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胶体免疫层析测定(GICA)在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灵敏度及有无“带现象”。方法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与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GICA试条对定值质控品和临床上800份标本进行检测,ELISA以A值〈0.1为阴性,A值0.1~0.5为弱阳性,A值〉0.5为阳性。再用GICA对其阳性、弱阳性及随机抽取阴性标本中的80份进行复检。结果在800份标本中经ELISA检出阳性42份,弱阳性8份,余为阴性。用GICA复检出阳性45份,弱阳性3份,余为阴性。结论GICA与ELISA法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抗原过量的影响,即避免产生“带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GICA的灵敏度要比成熟的ELISA偏低。GICA检测HBsAg方便、快速。

  • 标签: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吸毒人员的HCV检测胶体和酶的对比。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国家哨点DUS监测的吸毒人员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胶体检测,后者采用酶检测,对比两组吸毒人员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吸毒人员的HCV检测中,采用酶的准确率更高,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吸毒人员 HCV检测 胶体金法 酶法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胶体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与酶联免疫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与酶联免疫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对比胶体和邻联甲苯胺隐血实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抗干扰性;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应用胶体和邻联甲苯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胶体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明显高于邻联甲苯胺。结论胶体优于邻联甲苯胺,值得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粪便隐血试验 胶体金法 邻联甲苯胺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胶体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在HIV抗体筛查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的8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胶体、ELISA检测HIV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60例患者中经HIV抗体复查显示其中阳性4例,ELISA检出阳性5例,胶体检出阳性7例。以复查结果为准比较阳性检出率,ELISA胶体阳性检出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99%,ELISA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上均高于胶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之下ELISA筛查HIV抗体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胶体,临床实际筛查中如有必要可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胶体标记免疫层析检测大肠杆菌0157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细菌感染体作为研究对象,胶体颗粒制备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标记抗体使用Ecoli0157单克隆抗体,Ecoli0157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使用硝酸纤维膜,并制成GICA的检测条,检测条上金标记抗体和标本中的Ecoli0157结合后,应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移动,直至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可见红色条带,检测结束后,对胶体标记免疫层析检测的灵敏度、检测条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胶体标记免疫层析检测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条阳性份数共50份,其中包括30例大肠杆菌0157阳性标本,另20例经标本鉴定疑似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结论胶体标记免疫层析检测大肠杆菌0157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判断的优点,可对标本进行快速的筛查,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 大肠杆菌0157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浓度球蛋白对胶体检测HIV抗体的干扰,探讨引起干扰的球蛋白浓度水平。方法 对高浓度球蛋白血清用PH7.2PBS进行系列稀释,并对原血清和系列稀释血清逐一测定其球蛋白含量。同时用胶体(两个厂家)、化学发光和ELISA对原血清和系列稀释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化学发光和ELISA及艾博乳胶检测均为阴性;原血清及低稀释度血清用英科胶体试剂检测表现为阳性反应,并有背景干扰。随着血清稀释度逐渐增高、球蛋白浓度逐渐降低,阳性反应逐渐减弱,背景干扰逐渐减弱,在球蛋白含量为60.5-61g/L稀释处干扰完全消失,结果为阴性。初步结论 高浓度球蛋白对胶体(英科)检测HIV抗体有假阳性反应和背景干扰;血清球蛋白<61g/L时,胶体检测HIV抗体无干扰。

