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的病率近20年来逐步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全系膜 切除技术 直肠全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腹腔鏡直肠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随机抽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直肠切除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中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69.36±106.96) mL,不保肛术中出血量为( 180.65±153.22) mL明显低于开腹组的保肛出血量( 209.65±186.65) mL,不保肛出血量( 356.54±170.32) mL。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 2.87, P<0.05);腹腔镜组保肛手术时间为( 232.65±56.35) min多于开腹镜保肛手术时间( 227.65±68.65) min;腹腔镜组不保肛手术时间为( 246.95±52.65) min,明显短于开腹组( 299.65±64.32) min。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 1.63, 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2.11±1.82) d明显短于开腹组( 4.63±1.52) 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11.32±10.01) d明显短于开腹组( 26.62±12.43) d。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 2.43, P<0.05);腹腔镜组肿瘤直径为( 4.03±1.20) cm,开腹组肿瘤直径为( 3.95±1.43) cm;腹腔镜组淋巴结数目为( 12.75±6.51) cm,开腹组淋巴结数目为( 13.62±7.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1、 0.22, P>0.05);腹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明显低于开腹组 66.67%,开腹组患者直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腹腔镜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0, P<0.05)。结论 为患者选择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更加安全,可作为可靠治疗方案。  

  • 标签:    [ ]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腹控镜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LCR)12例。采用经腹腔镜下联合应用超声刀循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间隙行锐性游离全直肠系膜.切除一个不间断的直肠整体标本。开腹组:12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状况、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肠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两组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均完整,腹腔镜组中无中转开腹,腹控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数分别为7.9±0.7个与8.1±0.9个(P〉0.05):远端直肠均无穆残留;腹腔镜组手术后肠功能彀复早[(45±4.5)hVS(79±11.6)h.P〉0.05],手术中出血量少[(185±41)mlVS(380±48)ml,P〈0.01]。结论: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6)接受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n=15)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程度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32±14.18min,对照组为150.87±26.22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6.32±19.77mL,对照组为179.68±26.49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60.17±6.87h,对照组为96.27±16.88h,P<0.05;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3.69±2.71个,对照组为14.31±2.77个,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11.71±4.04×109L,对照组为15.69±3.71×109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8.04±2.31×109L,对照组为12.03±3.08×109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5.01±0.41mg/L,对照组为9.26±2.88mg/L,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患者应激反应较轻,术后恢复速度快,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开腹切除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 简介: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为广泛的开展,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部分已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结果的证实。基于此,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经与Heald等提出的直肠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原则一起被认为是近20年来结直肠肿瘤手术发展历程中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由于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单纯针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研究与腹腔镜结肠手术相比,开展较少。但国内外已有关于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为该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提供了不少临床依据。

  • 标签: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手术中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低位直肠癌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及探讨不同部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96年1月以来的17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及临床分析。结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组病死率1.69%、吻合口瘘发生率20.34%、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1.86%、切口感染率5.08%,术后肿瘤复发率4.23%。宽切除术(WMF)组病死率为0,吻合瘘发生率1.9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92%,切口感染率1.9%,术后肿瘤复发率3.08%。结论根据不同部位的直肠癌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WME组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TME组。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系膜 宽系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临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相关有效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等相关有效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0%(9/40)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19/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术 全系膜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7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D2根治术联合胃背近胃端完整切除术运用于进展期胃癌疾病治疗当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本院就诊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纳为研究样本,样本收录时间为2019.03~2022.09期间,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纳入对照组患者34例(腹腔镜D2根治术),纳入实验组患者34例(腹腔镜D2根治术+CME治疗方法),纳入对比:(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施行腹腔镜D2根治术+CME治疗方法,纳入患者研究指标优化较为积极,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研究数据优化更为积极(P

