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止血胃管内注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消化性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循序,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9例患者,观察组39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立止血胃管内注入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消化性胃溃疡 奥美拉唑钠 立止血 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胸腔闭引流治疗气胸的护理方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以2013年1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引流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护理干预组23例,常规护理组23例,对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23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经康复出院,治疗的有效率为100%,常规护理组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转为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的有效率为91.30%,两组患者之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3.04%,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腔闭引流治疗气胸的患者,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 治疗效果 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9-02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2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24例脑积水患者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两种分流管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式分流管组中,23例脑积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5例出现效果不佳,经术后调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出现颅内血肿或硬膜下积液,1例术后出现堵管.固定压力分流管组中,16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8例出现并发症或效果不佳,其中4例出现颅内血肿或硬膜下积液,2例出现分流不足,1例术后感染,拆除分流装置,感染控制后再次手术,1例术后出现堵管.结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疗效确切,可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可调压式分流管
  • 简介: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大幅上升,医学研究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受到医疗和教育界的重视[1]。研究生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激发他们的兴趣、进取精神、探索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研或临床工作能力[2]。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实习模式 互动式 独立工作能力 临床工作能力 社会适应性
  • 简介:2013年12月5日下午,在张笋的老家河北省辛集市,“白求恩的好军医”——张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公安局礼堂如期举行。报告团成员把发生在张笋身上一件件真实的故事讲给了她的父老乡亲,听到动情处,许多人潸然泪下。报告会结束后,张笋的同学、朋友、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老乡纷纷涌上讲台,将张笋的爱人马克强团团围住,把真诚的祝福送给张笋。

  • 标签: 白求恩 军医 患者 先进事迹 报告会 辛集市
  • 简介:目的:探析反馈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化疗生存质量、对化疗的依从性和焦虑心理。结果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改善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化疗周期末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分别为(35.63±3.47)、(35.47±1.23)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性(P<0.01);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度(92.6%)、化疗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健康教育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能帮助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对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帮助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反馈式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式在高龄(≥70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25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料。依据术不同分为疝环填充修补组(157例)及腹膜前间隙修补组(96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率、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结果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手术时间较疝环填充修补组略长,但均未超过50min。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2),术后镇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22,P=0.000)。疝环填充修补组与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8),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术后切口区域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老年患者经日间手术行腹股沟疝疝环填充疝修补或腹膜前间隙修补均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老年人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适应精神科开放病房管理的模式,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轻患者的精神残疾。方法对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陪护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结果提高了患者陪护参与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掌握了部分精神病相关知识。结论实行开放病房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充分感受家庭的关爱,减少对陌生住院环境的心理排斥,同时又能使患者家属放心、满意,且对患者痊愈后尽快的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式病房 患者陪护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引流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行胸腔闭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成功完成胸腔闭引流术,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需行胸腔闭引流术的患者病情急、重,护士要熟练掌握胸腔闭引流瓶的工作原理,并准确地技术操作,是成功完成胸腔闭引流术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1-01
  • 简介:近年来,为了加强野战医疗队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全面形成战斗力,有关部门为野战医疗队配装了大批新型野战卫生装备,新型装备具有种类多、功能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1]。

  • 标签: 多用途 便携式 护理操作 应急灯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肛周(直肠)脓肿的术选择与预后。方法将53例高位肛周(直肠)脓肿的患者实施保留括约肌术引流,术后随访12个月,并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症状无再发25例,脓肿复发或演变成肛瘘28例,无1例肛门失禁或肛门畸形。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肛周(直肠)脓肿是可行的,既有Ⅰ期治愈率,又能保护肛门功能。