  • 标签: 高浓度球蛋白,HIV抗体,胶体金法,背景干扰,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LISA胶体检测抗-HCV特异性抗体的效果对照。方法:本单位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比对分析,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胶体检测,对照组(40例)给予ELISA检测,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95.00%(38/40),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符合临床统计学要求。结论:抗-HCV特异性抗体检测中,ELISA胶体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胶体的检测成本较低,检测时间较短,操作比较便利,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ELISA法 胶体金法 抗-HCV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胶体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方法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00例患者血液标本(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胶体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1.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呈阳性13份,阳性率为6.63%;采用胶体检测结果呈阳性14份,阳性率为6.65%。两种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2.酶联免疫胶体检测乙肝表面抗共有4份标本结果不一致,经过采用电化学发光进行复测之后,其结果与酶联免疫一致,胶体检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0.25%、0.68%.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敏感性高于胶体((P<0.05)。讨论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可靠方法主要包括有酶联免疫胶体两种,临床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便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二者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乙肝表面抗原 优缺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胶体与酶联免疫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集的梅毒抗体阳性样本100份,阴性样本100份,所有样品均进行免疫胶体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考察两组检测的阳性率、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 采用免疫胶体用于献血者初筛检验,酶联免疫用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放行,梅毒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胶体与酶联免疫在梅毒检测中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和梅毒检测阳性率,提升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和血液成本,推荐在血站中应用。

  • 标签: 免疫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抗体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胶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实验室1922份血清标本进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为研究对象,其血液标本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比方法的检测差异。结果 采用酶联免疫进行初次筛查,有12份阳性,1910份阴性,阳性率为0.62%。在胶体实验中,有13份阳性,1909份阴性,阳性率为0.68%。结论 针对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胶体和酶联免疫准确性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有效手段,从而降低疾病对患者机体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胶体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文章对免疫胶体技术进行介绍,同时探究了该项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运用开展简单分析,对免疫胶体技术的定性、定量的检测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医学方面开展详细阐述。

  • 标签: 免疫胶体金技术 医学检验 领域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化学发光胶体试剂在新冠检测中的诊断性能,为实验室选择试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新冠疫苗接种两次后血清58份和未接种疫苗血清58份,使用一种化学发光试剂盒和两种胶体试剂盒检测新冠IgM/IgG,比较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 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新冠IgM抗体使用化学发光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2,P=0.03);使用胶体检测两种试剂无显著性差异(χ2=1.01,P=0.32)。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新冠IgG抗体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3.35,P=0.00);使用胶体检测两种试剂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1.65,P=0.00)。使用化学发光S/CO值做为参考,胶体的试剂A敏感性明显好于试剂B。结论 3种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在敏感性最低检测限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为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建议多种抗体试剂的组合检测或间隔固定时间多次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化学发光法 胶体金法 抗体
  • 简介:[摘要]胶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纳米诊断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物理特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对胶体进行特定的修饰可赋予其新的功能。

  • 标签: []胶体金 临床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胶体标检测(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五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2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检测。结论 GICA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胶体金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免疫胶体在梅毒检验中的优劣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0例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就诊及住院的患者,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5mL,待血清析出后,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先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进行梅毒检验,继而给予免疫胶体复检。就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检验后,共有22例(1.83%)患者为阳性;再经免疫胶体检验后,共有15例(1.25%)患者为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梅毒检验时,酶联免疫吸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胶体,但为了确保梅毒确诊率,还应在结合患者各方面资料及其他检测方法加以综合判断。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免疫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胶体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意义。方法: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选取97例疑似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要求提供三份血样,血样1采用胶体检测,血样2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样3采用蛋白印迹检测,以血样3的检测结果为标准,统计血样1与血样2的检测结果和检测参数。结果:血样3检测结果如下,有60例阳性,有37例阴性;血样1检测结果如下,有58例阳性,有39例阴性;血样2检测结果如下,有59例阳性,有38例阴性;血样1、血样2的五项检测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酶联免疫均可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发挥理想作用,可提高检测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艾滋病抗体检测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蛋白印迹法 检测结果 检测参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检验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免疫胶体技术作为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标记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免疫胶体技术的主要标记原理是通过蛋白质和胶体等大分子物质的结合实现抗原抗体反应,进而达到检测目的,因此其操作并不复杂,且敏感度相对较高。本文就主要对现阶段免疫胶体技术的临床检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免疫胶体金技术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