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76个病例都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肿瘤患者,掷色子法分组,单独行化疗的38例为对照组,合用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38例为研究组,比较临床作用。结果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最低值持续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更短,白细胞最低值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肿瘤
  • 简介: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组控制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部分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糖蛋白,根据不同的分化阶段和造血祖细胞,可以将其分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及多潜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及干细胞因子(SCF)等。重组人GM-CSF(rhGM-CSF)是一种由12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22×10^3的糖蛋白,

  • 标签: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烧伤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增殖分化 造血祖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 简介:为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液氮冷冻所致的重型损伤的治疗作用,利用G-CSF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液氮冷冻所致SD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2组各10只大鼠,从免疫组化和神经功能恢复两方面观察G-CSF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G-CSF治疗的治疗组动物损伤周围脑组织的新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G-CSF能有效地促进颅脑损伤动物的神经细胞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颅脑损伤 骨髓基质干细胞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低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生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GM^lowDC)对异体抗原的摄取能力,以及负载异体抗原后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处于增殖期的C57BL/6小鼠单个核细胞(MNC)作氚标记亮氨酸(^3H·Leu)掺入处理,制备^3H—Leu标记的抗原上清液。将此抗原上清液分别与昆明小鼠GM^low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孵育30、60、90min,检测细胞每分钟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cpm)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异体抗原前后GM^lowDC表面I^A/I^E、CD80分子的表达情况。分离C57BL/6小鼠的T淋巴细胞,根据加入的刺激因素分组并进行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对照组(不加刺激因素)、GM^lowDC组、GM^lowDC+异体抗原组、GM^lowDC+异体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1g(CTLA-4Ig)组。检测各组细胞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加入异体抗原上清液后30、60、90min,GM^lowDC的cpm值均明显高于同时相点的成熟DC(P〈0.05或0.01)。负载异体抗原前,GM^lowDC细胞表面I^A/I^B的表达率为(32±8)%.CD80的表达率为(25±10)%;负载后两者分别为(54±10)%、(7l±18)%.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LR:GM^lowDC+异体抗原组细胞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2.0;GM^lowDC组以及GM^lowDC+异体抗原+CTLA-4Ig组细胞cpm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均〈2.0。结论GM^low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能力,负载抗原后,细胞在表型及功能上渐趋成熟。应用CTLA-4Ig可阻断其免疫应答效应,建立免疫耐受。

  • 标签: 树突细胞 抗原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免疫耐受 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相关抗原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轻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需要接受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于深II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溶痂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将60例深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胶基质治疗,观察组给予0.2g/cm2的rhGM-CSF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表征及创面溶痂愈合情况。对比分析发现,经过rhGM-CSF治疗的观察组无论是临床一般表征,还是创面溶痂愈合效果都要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rhGM-CSF凝胶可用于深II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溶痂与愈合。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深II度烧伤 创面溶痂 创面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G- CSF)含漱治疗氟尿嘧啶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患者 86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3 例。研究 组患者 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漱治疗, 对照组患者 应用氯己定含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所需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 2.25 ± 0.54 ) d 、( 5.01 ± 0.98 ) 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8 ± 0.63 ) d 、( 7.98 ± 1.43 )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含漱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满意,可以有效的促进溃疡愈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氟尿嘧啶 化疗 口腔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对巨核细胞集落刺激作用最强的是IL-3,IL-6与GM-CSF次之,EPO最弱。在种植2×10~5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分别获得45±3,25±2,20±3及10±2个巨核细胞集落

  • 标签: 巨核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细胞培养 区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GM-CSF)。对混合痔微创术后创面促愈合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4月贵阳东大肛肠医院收治的进行混合痔微创术患者216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伤口的愈合时间为9-13d,平均12d。有效率为96%;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0-16d,平均14d。有效率为78%;(P<0.01)。结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混合痔微创术后创面促愈合作用好,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 混合痔微创术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放疗后的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30例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指标、血小板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d、第3d时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指标更高,血小板恢复最大值更高(P0.05)。结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能更好的控制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指标,且可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皮下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在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后Ⅲº-Ⅳº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应用。方法 将化疗后一周内出现Ⅲº-Ⅳ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实验组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比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 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所需的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皮下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可更有效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出现的Ⅲº-Ⅳº中性粒细胞减少。

  • 标签: 足三里 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目的模拟人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接触方式,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TGF-β1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向FPCL中加入培养液;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再加入培养液;TGF-β1组:向FPCL中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然后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在培养12、24、48、72、96h时观察各组FPCL的收缩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FPCL中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培养时相点下,TGF-β1组FPCL收缩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核心蛋白多糖组FPCL收缩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弱。TGF-β1组的PAI—1、α-SMA的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3482±211、4320±272;0.89±0.15、0.56±0.11)显著高于对照组(1764±147、1699±146;0.29±0.06、0.21±0.06,P〈0.01);其余两组相应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混入胶原凝胶,可显著抑制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刺激作用,表明在体外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β1的作用。提示皮肤组织损伤后,由于创面机械性缺少核心蛋白多糖,TGF-β1活性上调,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瘢痕 多糖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人源重组细胞生长肽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蛋白rhALR。方法:其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含体抽提、洗涤处理、使包含体纯度达75%以上,用8mol/L尿素变性溶解包含体沉淀后上清直接稀释复性,再经浓缩、透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系列纯化步骤。结果: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回收率达20%。

  • 标签: 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 包含体 复性 纯化
  • 简介:对我室克隆的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林(MFLSC株)的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的造血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纯化。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分离,从中得到一高活性的造血刺激因子,称为基质细胞造血刺激因子-1(SHF-1)。经凝胶过滤及电泳结果估测,此因子是分子量约为70kD的单体蛋白,耐碱,较耐热。在体外它对小鼠骨髓粒系、红系祖细胞、多向祖细胞及多能造血干细胞均有刺激作用。

  • 标签: 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株 无血清培养上清 造血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问主要对于中性粒子细胞和视网膜肿瘤(RB)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2021年6月,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我国进行治疗的患者为60个。同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比较两个组的实验性指标,然后在此过程中采用Logistic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比较了二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材料,这些基本材料主要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淋巴细胞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P1,P

  • 标签: 肿瘤 诊断 中性粒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并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 、肝性脑病 、

  • 标签: 肝衰竭 中药 骨髓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