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三椎两种复位固定法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科从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应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资料齐全者154例,应用三椎复位固定法66例,复位固定法88例进行总结。结果:三椎复位固定法66例其中Ⅰ度滑脱8例,7例复位好,1例复位差。Ⅱ度滑脱26例,23例复位好,3例差,Ⅲ度滑脱32例,28例复位好,4例复位差。复位固定法88例,其中Ⅰ度滑脱15例,12例复位好,3例复位差。Ⅱ度滑脱41例,27例复位好,14例复位差。Ⅲ度滑脱32例,16例复位好,16例复位差。结论:对于轻度及易复位性腰椎滑脱,从少固定椎体节段和节省患者费用方面讲,我们首选复位固定,对于Ⅲ度以上重度及难复位性腰椎滑脱,我们首选三椎复位固定。

  • 标签: 滑脱 内固定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6~2022.4期间我地区各部所收治的患者个血清标本为例,采用CLIA即磁微粒发光法、TPPA即梅毒螺旋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验,以TPPA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对CLIA检测特异度与敏感度统计。结果: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检测法的特异度为,敏感度为。结论:在检测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中检测法的有着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 标签: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梅毒螺旋抗体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 210 例,采用 梅毒螺旋明胶凝集试验(TPPA )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抗体,以 TPPA 法为检测金标准,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梅毒进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 运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梅毒螺旋抗体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梅毒螺旋体抗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螺旋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6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对其均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进行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本组经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梅毒感染阳性78例、阴性18例。以检测结果为判定标准,与TP-ELISA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相比较,CL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均较高(P<0.05)。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实施梅毒螺旋抗体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保存方便及准确率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感染 螺旋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多,组间存在差异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
  • 简介: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表浅性移行细胞癌最主要的手术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新型双等离子汽化电切镜对14例表浅性膀胱癌行经尿道电切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5~74岁。14例均为表浅性肿瘤,10例为初发肿瘤,4例为复发性肿瘤。肿瘤为菜花状或乳头状。直径<1cm2例,1~3cm11例,4~5cm1例。单发肿瘤12例,2~3个肿瘤2例。肿瘤位于三角区及三角后区7例,侧壁5

  • 标签: 双极等离子体电切镜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膀胱癌患者,探讨了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样本量抽取50例,然后采用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将这些样本量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常规组,该组中的膀胱癌患者共有2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的膀胱癌患者共有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临床指标进行统计评估。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更优(P<0.05)。结论:针对膀胱癌患者应采取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了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 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观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6例,比较术前、术后尿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54例患者术中出血少,无TUBS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RL1V,Qmax、前列腺体积、IPS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C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尿路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等离子双级电切术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刀结合双电凝切除术与等离子切除术在扁桃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扁桃手术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31例,实验组有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电刀结合双电凝切除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等离子切除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咽痛程度。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咽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电刀结合双电凝切除在扁桃手术中的应用,等离子切除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浓度变化对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院时胸痛患者100例,分为主动脉夹层胸痛患者29例,急性心机梗死胸痛患者30例,其他胸痛患者41例。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D-的含量。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的浓度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胸痛疾病。

  • 标签: 胸痛 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能较短时间内判断温缺血断肢再植时限的方法。方法应用生物发光法连续测定兔离断肢体骨骼肌ATP的含量,同时对每一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温缺血条件下兔离断肢体骨骼肌ATP含量下降程度与骨骼肌的变性程度有明显对应关系,当ATP含量下降95%后,骨骼肌发生不可逆变性,断肢不宜再植。结论应用生物发光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判断温缺血断肢的再植时限,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缺血 断肢再植 骨骼肌 生物发光法 离断 肢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多,组间存在差异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
  • 简介:摘要:医学内窥镜的发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内窥镜的光源是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内窥镜光源多采用卤素灯,但由于其光谱不连续、发热量大等缺点,逐渐被高性能LED冷光源所取代。本文阐述了冷光源相关知识、高性能LED冷光源的设计与实现,分析了高性能LED冷光源的性能测试,并探讨了高性能LED冷光源在医学内窥镜中的应用。

  • 标签: 医学内窥镜 冷光源 LED 高性能 设计 实现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