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影响,为治疗溃疡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物多样性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2 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SCs)在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Bladderacellularmatrixgraft-silkfibroin,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物相容。方法取hASCs,置于BAMG-SF浸提液中培养,CCK-8法检测其细胞活力,评价BAMG-SF支架的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BAMG-SF双层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将hA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后,转至裸鼠皮下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HLA免疫荧光鉴定裸鼠皮下双层支架上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hASCs在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关系证实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由hASCs在BAMG-SF浸提液和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可知,BAMG-SF有利于hASCs的生长。将hASCs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内培养,hASCs均能长入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hASCs细胞长入支架。HLA检测显示支架内细胞部分为hASCs。结论新型BAMG-SF双层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SCs生物相容好,可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 丝素蛋白 双层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DSCs)在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lactide/Polycaprolactone,PLLMPCL)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物相容.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hADSCs,制备PLLA/PCL复合支架.取PLLA/PCL浸提液培养hADSCs,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支架的细胞毒性.hAD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PLLA/PCL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裸鼠皮下分别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裸鼠体内复合支架材料内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表达情况.结果hADSCs在PLLA/PCL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表明PLLA/PCL浸提液无细胞毒性.hADSCs接种于PLLA/PCL支架上,经体外、体内培养后,均能长入PLLA/PCL支架的孔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细胞长入支架内部.经体内培养后,复合细胞的支架比单纯支架有更多的细胞渗入支架内部.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内培养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支架材料内部分细胞SMA表达阳性.结论PLLA/PCL复合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DSCs生物相容好,可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缺损修复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左旋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肿瘤本质上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分子及细胞疾病。然而,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表明宿主免疫系统在肿瘤表型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肿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对不受控制的细胞异常的免疫耐受现象。这些细胞通常被定义为肿瘤细胞。研究肿瘤免疫耐受的机制是我们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回顾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概念,以便我们评估天然抗肿瘤抗菌素的免疫应答的功效,从临床的观点来促进其研究。

  • 标签: 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耐受 肿瘤疫苗CTLA-4 GM-CSF IL-2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1-02
  • 简介:【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活性的新型苯并呋喃衍生物。【方法】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格氏反应等化学方法进行合成,并对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结果】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波谱鉴定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9个为新化合物。【结论】经核磁共振和质谱确认,合成的新化合物与设计的化合物结构一致。

  • 标签: 苯并呋喃衍生物 结构修饰 有机合成
  • 简介: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小口径聚乳酸-己内酯[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探讨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方法以P(LLA-CL)、纤维蛋白原为原料,制备小口径复合管形支架,观察支架的大体形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维结构;利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下植入试验,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结果管形支架表面呈网格状三维结构,并有大小不等、互相交通的孔隙,孔径平均直径为(4.56±1.23)μm,表面纤维平均直径(318±56)nm;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溶血率为2.87%±0.49%;细胞毒性实验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浸提液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皮下植入试验显示P(LLA-CL)/纤维蛋白原支架炎症反应轻微,材料逐渐降解。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构建小口径P(LLA-CL)/纤维蛋白原管形支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

  • 标签: 静电纺丝 管形支架 聚左旋乳酸-己内酯 纤维蛋白原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消毒前后内镜菌落数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负载量的变化情况,对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环节提供客观评价。方法选择临床使用后内镜(胃、肠镜各30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酸化水消毒前后内镜上菌落数,同时采用ATP荧光法检测水池、干燥台、水龙头、水枪、气枪消毒前后ATP含量;分别比较生物清除率。结果胃、肠镜消毒前菌落数平均值分别为1785.8CFU/cm^2和2369.3CFU/cm^2,酸化水消毒后细菌清除率为100%和99.9%。水池、干燥台、水龙头、水枪、气枪消毒前相对发光值(relativelightunit,RLU)的平均数分别为139.4、10.6、753.8、229.0、5.8,酸化水消毒后微生物清除率依次为84.8%、90.2%、89.2%、89.9%、90.3%。结论胃、肠镜按规范消毒后均合格;物体表面RLU值最高的是水龙头,消毒后微生物清除率最高的是气枪、最低是水池。