  • 标签: 腹腔镜D2根治术 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腹腔镜下全切除术(1aparoscopictotalmesorectalexcision,LTME)与开腹全根除术(opentotalmesorectalexcision,OTME)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4期)、EMbase、CNKI、CBM及WanFangData,查找所有比较LTME与OTME根治直肠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4月8日。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22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两组切除肠管长度[MD=-O.52,95%CI(-1.29,0.25),P=0.18]、清扫淋巴结数目[MD=-0.11,95%CI(-O.75,0.52),P=0.73]、1年生存率[RR=0.99,95%CI(0.96,1.02),P=0.52]、3年生存率[RR=0.99,95%CI(0.93,1.04),P=0.63]无明显差异;LTME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OTME组[RR=I.23,95%CI(1.01,1.50),P=O.04]。②安全性方面,与OTME组相比,LTME手术时间更长[MD=29.64,95%CI(14.90,44.39),P〈O.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MD=-105.51,95%CI(-133.95,-77.08),P〈0.0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MD=-2.02,95%CI(-2.20,-1.83),P〈O.00001j、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MD=-O.99,95%CI(-1.35,-O.62),P〈O.00001]和住院时间更短[MD=-3.47,95%CI(-4.20,-2.74),P〈0.00001];LTME术后吻合口瘘[RR=0.67,95%CI(0.37,1.22),P=0.19]和切口感染发生率[RR=0.43,95%CI(O.26,o.73),P=0.002卫趸低,但两组肠梗阻发生率[RR=0.53,95%CI(O.28,1.00),P=0.05I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LTME和OTME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LTME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术后肛�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仍是外科手术。但胃癌5年生存率仍较低,其中超过9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虽然医者大都采用D2手术方式,但是对于胃是否完整切除,尚未有所定论。探讨全胃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提出的基于胚胎和解剖学研究的胃全切除术,以此证明该体系的合理性。本文旨在阐述全胃完整切除的方式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

  • 标签: 全胃系膜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手术治疗
  • 简介:应用SEM-EDS对常见汽车防锈底漆锌磷化晶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根据物证的微观形态特征点分类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锌磷化物证鉴定的指标体系,对目前交通事故中汽车油漆鉴定方法进行新的重要补充。

  • 标签: 微观形态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锌系磷化膜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9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术联合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排便、腹泻、营养、心理、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肠胃生活质量(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Wexner便秘严重度评分、Longo′s出口梗阻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的平均排便频次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外,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前清蛋白均低于术前基线值,但观察组术后6、12个月体质量、BMI、清蛋白、前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更接近术前基线值(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8%)低于对照组(37.88%),观察组便秘复发率(1.59%)低于对照组(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患者,可改善结肠部位慢传输和出口梗阻,减轻术后焦虑,提高术后营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顽固性混合型便秘 结肠次全切除术 全结肠切除术 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段为2020.1—2021.10,共计纳入64例样本,用盲选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32例)提供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提供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112.36±26.82)ml、手术时间(124.75±15.67)min、排气时间(19.78±4.26)h、出院时间(9.28±1.57)d均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细胞是肾脏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在高血脂、高血糖、高凝状态、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等因素作用下由成熟/静止表型向增殖/分泌表型转化,并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加剧了细胞过度增殖或肥大,同时细胞生长周期失控又引起细胞凋亡过度或不足;另外,细胞优势表达基因megsin表达增强,促进了基质合成。以上均参与了肾小球硬化过程,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脏 系膜细胞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目的为骨间前血管背支骨()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骨问前血管背支骨()辩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骨间前动脉背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骨间,在其近端分别向足桡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背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骨()瓣,结论骨间前血管背支骨()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骨、舟骨病变。

  • 标签: 血管 治疗 桡骨茎突 吻合 骨病 月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程护理对新辅助化疗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完整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完整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55%(56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03%(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可以显著提高新辅助化疗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完整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护理 腹腔镜结直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 新辅助化疗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直肠癌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n=16)、实验组(n=16)。参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且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