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观察期骨折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其中优秀23例,良好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给予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切口小,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径在2厘米左右的周围肺癌常规X线征象。但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小肿块(肿瘤)很容易漏诊及误诊。为了提高诊断水平,我科经上级医院病理证实的8例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小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找出对诊断有价值的X线片象。

  • 标签: 小型 周围型肺癌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08年到2014年接收的8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利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水平。80例患者的Evans分为Ⅲ49例,Ⅳ31例,根据是否固定小转子分为固定组和未固定组,固定45例,未固定小转子35例。固定组后内侧骨皮质固定方法单纯使用拉力螺钉29例,使用钢丝16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在6个月到3年不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随访,在未固定小转子等后内侧骨皮质的35例中,共发生髋内翻5例,发病率14.3%,包括Ⅲ22例中3例Ⅳ13例中2例。此外还有股骨头颈切割l例,钉板松动1例,钉板断裂1例。而在固定组的45例中,发生髋内翻1例,股骨头颈切割l例,为见钉板断裂发生。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小转子复位固定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的重建和固定,会直接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而拉力螺钉和钢丝用于复位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小转子复位固定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洲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总共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住院之后的3天内进行全身麻醉,并选择亚洲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病床为骨科牵引床,在患者平卧状态下完成相应的手术,并对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出血量进行及时记录,以及临床骨折复位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30例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并且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手术时间在30分钟到50分钟之间,患者出血量在30ml~100ml范围内,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在九周左右。而30例患者中,27例为优,2例为良,1例患者为差,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亚洲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患者骨折复位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龄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颈椎病不断的程年轻化的道路上发展。本文通过一些临床资料,首先对青年颈椎病的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青年颈椎病X线的表现特点,讨论了青年颈椎病X线诊断和疾病的预防。

  • 标签: 青年型颈椎病 X线诊断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伽马3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治疗的28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按Tronzo-Evans分类,III16例,IV8例,V4例,采用牵引床下闭合复位,透视穿针,伽马3髓内钉内固定。结果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独立行走24例,扶拐行走3例,轮椅1例,满意度为85.7%。结论伽马3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伽马3型髓内钉 不稳定 股骨转子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9之间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A组30例患者应用PFNA(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B组26例患者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小,无显著性;(3)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愈合时间差异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选用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有很多,其中PFNA适用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PF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诊断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性探讨这些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结果经分析50例青年颈椎病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点,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的占54.00%,钩椎关节增生占12.00%,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占20.00%,椎间孔变窄占10.00%,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占4.00%。结论X线片能够较精准地反映青年颈椎病病人的颈椎病变状况,在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 标签: X线 临床诊断 青年型颈椎病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周围肺癌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特点,以研究X线与CT在早期周围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肺癌40例患者的CT资料与X线片,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统计两者检查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伪足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塌陷征为早期周围肺癌的基本特征,35例(87.5%)显示3种及跟多的基本征象。40例均为X线胸片检查显示,X线术前诊断32例,误诊8例,误诊率20.0%。CT扫描术前确诊37例,误诊3例,误诊率7.5%。这些确诊检测办法对于这类肺癌定性诊断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χ2=7.47,P<0.01)。讨论CT与X线对于这类肺癌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CT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对周围性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周围性肺癌 CT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血行播散肺结核在临床较为常见,X线平片诊断中经常与肺部一些弥漫性病变相混淆。本文报告28例,讨论了急性血行播散肺结核的主要表现,以及与矽肺、粟粒性肺炎等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平片的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周围肺癌患者,按诊断方式分为CT组和X线组,每组30例患者,X线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CT组患者实施CT扫描。结果CT检查对周围肺癌不同影像学类型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7%,显著高于X线组的7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平片与CT扫描在周围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X线可作为周围肺癌的初步诊断和常规检查;而CT扫描在周围肺癌的诊断中对于周围肺癌的定性和分期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将其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 标签: X线平片 CT 诊断 周围型肺癌
  • 简介:摘要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多发,常为低能量创伤,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其治疗方式有很多,本研究现将临床常见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总结如下,以期为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 转子间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中常见,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在升高,由于老年人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研究的发展,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本文就治疗方式和内固定材料进行述评。

  • 标签: 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实验组(33例)予以PFNA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切口长度(4.32±1.23)cm等临床指标显著更优(P<0.05)。结论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

  • 标签: 动力髋 转子稳定钢 PFNA钉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颈椎病X线诊断进行系统探讨,掌握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7例青年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诊断,总结该疾病X线影像学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X线检查后,本组患者中有39例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3例椎体骨质增生;2例椎间孔变化、2例钩椎关节增生及1例颈部韧带钙化。结论通过X线能有效反映出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可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是主要特点,为临床纠正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青年型颈椎病 X线诊断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16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X线为斑片状、小结节状。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大多直径在1.5~2cm。无纵隔淋巴及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胸片及CT检查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中央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诊的中央肺癌患者,对比分析同期X线胸片及CT检查报告结果,比较X线胸片检查和CT检查的检出率以及对患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影像表现。结果X线胸片诊断出肺癌准确率为59.2%,CT诊断出肺癌准确率为90.8%,CT诊断中央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P<0.05)。此外,CT扫描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程度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结论CT检查较X线胸片对中央肺癌临床确诊率高,且分辨度高,是临床应用辅助诊断中央肺癌的重要方法。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 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