  • 标签: 内镜室 ATP荧光法 细菌培养法 微生物负载 消毒
  • 简介:目的探讨负载去细胞基质的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方法制备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分离、提纯SD大鼠的BMSCs.实验分为4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样本):空白组:单纯BMSCs培养,对照组1:去细胞基质与BMSCs共培养,对照组2:nHA与BMSCs共培养,实验组: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与BMSCs共培养.于培养14、21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于培养3、7、10、14、21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呈球形,粒径范围为3.52~29.65μm.培养第21天,实验组内可见大量钙质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对照组有少量钙质沉积;空白组钙质沉积更少.从培养第7天开始,实验组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培养第10天开始,实验组的骨桥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骨桥蛋白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Ⅰ型胶原及骨桥蛋白的表达均达到高峰.结论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与B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类 材料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对5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黄芪建中丸对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无抑菌活性,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验证试验中,两种阳性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生长良好,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阳性对照菌。结论确认了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即用常规法检查黄芪建中丸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结果可靠。

  • 标签: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培养基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 简介:在美国,前列腺肿瘤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第五大致死疾病[1]。据估计,2013年有超过230000的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肿瘤,其中约29000人死于本病(12%)。大约60%的前列腺肿瘤发生在66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相比白人美国男性,亚裔美国男性前列腺肿瘤的发病率低50%[2]。男性前列腺肿瘤患者生存率在男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中是最高的,约占所有男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40%[3]。在中国特别是偏远地区,还没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致死疾病 男性前列腺 GLEASON FPSA
  • 简介:目的探讨检验科各小组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以及职工个人与患者的安全防护,从而预防和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应生物安全法规,仔细检查科内各个小组存在的生物安全管理隐患。结果综合评估微生物室,PCR检测室,免疫室,临床检验室,血库室,生物化学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彻查各室的生物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使得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标准。结论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科室管理人员正确文件制定,工作人员自觉执行,一定能使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检验科 生物安全 隐患 措施
  • 简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检查是一种超高频、无损伤、观察眼前节的超声检查方法[1]。它是客观物理学检查,需要检查者的细心、轻柔,更需要被检查者积极配合,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常常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或者是检查对象的特殊等,常常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疗。为了降低病人在检查中的疼痛发生率,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11月行UBM检查发生疼痛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前17个月检查中,我们忽视了检查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角膜划伤、眼睑裂开、消毒液对结膜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疼痛;后6个月我们严格对眼杯的选取、清洁,加强病人配合的训练,操作者手法的熟练后,患者疼痛率明显减少。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疼痛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CBM、PubMed、WebofScience和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1l期),同时检索Google学术搜索进行补充,查找有关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12月。}i1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人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283例患者(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含钾牙膏比较,在第4周时,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缓解受试者对冷气和空气敏感效果均更好[SMD=-1.60,95%CI(-2.14,-1.05).P=0.01;SMD=-1.12,95%(-1.64,-0.60),P=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效果比临床已证实抗敏感有效的牙膏更佳。但因纳入研究数最卡¨质量限制,且样本量较小,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NovaMin牙膏 牙本质敏感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THA)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人工THA手术患者9例10髋,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4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侧3例3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1例),股骨颈骨折3例3髋;男4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7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均行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前后分别测定髋关节内收、外展0°,屈曲45°和屈曲90°内旋时,关节即将脱位时扭矩的大小,观察股骨大转子后方有无骨折、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有无撕裂、缝线有无开结及断线、坐骨神经损伤。结果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缝合前后扭矩有显著增加,屈髋45°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7.88±5.87)N·m,缝合后扭矩为(14.03±6.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髋90°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12.22±3.58)N·m,缝合后扭矩为(17.15±5.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1例大粗隆后缘骨折,1例后外侧结构缝合打结后,线结松动,1例缝线断裂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无关节脱位发生,无坐骨神经损伤。结论THA术中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可显著改善THA术后关节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囊 髋脱位
  • 简介:目的检测阿魏酸系列衍生物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的影响,以确定候选化合物。方法ICR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WR2721组、茜草双酯片组、阿魏酸、阿魏酸钠、5-溴阿魏酸及5-溴阿魏酸钠4种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物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和死亡鼠平均活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照射对照组动物在14d内全部死亡,阿魏酸系列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延长死亡鼠平均活存时间。结论阿魏酸钠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效果较好,可考虑作为抗辐射药物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阿魏酸 辐射 活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