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体外趋化作用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将负载SDF1的无纺聚羟基乙酸植入裸鼠皮下,检测SDF1的体内趋化活性。结果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SDF1组体外趋化BMSC数目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100ng/mLSDF1组趋化细胞数目最高。10ng/mL、50ng/mL、100ng/mLSDF1对BMSC细胞活性无影响,200ng/mLSDF1可降低BMSC细胞活性。100ng/mLSDF1可促进体内细胞募集。结论100ng/mLSDF1可有效促进细胞趋化且对细胞活性无影响。

  • 标签: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募集 趋化作用
  • 简介:<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SDF-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共同构成了特异性的SDF-1/CXCR4。血管内皮尖端细胞(endothelialtipcell)在新生血管的数量、分支及导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DF-1/CXCR4

  • 标签: 内皮细胞 趋化因子 血管形成 血管芽 新生血管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离体皮肤冻伤模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的运动趋化作用.方法体外构建三维皮肤等价物全层冻伤模型(创面呈孔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情况.另将冻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创面区添加PBS50μL/孔)、SDF-1组(创面区添加100ng/mLSDF-1,50μL/孔)和AMD3100组[创面区用100ng/mLAMD3100(50μL/孔)处理30min后,添加SDF-150μL/孔],观察各组创缘中ESC的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及AMD3100组相比,SDF-1组创缘基底层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且部分阳性细胞向上层表皮迁移聚集,创缘ESC数量更多,表皮细胞层数增加.结论SDF-1促进ESC向创缘迁移聚集参与创面修复,这可能是ESC参与创面修复过程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冻伤 趋化因子CXCL12 表皮干细胞 三维皮肤等价物
  • 简介: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分为SDF-1组(SDF-110μg/L)、SDF-1+CXCR4单抗组(10μg/LSDF-1+20μg/mLCXCR4)和对照组(培养液),检测SDF-1及抗CXCR4单抗对HT-29细胞增殖以及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检测AMD3100对裸鼠肝转移瘤数目的影响。结果:SDF-1组在570nm处的吸光度值为0.82±0.09,明显高于SDF-1+CXCR4单抗组和对照组的0.56±0.10和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组HT-29细胞穿过聚碳酸酯微孔滤膜数目为156.37±32.11,明显高于SDF-1+CXCR4单抗组和对照组的101.20±28.40和97.19±3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D3100组裸鼠肝转移瘤数目为(6.38±2.11)个,明显低于PBS组裸鼠的(18.39±7.5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及其受体CXCR4可能参与了结肠癌肝转移过程,其机制可能为SDF-1诱导细胞增殖和定向迁移有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肝转移 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DF-1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06至2015-06我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11例,分为三组,每组37例,视网膜正常糖尿病组(A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和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组),对三组患者体内的SDF-1表达情况和血清中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SDF-1的应用价值。结果B组的SDF-1测定值与A组和C组相比有差异,B组的SDF-1α值高于C组,B组与C组的SDF-1β值均与A组有差异,同时B组的总胆固醇含量与A组和C组有差异,A组的HDL-C与B组有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选择检查患者血清的SDF-1值有利于进行病变的诊断,同时能与其他类型相区别,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表达及应用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DF-1 价值评价
  • 简介: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type1,Sirt1)基因与骨关节炎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t1基因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实验设计加入不同的作用物质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EX-527组(Sirt1基因的抑制剂,终浓度为1mmol/L)和白藜芦醇组(Sirt1基因的激动剂,终浓度为100μmol/L)。RT-PCR检测Sirt1基因,软骨细胞基质特异性合成基因Sox9、II型胶原蛋白和聚蛋白多糖及软骨细胞基质特异性降解基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表明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上调,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EX-527组中Sirt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Sox9、聚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MMP-3、MMP-13和ADAMTS-5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irt1基因能够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产生影响,且Sirt1的表达可以促进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且减缓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研究虫草肾茶胶囊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HM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虫草肾茶胶囊及福辛普利药物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体外培养的HMC在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上清液中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福辛普利为对照。结果高糖能明显促进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P〈0.05或P〈0.01)。而虫草肾茶胶囊能抑制HMC分泌TGF-β1、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并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或P〈0.01),且某些方面明显优于福辛普利。结论高糖可促进HMCTGF-β1及ECM分泌,虫草肾茶胶囊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HMC分泌TGF-β1及ECM,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 中草药
  • 简介:Jun等的研究显示,基质信号蛋白CCN1(也称为CYR61基因,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动态表达。CCN1可以与整合素α6β1细胞黏附相关受体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相结合,从而诱导Fb衰老。CCN1能够引发DNA损伤反应、激活p53、活化可产生活性氧的Rac1—Nox1复合物。上述CCN1作用可激活活性氧依赖的p16(INK4a)/pRb通路,

