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科消肿颗粒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25g/kg的剂量灌胃小鼠进行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用2.5g/kg、5g/kg、10g/kg每天灌胃大鼠,连续给药180天,停药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一死亡;小鼠1天内灌胃伤科消肿颗粒最大耐受量75g/kg;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伤科消肿颗粒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伤科消肿颗粒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消肿颗粒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对苗药伤科止痛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进行研究。方法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考察多次用药于SD大鼠完整皮肤急性毒性的情况和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性情况。结果连续给药14天后,动物均存活;大鼠外观、行为、呼吸状态、体位及姿势、对刺激的反应、大体剖检均未见明显异常;家兔皮肤均无水肿、渗血、炎细胞浸润等皮肤刺激性病理改变。结论在本次苗药伤科止痛液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最大给药量23.2g/kg体重,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物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肉眼观察未见实验动物皮肤充血、水肿,病理切片检查也未见刺激性病理变化,表明苗药伤科止痛液临床使用较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苗药伤科止痛液 急毒实验 皮肤刺激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具有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有无溶血或红细胞凝集作用;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存在过敏性。结果体外溶血试验未见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现象;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豚鼠的过敏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无溶血作用及明显的过敏性。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溶血性 过敏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前不久,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首次批准了“在人类胚胎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研究人员将能深入了解健康的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体外人工授精培养的胚胎的发育质量,为不孕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实验课对提高学生知识建构和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医教协同,以培养规范化、标准化临床医学人才为核心,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课程整合,鼓励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探索适合本校医学生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标签: 医教协同 民族高等院校 病理学实验课 教学改革 PBL CBL 开放式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昆明小鼠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 靶向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活动验证各参比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方法用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规定的方法对水样中铁、锰、铅、铜、铬、氯化物、硫酸盐进行检测;采用稳健统计法(robust)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Z分数对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8个参比实验室共提供56个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满意率为89.3%。结论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可发现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 标签: 实验室 比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寒饮射肺证模型大鼠采用单叶细辛治疗对TGF-β1、PC-Ⅲ含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按单叶细辛组,辽细辛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划分,前3组复制寒饮射肺动物模型;实施造模次日,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取生理盐水灌胃,另两组取中药水提取液灌胃,共28d,对血清、肺泡灌洗液中TGF-β1、PC-Ⅲ测定并对比。结果相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PC-Ⅲ、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提示造模成功。相较模型对照组,两细辛组药组血清、肺泡灌洗液PC-Ⅲ、TGF-β1均下降(P<0.05),对药物的有效性予以了证实。两细辛给药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叶细辛对PC-Ⅲ、TGF-β1表达具调节作用,可使肺部炎症减轻,发挥保护寒饮射肺模型大鼠肺组织的作用,有广泛的研究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叶细辛 寒饮射肺证 模型大鼠 TGF-&beta 1 PC-Ⅲ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蒙药新红花-8味丸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分别检出了蒙药新红花-8味丸中的荜茇、诃子、干姜等成分。结论实验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 标签: 蒙药 新红花-8味丸 薄层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送检的血液培养阳性标本180例,实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鉴定,对比试验结果。结果180例血液标本应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数量115株,G+球菌65株。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出G-杆菌102株,G+球菌49株。两类药敏试验的菌种检验总一致率83.89%。G-杆菌一致率88.70%,G+球菌一致率75.38%。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62,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法药敏试验相比,符合率更高,因此,对血培养采取直接法可以更快的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药敏试验 价值
  • 简介:摘要对目前中职学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制剂分析 实验实训 教学改革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期
  • 机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等人进行的iPS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治疗癌症的实验在小白鼠身上取得成功。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培养出的免疫细胞注入小白鼠体内,恢复其免疫功能,进而攻击癌细胞使之变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甚至科研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方法、形态学的教学、教师示教及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几方面,就本人在《临床基础检验学》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做一阐述。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在护理专业实验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示范教学和视频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共建师生和谐课堂,提高了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 标签: 实验课 师生和谐课堂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动物实验对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医学研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离不开动物实验,我们需要健全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制度,在动物实验管理中进一步加强3R原则的贯彻落实。新的替代方案未来能否真正取代动物实验,还有待时间验证。

  • 标签: 动物实验 伦理 替代 3R原则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实验改革的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实现素质培养。其表现在教学目标提高,内容增多,手段多样化等。本文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有益尝试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展望,旨在为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摸索一条有效可行的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提升教学水平。

  • 标签: 寄生虫学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目标
  • 简介: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软件建设即实验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能力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