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下应用钢丝固定,根据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后X线观察骨折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和随访末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94±3.06)个月,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91±4.30)周,随访末平均Lysholm评分(92.63±5.46)分,与术前(27.49±10.8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结论关节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物关节外取出方便的优点。

  • 标签: 胫骨 髁间嵴 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钢丝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下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1年4月,采用关节下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17例髌骨骨折患者(关节组),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23例患者(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临床随访,平均17个月(6~37个月)。手术切口的大小:关节组(6.5±1.4)cm,传统手术组(8.4±1.2)cm。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组(9.6±1.3)周,传统切开组(11.9±1.7)周。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组(85.0±3.7)分,传统切开组(82.7±4.9)分。两组在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下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佳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骨折 空心螺钉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下射频紧缩与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两种方法治疗主要由外侧支持带挛缩紧张、内侧支持结构松驰引起的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9例(46膝)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19膝):行关节下射频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B组22例(27膝):行关节下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术后6月、术后18月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和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2]进行功能评估,并测量屈膝30°CT片髌骨倾斜角(PTA)和吻合角(CA)。结果39例患者均获18~40个月随访(平均26.3个月)。A组术前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分别为:(56.38±4.37)、(60.41±5.26)、(4.77°±3.19°)、(6.92°±4.16°);B组术前分别为:(56.45±4.28)、(60.56±4.89)、(4.73°±3.22°)、(6.86°±4.23°);A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4.56±3.42)、(85.87±3.61)、(13.86°±4.57°)、(-12.15°±4.53°);B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5.27±3.29)、(86.34±3.85)、(14.21°±4.35°)、(-12.36°±4.41°);A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78.97±3.74)、(79.52±4.58)、(10.08°±4.42°)、(-7.68°±4.46°);B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81.64±3.51)、(82.67±4.73)、(13.47°±4.27°)、(-10.82°±4.18°)。两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8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2.136、17.396、7.109、13.515,P〈0.01)、(B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7.740、21.524、9.102、16.343,P〈0.01)、(A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17.119、11.943、4.246、10.435,P〈0.01)、(B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23.647、16.887、8.492、15.448,P〈0.01);两组之间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脱位 Lysholm评分 Kujala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踝关节 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2008年6月总共26例(28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3岁(43~64岁)。根据CroweX线分型,Ⅰ型13例,Ⅱ型9例,Ⅲ型和Ⅳ型各2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髋臼旋转中心内移。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中心 手术操作 置换治疗 平均年龄
  • 简介:腹腔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1991年Phillip[1]开展了腹腔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随着LC、胆道和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日益成熟,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为规范全髋置换手术技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水平,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将于2012年7月7~8日在广州远洋宾馆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届关节外科研讨会“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规范与进展”。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一流关节专家进行专题演讲,结合病例讨论、专家建议的互动方式,重点围绕髋关节置换基本技术展开讨论。

  • 标签: 关节置换技术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初次 科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 标签: 不稳影像学 影像学评价 股关节不稳
  • 简介:一、本刊简要介绍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学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关节外科学专业学术医学期刊。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为双月刊,逢双月以DVD—ROM光盘附导读形式出版发行。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现了传统纸质期刊与电子媒体的结合,除具有传统媒体的特性,在形式上又具有新的突破,体现在负载内容呈现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还可以传递语音、视频,使期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达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节外科学 电子版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稿约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1年5月,使用国产CL~高屈曲后稳定型假体治疗64膝,对照组12膝使用进口膝关节假体进行置换,对比组问及组中术前、术后12W、26W的HSS评分,并比较术后假体力线、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结果国产及进口假体组术前、术后12W、26W的H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HSS评分均优于术前。两组间HSS评分、术后假体力线、髌骨轨迹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膝关节假体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关节成型术 置换 治疗结果
  • 简介:胃肠道的良性肿瘤常常在内检查时发现并行内下切除,但是对于疑似恶变的胃肠道肿瘤,内下切除的风险较大,往往需要手术治疗[1-3]。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往往不愿接受。腹腔自问世以来,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检查 内镜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消化超声内诊断技术的光盘。《消化超声内穿刺技术》课件中主要介绍了在超声内引导下穿刺食管、纵隔、胃、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消化超声内治疗技术》课件详细演示了超声内引导下肿瘤注射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诊断技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关节前侧手术入路主要临床适应证:(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4)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7)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肩关节融合术。

  • 标签: 入路 前侧手术 应用解剖
  • 简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以血浆葡萄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以往对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但X线不能显示滑囊积液及滑膜增厚和滑膜血流状况;MRI可较清晰显示滑膜早期病变,但不宜在临床常规检查应用[2]。常规超声适用于检查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

  • 标签: 膝关节病变 糖尿病 超声表现 X线检查 滑膜增厚 代谢性疾病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黄换中髌骨冠换与否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临床全膝关节簧换中是否进行髌骨簧换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曲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兆60膝,按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结果与结论:令膝关节置换3个月后,髌骨置换组忠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髌骨评分、活动度和Q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比明显降低(P〈0.05),而膝前痛评分和膝外翻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中合理进行髌骨处理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明混降低髌骨并发症。对于髌股关节匹配及力线良好的忠者保留髌骨可提高关节的功能恢复,在全膝关节胃换中进行髌骨置换较髌骨不置换总休效果好。

  • 标签: 髌骨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 骨性关节炎 骨水泥 骨科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外科学研究生腹腔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招收外科学研究生共48人,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16人,每期培训12d,平均每人每天训练4h。培训内容包括腹腔基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训练、腹腔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手术观摩学习、模拟动物训练。在三期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不同时间的分配,最后考核在腹腔下缝合与打结用时,用以比较在不同培训方法下培训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不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在接受培训后,完成拾豆、拆套橡皮筋及穿鞋带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分配下,腹腔下猪大肠操作训练时间较多的第2期、第3期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下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分配时间少的第1期学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期与第3期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腹腔下动物组织模拟操作训练可提高腹腔培训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研究生 腹腔镜 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45)行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术,对照组(n=35)行单纯腹腔手术。结果:实验组4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18min,平均(160±15)min;术中出血量45~280ml,平均(140±60)ml;住院6~8天,平均(7±2)天;4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3.3%,术后无一例发生胆漏、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130~220min,平均(150±30)min;术中出血量80~350ml,平均(180±75)ml;住院8~12天,平均(9±1)天;3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1.4%,术后2例发生胆漏。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完全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6个月,经胆道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术中联合胆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