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王江峰王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KEYP0INT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空吞咽时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比分析其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结果:对比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受检者空吞咽时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检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肌电信号,在评价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神经肌肉功能;评定;应用价值

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可检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肌电信号,进而通过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反映肌肉的放电情况,在评价吞咽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2]。为了进一步探讨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分别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与健康成年人进行面肌电信号检测,并对比其差异性,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同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及吞咽造影检查,证实存在吞咽障碍。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2.3±5.8)岁;缺血性脑卒中19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另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2.1±5.6)岁。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设备与仪器

KEYP0INT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AlpineBiomed公司)、Keypoint.Classic软件、方形片状表面电极片(美国美敦力公司)。

1.2.2操作方法

1.2.2.1吞咽功能评估

应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两组受检者的吞咽功能[3]。对照组的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为1级;观察组的洼田饮水实验分级中,3级21例,4级9例。

1.2.2.2皮肤清洁

患者取端坐位,用75%的酒精清洁皮肤表层油脂,以降低电阻,增强导电性。

1.2.2.3电极放置

电极置于肌腹,每个记录位置的两电极间距为2cm,参考电极距记录电极2cm。电极放置的具体部位为:一块电极置于下颌中线右边,用来记录颏下肌群(包括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以及颏舌骨肌)的肌电活动;另一块电极置于甲状软骨左边,用来记录舌骨下肌群(喉部肌群与甲状舌骨肌)的肌电活动。

1.2.2.4实验模式

主动单次吞咽唾液(空吞咽),检测时受检者取坐位,检测过程中尽量维持头部位置不变。

1.2.2.5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应用Keypoint.Classic软件采集并处理表面肌电信号,将原始表面肌电图信号转化为整流与滤波后的表面肌电图信号,以获取表面肌电图信号的时域指标,计算两组受检者的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表面肌电系统的主要参数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Hz,共模抑制比为110dB,输入阻抗为10GΩ。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空吞咽时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息状态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对比

对比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30%~78%,吞咽困难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严重者会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死亡,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4]。吞咽的神经控制主要包含高级中枢与六对脑神经两部分,所涉及的肌肉系统有咀嚼肌群、颏下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面部肌群、舌肌、软腭肌等。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收缩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舌骨上抬与喉上抬动作的困难度。表面肌电图信号源自大脑皮层运动区,信号的振幅变化与维持时间与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的活动强度、功能状态等有较大关联,能够客观评价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5]。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空吞咽时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振幅与维持时间明显大于健康成年人,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提示,表面肌电图可检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肌电信号,在评价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表面肌电图可检测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肌电信号,在评价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芳,安丙辰,郑洁皎.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手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3):280-283.

[2]叶玉琴,金海莲,朱丹.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6):571-572.

[3]程冬梅.表面肌电在肢体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司法鉴定,2014(3):43-46.

[4]朱燕.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J].山东医药,2013,21(5):308-310.

[5]乔杰,张军,刘强.表面肌电在非特异性腰痛肌肉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3):71-73.

作者简介:

王江峰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年11月科室: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功检科职称:主治医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神经电生理研究方向:神经电生理诊断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56号中心医院电话:18603738386邮箱:zxyy16@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