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4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之中药复方制剂玉屏风颗粒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3(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9.16%),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出现,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加之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玉屏风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且观察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ABO血型患者12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患者分组依据为是否给予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干预;观察组临床展开质量控制干预;对照组未展开质量控制干预;通过对比输血安全性以突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输血安全事故出现概率方面,同对照组ABO血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输血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能够为患者输血安全性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 标签: ABO血型实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相关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于机能学的实验教学需求。构建虚拟实验室,符合目前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填补真实实验的短板,促使真实实验能够得以扩充与拓展。因此,虚拟实验现已成为了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本文将首先就机能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情况展开具体的分析,基于此就虚拟实验技术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予以了探讨,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并为相关的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 标签: 虚拟实验 机能学实验 实验教学
  • 简介:目的应用Bio-Oss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牙槽骨缺损,探讨SIS能否增强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槽骨嵴,两壁骨缺损的雌雄各半的骨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5只。A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SIS填充;B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填充;C组缺损处给予SIS填充;D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观察植骨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CT检查,以邻牙为参照测量植骨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A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B、C、D组;采用Bio-Oss骨粉+SIS联合治疗的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骨缺损区有新骨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Bio-Oss骨粉结合SIS修复牙槽骨缺损能有效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槽骨缺损 BIO-OSS SIS 修复 结合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物药敏反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对溶血性链球菌进行微生物鉴定,对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性链球菌的生物药敏机理和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病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物化学试验等。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等对该菌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性链球菌的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HIV抗体的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艾滋病的方法。为此,本文详细阐述了HIV抗体筛查和确认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各种试验方法。

  • 标签: HIV抗体 艾滋病 试验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局部应用中药提取物菟丝子多糖结合牵张成骨技术促进兔胫骨骨折断端的成骨情况,证实菟丝子多糖能够加速牵张成骨,并说明补肾中药促进成骨的部分机理。方法:选取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0.5)Kg,按随机原则分为菟丝子多糖组和盐水对照组。菟丝子组于术中和术后第2w骨折断端注射菟丝子多糖0.5ml(0.5ml:200mg),盐水对照组于术中和术后第2w骨折断端注射生理盐水0.5ml,2组均于术后7d开始延长,每天延长lmm,共延长10天,延长完成后再固定6w,统一处死各组所有实验动物,并留取完整标本。于术后不同时期(延迟期10d后1w、2w、3w、6w)的x线动态观察、Micro—CT扫描、生物力学检测等方面分析2组之间促进成骨有无差异。结果:①动态x线观察示:菟丝子多糖组在完成牵张后第2dd,即可以看出延长区成骨明显高于盐水组,表现出明显促进骨痂生成的作用;②Micro—CT扫描:菟丝子多糖组成骨量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且密度也明显增高。其中,TB.TH.3D检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D0.05)。BMC、BMD、TMC、TB.SP.3D检测值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示:菟丝子多糖组与对照组的最大扭矩角(deg)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0.05);最大扭矩(N—m)和扭转刚度(N—m/deg)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兔胫骨牵张成骨试验中,联合菟丝子多糖牵张成骨比单独应用外固定架牵张成骨在同一时间内成骨量更大、骨化更完全。即局部注射菟丝子多糖能加速促进牵张成骨,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ILIZAROV技术 牵张成骨 兔胫骨 菟丝子多糖
  • 简介:运动模糊是特效电影、动画、游戏中常用的一个真实感图形技术。其计算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硬件资源。此文通过心理物理实验来评估观众是否能清晰地感知真实感角色动画中运动模糊的存在,以及不同的运动模糊生成方法对观众的感知是否有区别。实验结果发现观众可以轻易感知到运动模糊,但是他们几乎无法区分三维和二维后期处理方法所生成的运动模糊。

  • 标签: 运动模糊 动作捕捉 感知 真实感角色动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洗药对大鼠创面愈合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痔洗药组,高锰酸钾组,混合对照组每组25只,痣洗药组动物右侧创面给痣洗药治疗,左侧创面给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高猛酸钾组动物右侧创面给高猛酸钾进行治疗,左侧创面给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混合组右侧创面给痣洗药治疗,左侧创面给高猛酸钾治疗,均每日给药两次,间隔10小时,于第3,7,14天测定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于第3,7,11,21天测定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蛋白质含量痔洗药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痔洗药能够显著促进大鼠创面愈合,改善创面微循环。

  • 标签: 痔洗药 熏洗 创面 愈合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PPD实验属迟发型变态反应,以细胞介质为主的免疫反应。方法实验185例,男130例,女55例,年龄3-82岁进行PPD实验,采用孟都氏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于注射后72小时检查注射部位反应。结果7例强阳性反应。结论对强阳性反应的患者的疾病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PD实验 阳性反应 护理
  • 简介: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stemcell,MDSC)是在肌肉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取材便捷和体外移植存活率高等特点,因而在血液病的治疗中MDSC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对MDSC进行体外培养时,在取材鼠的选择、MDSC分离和纯化等实验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促进MDSC体外增殖并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以及相关作用机制还不清晰。本文主要就体外培养MDSC向造血方向转化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MDSC的体外培养,MDSC的鉴定,MDSC的增殖和MDSC向造血方向的分化等。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体外培养 造血方向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SCs)向腱细胞分化在腹正中切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ASCs,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12(BMP-12)诱导其向腱细胞分化。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腹正中切口愈合模型,实验组将分化的ASCs涂抹至白线切口两缘,对照组未实施ASCs干预。1个月后利用生物力学测试及Masson染色评价切口愈合效果。结果成功分离大鼠ASCs,BMP-12诱导其向腱细胞分化,体外证实其特异性标志物Scx表达增加,I型胶原纤维(CollagenI)表达明显增多。实验组切口愈合后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2±0.4)N,显著高于对照组(3.63±0.46)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提示实验组胶原纤维生成增多、致密,排列秩序显著改善。结论ASCs向腱细胞分化可增加CollagenI的生成,促进腹正中切口的愈合。

  • 标签: 干细胞研究 动物实验 切口疝 胶原纤维 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