访1年结果。结果:①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DL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效果更理想;②患者术后下床时间(5.0±1.0)周,术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0.21±1.11)个月;③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79例,骨折一期愈合,患者功能恢复良好。1例复位不佳发生髋内翻内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8例因为内科基础疾病去世。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牵引床下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效果较好。

  • 标签: PFNA治疗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亚洲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31-A1.213例,31-A1.332例;31-A2.135例,31-A2.227例,31-A2.333例;31-A3.138例,31-A3.239例,31-A3.3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一、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采用PFNA11固定治疗。结果236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23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2~39周(平均29.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3分,平均85.1分。19例(8.05%)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大腿痛。疼痛原因: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差异6例,髓内钉远端设计缺陷4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及生物力学分布不均3例,手术医生操作不熟练2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4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出现大腿痛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中国人股骨近端的骨骼特点在主钉前弓、主钉远端结构、外偏角等方面的设计做进一步的精细改进。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大腿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观察,试验组45例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随访半年至两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可以缩短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固定效果好,创伤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臂X线透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7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对比法研究了C臂X线透视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记录手术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和手术效果等参数来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显示,在使用C臂X线透视辅助下,手术操作更加准确和精确,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同时,与传统的透视设备相比,该技术能够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风险。在70例手术中,手术成功率达到9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X线透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风险。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和长期随访观察,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C型臂X线透视 脊柱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和CT在诊断空洞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空洞肺结核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检查和CT检查,然后将所有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空洞肺结核患者采取不同检查方式存在的差异性。结果空洞肺结核患者经CT检查主要表现有小片状、小点状、结节状、不规则钙化影、支气管扩张、纤维条索状阴影、毛玻璃样渗出等征象,经X线平片检查主要表现有条索状阴影、小片状及小点状等征象。所有空洞肺结核患者经过CT检查,其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检出个数均明显多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检出个数,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空洞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平面检查的诊断结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合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X线 CT 空洞型肺结核 应用价值
  • 简介: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电离辐射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定位、诊断、微创手术的开展与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医用电离辐射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的潜在危险愈来愈受到重视。手术过程中应提高手术相关人员对电离辐射的防护意识,对操作医护人员及受术者实施正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现将本人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X线机的防护体会总结如下:1手术室的电离辐射的防护现状我科使用C臂X线机(单球管C臂机)主要用于骨科手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术中操作繁琐、为了缩短C臂X线机使用时间,重自身防护轻他人防护。曝光时间长、曝光次数多,不注意或不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现象。另外,病人和护士以及其他人员要求防护的意识较弱,形成了电离辐射防护的薄弱现状。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性-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后,可使活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障碍,甚至细胞被破坏,而所受损害的程度与电离辐射的量成正比。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重要的细胞应答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诱发癌变[1]。长期低剂量照射后,外周血液细胞最明显的改变是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损伤导致孕育畸胎、流产和宫外孕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

  • 标签: 中使用 使用型 型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证不同的乳腺癌钼靶X线的征象。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师对其进行诊断的结果将其疾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肝郁痰凝的患者共32例,正虚毒炽的患者共16例,冲任失调的患者共12例,三种中医证人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随后分别安排三种中医证的患者进行乳腺癌钼靶X线照射检查,并对比三种不同证的钼靶X线检查所表现出的征象的特点。结果钼靶X线检测表现为钙化灶以及毛刺状的肿块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是38例和20例,表现为不规则的透亮环的患者共17例。间接征象表现为异常血管的征象的患者有25例,在间接征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第二位的是大导管征象,患者人数为19例,其中肝郁痰凝的患者出现异常血管征象和大导管征象的比例比冲任失调的患者稍高,正虚毒炽的患者在牛角征象和漏斗征象两项钼靶X线征象中所占的比例较其他两种中医证的患者更高。结论肝郁痰凝的患者的X线征象为大多肿块有毛刺以及分叶,边缘处大多比较光滑,异常血症的表现率比较高,而淋巴的转移率却比较低;冲任失调的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显示出肿块处一般会出现钙化灶,并伴随者大导管征象的改变的特点;正虚毒炽的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多表现为漏斗征和淋巴转移,并且这两项征象的发生率比肝郁痰凝的患者更高。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征象 不同中医证型
  •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 X线胸片与 CT诊断对中央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结果: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 71例患者中, X线胸片诊断准确率为 84.51%, CT检出为 97.18%( P<0.05)。 CT检查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显示清晰程度高于 X线胸片( P<0.05)。结论: CT检查对中央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