  • 标签: 细胞蛋白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纤维化进程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FF-1)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癌癌细胞胞核中的表达,从量化角度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及其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TTF-1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TTF-1阳性单位(PU)值小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不同类型肺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均小于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核TTF-1的PU值,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肺腺癌和肺小细胞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肺鳞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大于肺大细胞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肺腺癌、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其癌原发灶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0.001,P<0.05);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胞核与其原发灶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细胞核,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胞核TTF-1的PU值与肺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和患者性别无关(P>0.05);TNM分期Ⅱ-Ⅳ期胞核TTF-1的PU值大于Ⅰ期,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TTF-1的表达量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胞核中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细胞胞核TTF-1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是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肺癌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定量分析
  • 简介:本研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m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α,PPARα)的激动剂对单核细胞株THP-1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fenofibrate)预处理单核细胞THP-1一定时间,然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由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非诺贝特减少了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非诺贝特抑制了THP-1中LPS诱导的TF表达,此机制可能参与了PPARα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因子 PPARΑ激动剂 非诺贝特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检测细胞基质蛋白-1(EC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和9例肝外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ECM1的表达,分析ECM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ECM1阳性表达率为7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0%和正常肝组织的22%(x2=34.286,7.044,P<0.05).ECM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x2=5.455,4.275,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和HBsAg表达等无明显关系(x2=2.841,0.014,0.000,0.734,0.075,0.000,0.031,P>0.05).Westernb1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ECM1相对含量为25.49±4.6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37和正常肝组织的2.94±0.21(t=31.962,31.699,P<0.05).结论ECM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提示ECM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是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外基质蛋白-1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各自对应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各自相对应的传统方法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1、对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于轻度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硬皮病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相当,P>0.05,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疗法对于重症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效果明显,对轻度则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h1/Th2细胞因子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检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1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鼻中隔矫正术康复的5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其EOS浸润情况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EOS浸润阳性率为62.75%,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6.00%,(P<0.05)。同时可观察到,研究组切片表现为上皮增生,且出现少量复层临床上皮细胞,同时间质出现水肿症状,且研究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24%、80.39%及76.47%,且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相应水平(P<0.05)。结论IL-1β、MIF及NF-κB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及发展,对存在相应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IL-1&beta MIF NF-&kappa B 鼻息肉
  • 简介:我们由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发现了对自身有增殖刺激作用的膜相关生长调节因子(MAF-J6-1)。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及连续两次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PLC,MonoQ)将其分离。理化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对酸、碱和热相对稳定的蛋白,分子量约50kD。抗M-CSF单抗与MAF-J6-1的中和试验结果表明,MAF-J6-1属M-CSF类。

  • 标签: 膜相关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接触性调节 白血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左上腹疼痛20余日于1998—03—20入院。病初伴有畏寒和发热,入院时腹部疼痛轻微。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查体:上腹略显饱满,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3cm。B超示肝被膜光滑,实质分布均匀。左膈下、脾内上方、胃前方、胰腺和横结肠前上方可见一密度与肝类似的巨大包

  • 标签: 肝细胞腺瘤 病例报告 肝左外叶 腹部疼痛 肝被膜 横结肠
  • 简介:对我室克隆的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林(MFLSC株)的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的造血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纯化。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分离,从中得到一高活性的造血刺激因子,称为基质细胞造血刺激因子-1(SHF-1)。经凝胶过滤及电泳结果估测,此因子是分子量约为70kD的单体蛋白,耐碱,较耐热。在体外它对小鼠骨髓粒系、红系祖细胞、多向祖细胞及多能造血干细胞均有刺激作用。

  • 标签: 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株 无血清培养上清 造血刺激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neuroblastoma)又称嗅神经上皮瘤,是由鼻腔嗅神经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并结合此例复习文献,就其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及治疗探讨如下: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治疗 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IBF-1α是与恶性肿瘤生长进程密切相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瘤细胞氧状态及基因变异共同调控HIF-1α表达水平及其活性。HIF—1α高表达在人体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HIF-1α高表达对肿瘤组织放化疗敏感性有显著影响,体外实验表明针对HIF-1α的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能够通过主动下调HIF-1α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研究HIF—1α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预后和诊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