  • 标签: 高位肛周(直肠)脓肿 保留括约肌术式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中空植骨动力髋螺钉,探讨该植骨螺钉是否能促进猪股骨颈骨折愈合.方法将动力髋螺钉设计成螺纹间带孔隙、中间扇叶状窗口的中空螺钉.选取16只健康实验猪(雌雄各半,平均月龄为3.5个月,平均体质量为25.1kg),制作双侧股骨颈骨折(经颈型)动物模型,左后肢采用中空植骨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右后肢采用普通动力髋螺钉固定(对照组).于术后4、8、12及16周分别行双侧髋关节X线片检查及CT平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猪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于术后16周处死4只猪,大体观察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X线片及CT平扫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折线已部分模糊,新骨密度均匀;对照组骨折线清晰可见.术后16周实验组骨折线处周围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区别,外周光滑,股骨头表面未见点状致密增生;对照组骨折线处骨密度增高,少量骨吸收和骨小梁融合.术后8、12、16周实验组猪的Lane-Sandhu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猪标本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及抗扭转力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猪骨断端表面愈合良好;对照组骨折端为骨质连接.结论中空植骨动力髋螺钉既能提供可靠固定,又能在骨折断端处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本研究为此螺钉应用于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愈合 骨钉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预防胆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术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显示:肝外胆管显示清楚者92例(92%);胆囊管显示清楚者85例(85%);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者4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见图1),副肝管汇人胆囊管者1例。均采取改良的三步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第一步处理胆囊动脉、第二步剥离胆囊、第三步处理胆囊管。术后每2h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疽等表现,连续观察3d,术后第3d进行肝功能和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急性胆管损伤发生。术后1、3、6个月随访观察有无迟发性胆管损伤。结果术中发现胆囊管变异5例,其中胆囊管极短者1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者2例;胆囊管汇入右后叶肝管者1例;副肝管汇入胆囊管者1例,100例患者中有96例(96%)成功实施了改良的手术方式,有4例患者(4%)未能实现最后切断胆囊管的操作步骤;平均手术时间(42.74±10.53)min。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胆漏、腹痛、腹腔感染等胆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36±0.72)d。术后1、3、6个月进行的体检、肝功能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16例,无腹痛、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等迟发性胆管损伤情况发生。结论改良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损伤
  • 简介:目的:评价发散冲击波(RSWT)治疗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3例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发散冲击波治疗,配合适当的卧床休息和躯干核心稳定肌功能锻炼,比较治疗1w、2w及治疗结束后1月、3月随访时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w、2w、1月、3月不同时段所观察记录VAS疼痛分值及Oswestry功能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散冲击波可有效缓解下腰背部疼痛并能改善腰部功能,其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并行进一步前瞻对照研究。

  • 标签: 发散式冲击波 间盘源性下腰痛
  • 简介:目的探讨Trocar悬吊免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分析22例在全麻下应用腹壁悬吊装置实施Trocar悬吊免气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其中Dixon18例,Miles术4例)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根据MRI分期,其中T15例,他12例,T35例;均为NOM0。结果22侧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40.2±12.4)min,腹腔镜下操作时间为(109.3±6.4)min,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8±1.2)d,术后病理:切缘均无癌残留,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2±2.8)枚。随访8—20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Trocar悬吊免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的,可避免气腹对人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患者采用球帽覆盖种植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17例下颌牙列缺失患者采用覆盖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下颌义齿修复治疗,随访2年通过观察临床义齿固位稳定性、咀嚼效率实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比较两者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4.1%,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覆盖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治疗下颌牙列缺失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

  • 标签: 球帽覆盖义齿 修复治疗 牙列缺失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外翻切除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的3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经肛门直肠外翻、直视下确定肿瘤远侧切缘、双吻合器吻合,完成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回顾性分析术后肿瘤远端切缘病理结果、吻合口瘘、肛门控便功能、术后局部复发等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行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肿瘤远侧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术后随访12~42个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直肠阴道瘘1例,术后6个月控便功能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病例。结论直肠外翻切除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保证直肠肿瘤远侧安全切缘,安全性高,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肿瘤局部复发率低。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外翻 保肛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自粘补片修补肋缘下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6例肋缘下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min(45~72min),伤口均一期愈合,发生浆液肿1例(16.7%),无慢性疼痛。平均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自粘补片修补肋缘下切口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腹部 生物相容性材料 修补
  • 简介:背景:在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保证患者在麻醉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完成序贯双肺移植,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序贯双肺移植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及肺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序贯双肺移植患者分为全静脉麻醉组及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后单、双肺通气10min后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商和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移植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参数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1年及3年的随访调查中,肺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气分析状况良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麻醉后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消耗指标均明显高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指标(P〈0.05)。同组患者单肺通气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呼吸商指标低于双肺通气,但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水平(P〈0.05)。全静脉麻醉组麻醉后双肺通气患者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单肺通气患者(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在单、双肺通气时的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在双肺移植过程中,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与全静脉麻醉相比,患者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代谢明显增强,可减轻应激反应,且麻醉后代谢、应激情况不受通气方式影响。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肺移植 麻醉 应激 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