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献血者体内D-含量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献血的432例献血者的资料。采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全血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血浆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血D-明显升高,它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理想监测指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 全血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头痛,因“呕吐伴发热5d”于2005年10月13日入儿科治疗。曾有间断性抽搐病史8年,查体:体温38.6℃,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发热面容,右前额、鼻背有散在性红斑,不规则,左鼻唇沟稍浅,伸舌稍偏左,颈强一指.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左上肢肌力为Ⅳ+级,左下肢V噘,左侧克氏征(±)。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右颞极 蛛网膜囊肿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2分钟内识别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测量工具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延长回忆测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列举超市商品测验和简短命名测验等7种简短痴呆筛查测验(VeryShortDementiaScreeningTest,VSDST)检测215例社区正常老人和90例轻度AD患者。结果所有测验指标在社区正常老人和轻度AD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延长回忆总分在两组之间的鉴别力最强,简短命名测验、列举超市商品测验、画钟测验、双手连续动作任务和简易数字广度测验的鉴别力依次减弱。这些测验与MMSE项目分的鉴别力相似或略胜,单独采用某种简短测验辅助诊断轻度AD仍然是不够的。结论简短测验有助于早期识别轻度AD,但其效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极简短痴呆筛查测验
  • 简介:目的:探究儿童睡眠呼吸障碍(RDDS)的扁桃组织、腺样组织细菌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扁桃及腺样切除术治疗的RDDS患儿8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扁桃及腺样切除术66例,单纯腺样切除术11例,单纯扁桃切除术3例。行扁桃切除术患儿77例中,有扁桃炎反复发作史的4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无扁桃炎反复发作史患儿分为对照组。术中取腺样和扁桃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观察检查结果。结果:1)行扁桃及腺样切除术患儿中66例有63例(95.45%)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种类相同,10例(15.15%)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上均感染了2种细菌,致病菌相同。2)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扁桃组织中细菌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扁桃组织、腺样组织中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在各个季节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DS患儿腺样及扁桃组织内细菌检出情况基本相同,且有无扁桃炎病史患儿扁桃组织中的细菌检出情况基本相同。

  • 标签: 细菌学 睡眠呼吸障碍 扁桃体 儿童 腺样体
  • 简介:患者男,62岁,教师,因突发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2h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h安静中突发头痛,以左颞部为甚,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即来我院就诊,头颅CT示胼胝体高密度片状影延及顶叶.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纵裂池及侧裂池密度增高,中线结构无移位。查体:血压21.3/12kPa,嗜睡状态,唤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但答非所问,烦躁不安,

  • 标签: 胼胝体 脑出血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包括调查设计、试验设计和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类。各类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几乎都包含在试验设计之中,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在进行具体的试验之前,先对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重要方面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 调查
  • 简介:散发性包涵肌炎(sporadicinclusionbodymyositis,sIBM)为一组老年慢性、进行性骨骼肌炎性疾病。1971年由Yunis等首先提出,1978年Carpenter等正式确立该病为一独立疾病实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以屈指、屈腕及伸膝力弱最为显著。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内镶边空泡(RV)和淀粉样物质沉积,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管丝样包涵为特点。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是该病的特点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国外文献报道散发性包涵肌炎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进行性骨骼肌疾病,但目前国内对这一疾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仅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进行性四肢无力 糖皮质激素治疗 骨骼肌疾病 淀粉样物质沉积 炎性疾病
  • 简介:卒中是一种可治之症,神经影像学和溶栓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功能转归。然而,卒中发病后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0%,因此,级预防是卒中防治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卒中级预防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防止卒中事件再次发生。其干预对象为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控制后,针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预防 二级 控制 血压 危险因素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松果区肿瘤的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松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6例中19例采用Poppen入路,7例采用Krause入路。全切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6例。随访3个月~7年,肿瘤未见复发17例,复发2例(1例再手术),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2例(术后因瘤卒中死亡1例,术后2年死亡1例),4例失随访。结论显微手术是松果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Poppen入路是一种较理想的入路。

  • 标签: 松果体 肿瘤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型”胼胝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脑室型”胼胝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评价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临床效果。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次全切除患者9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术后病理检查示,9例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2例患者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例患者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术后,颅高压症状改善者7例,言语障碍改善者1例,认知功能障碍改善1例,大小便失禁改善2例。术后KPS评分>60分者7例,<60分者5例。随访3个月—3年,2例患者存活,其余患者均死亡。结论“脑室型”胼胝胶质瘤多合并颅内压增高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梗阻性脑积水;肿瘤侵犯结构广泛,手术部位深、难度大、风险高,肿瘤难以全切;病理类型多为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室型”胼胝体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为卒中高发国家,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卒中,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有卒中存活者700万人。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位原因,2/3的卒中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估计每年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指南 预防 二级 全球性问题 人类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松果区及其附近肿瘤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入路手术切除松果区肿瘤6例,小脑幕缘肿瘤3例,小脑半球上部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所有病例小脑损害症状均有不同缓解,无新增手术损害症状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松果区及其附近肿瘤采用Poppen入路手术切除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该入路具有体位简单、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小脑半球上部 POPPEN入路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松果区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松果区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剂量8~16Gy,平均13.5Gy;中心剂量16~32Gy,平均26Gy。结果随访12个月,定期随访复查MRI或CT,肿瘤消失或缩小25例,无变化3例;脑积水缓解25例,无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松果区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脑肿瘤 脑积水 伽玛刀
  • 简介:腺样肥大伴OSAHS是儿童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后OSAHS复发的案例不在少数,现根据各文献报导,分析腺样肥大术后OSAHS复发的原因主要为:传统腺样刮除术等手术未完全切除腺样,合并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等临近器官疾病,扁桃等淋巴组织代偿增生,肥胖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炎症发生是避免腺样切除术后OSAHS复发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OSAHS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松果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小脑幕缘脑膜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母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松果区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多变,部分肿瘤有其特征的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生殖细胞瘤及松果体细胞肿瘤绝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均匀.胶质瘤多为囊实性,且形态多变,密度/信号不均,变化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混杂囊状密度/信号.胶质瘤1H-MRS可见到典型高Cho峰及低NAA峰,脑膜瘤往往测不到NAA峰,松果母细胞瘤Cho峰较高,无Lip峰,而生殖细胞瘤多出现Lip峰.结论松果区肿瘤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松果区病变的诊断,1H-MRS及DW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部分肿瘤鉴别困难.

  • 标签: 松果体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