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的生产质量关系着群众的用药安全,在药品生产活动中,物料储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药品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如若不能做好物料储存过程的质量控制,便难以保障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将重点阐述药品生产活动中物料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药品生产行业提供帮助,进一步保障药品生产质量。

  • 标签: 药品生产 物料储存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对中重度COPD患者临床上的获益情况。方法 对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诊治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排除自动出院、治疗天数不足、方法不同、未规则随访等因素后,选择其中治疗方法相近的80例病例,以是否有使用细菌溶解产物为分组依据,将38例采用细菌溶解产物住院+门诊规律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2例未应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的患者归为参照组。通过收集患者住院天数、急性发作次数、住院频次、治疗效果,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方差5.58,对照组住院天数方差3.07,二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细菌溶解产物 COPD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5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25例作为观察组接受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2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相似。观察组中有16例(64%)患者治愈,7例(28%)患者症状减轻,2例(8%)患者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有9例(36%)患者治愈,10例(40%)患者症状减轻,6例(24%)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治愈率(64%vs.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然而,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7千万[1]。在中国,已经有9千2百万的糖尿病患者,其中93.7%为2型糖尿病[2]。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蛋白质氨甲酰化作为一个非酶促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会导致被修饰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蛋白质氨甲酰化反应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蛋白质氨甲酰化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提议将氨甲酰化产物作为临床上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将蛋白质氨甲酰化反应作为治疗某些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突破口,这为我们研究氨甲酰化反应参与的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方向。本篇综述旨在概述不同疾病中的氨甲酰化反应及其反应产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氨甲酰化 血浆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口腔黏膜表面麻醉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年 1 月的 60 例口腔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提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药方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在使用相应的麻醉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 p< 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采用中药药方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麻醉,可减少麻醉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具有损伤小、经济负担少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药 口腔黏膜 表面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G以及IgG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gA、IgG以及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可以显著提高AE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细菌溶解产物 免疫功能
  • 简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终末产物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导致不同组织血管细胞外基质的重构,采用药物干预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和生物学效应,有助于防治上述病变。目前,药物的干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氨基胍、噻唑衍生物类、维生素类。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细胞外基质 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 并发症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8月收治的 AECOPD 患者 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gA、 IgG以及 IgG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IgA、 IgG以及 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可以显著提高 AECOPD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细菌溶解产物 免疫功能
  • 简介: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弓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历时7年攻关,近日首次高效化学全合成抗耐药菌天然产物“甘露霉素”。这项研究工作攻克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糖肽合成难题,为开发有效应对“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药物开辟出新径。介绍该研究成果的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化学学术刊物《美闲化学会会志》(JACS)上。

  • 标签: 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 抗耐药菌 全合成 科学家 甘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经临床诊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89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代谢产物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粪便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结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 标签: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pH值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降解产物的影响,指导制剂的开发和生产。方法:制备不同pH值注射液样品,采用重氮化偶合比色法测定NO2^-的浓度,HPLC面积归一法测定有机降解物峰面积百分比。结果:随pH值的升高,NO2^-的浓度和有机降解物峰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机降解物增加较明显。结论:注射剂pH值应控制在3.5-5.0之间。

  • 标签: 替硝唑 降解产物 比色法 HPLC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 简介:长期以来,抗青光眼手术中多采用球后麻醉或球周麻醉,但其所致的球后出血,眼球穿孔,视神经损伤及黑朦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1,2],而表面麻醉可完全避免上述并发症.本院76例(94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采用单纯表面麻醉方法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手术中 严重并发症 临床观察 球后麻醉
  • 简介:1923年Smith—Petersen采用玻璃制成杯状植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产生了首例髋关节表面成形术。50年代早期Charnley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一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关节界面施行了第~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此后先后出现各种改良及创新的假体,但均因假体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髋关节表面成形术 聚四氟乙烯 表面置换假体 假体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综述高糖下蛋白质非酶糖化所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生化机制,以及AGEs抑制剂在该病防治中的应用。

  • 标签: 糖基化终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雾化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的为24例;另外24例接受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以及BPD发病率指标。结果:治疗后,AS组患者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9.17%,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5%,AS组指标稍高于MI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总BPD发病率为37.5%,MIST组总BPD发病率为54.16%,AS组指标低于MIS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的治疗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可应用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