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围术期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教育的效果,探讨其作用和必要性。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疼痛教育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疼痛教育和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入院后8h内完成首次疼痛评估与疼痛教育;(2)术前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强化;(3)术后疼痛评估与疼痛教育和突发轻度及轻度以上的疼痛等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计划的面对面教育,经过护患共同学习;(4)住院期间不断强化疼痛方面的知识与互动;(5)出院时给予疼痛方面的指导;(6)在坚持无痛的原则下,形成不间断的疼痛跟踪。结果患者在疼痛理念、疼痛认知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术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功能康复锻炼、疼痛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规范化疼痛教育有利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疼痛理念改变,帮助患者主动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疼痛教育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骨关节炎作为退行性疾患,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治疗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的进程,治疗原则应以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可分为控制症状药物、改善病情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 标签: 联合药物治疗 骨关节炎 关节疼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 心血管安全性 慢性关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对创伤骨折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创伤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程度、功能锻炼、疼痛满意度。结果通过2组比较发现,规范化术前疼痛宣教的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疼痛宣教对减轻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骨折患者 规范化 疼痛宣教 手术 疼痛评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1-02
  • 简介: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spinal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

  • 标签: 关节突关节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方法对近年临床上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以及生物工程修复等。结论对于早中期的治疗,中医、中药疗法疗效较好,手术治疗常用于晚期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2只膝关节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5次,采用Lequesne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达96.53%,随访半年后,10例患者复发,再行上述治疗,仍然有效。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膝关节OA的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易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松动2例、感染1例,不良反发生率为12.5%,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此法是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病人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0无痛,1~3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剧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 标签: 疼痛强度 评价量表 NRS 疼痛程度 中度疼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四妙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四妙汤组和对照组,四妙汤组给予中药加味四妙汤口服,每日1剂,连续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每次7.5mg,每日2次,连续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四妙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安全性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加味四妙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加味四妙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014年2月65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进行关节镜检查、清理术。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5-18个月随访,根据美国关节协会评分标准优良率87%。结论关节镜检有利于膝关节关节炎的的早期诊断,膝关节镜清理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老年患者早期膝关节关节炎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镜检查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07至2011年间行TKA治疗的38例(58膝)膝关节RA患者。采用HSS评分、KSS评分、WOMAC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且获得平均3.3年(2~6年)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5.92±13.49分提高到术后88.19±5.98分,两者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优21膝,良34膝,优良率94.83%。膝关节屈曲畸形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前71.81°±32.58°提高到术后100.98°±13.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膝关节假体X线片采用膝关节学会的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SF-36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6.27±3.91分提高到术后48.09±6.6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CS由术前的41.59±5.61分提高到51.83±5.4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RA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效果 SF-36量表 HS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687例(714膝)行初次TKA术中10例(10膝)MCL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为MCL股骨侧止点撕脱,另9例为MCL体部断裂。MCL股骨侧止点撕脱患者采用带缝线锚钉方法进行止点重建,体部损伤患者均采用断端直接缝合方法进行修复。除2例体部断裂的患者因修复后仍无法恢复内侧稳定性而使用限制性衬垫之外,其余8例患者均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有5例患者使用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定的主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位及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未发现内侧松弛。患者KSS由术前平均76.8分(37—100分)改善到153.3分(126~17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92°(70°~110°)改善到108°(90°-120°)。结论对TKA中的MCL损伤应当进行积极的手术修复。在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MCL修复、重建并且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的前提下,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副韧带 医源性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1~12月共收治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与此同时对疼痛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生理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改善,生理疼痛VAS评分由(8.67±1.01)分降至(5.32±0.78)分,且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给予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疼痛,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肿瘤 疼痛 人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及翻修手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明确其疗效。其中骨关节炎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为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断裂),强直性脊柱炎双膝关节病变1例,膝关节翻修2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80°~100°,平均90°;HSS评分11~40.5分,平均25.5分。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畸形矫正,疼痛消失,无1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行走步态恢复,膝关节屈曲达110°~140°,平均127.5°,无伸展滞缺,较术前平均增加37.5°。HSS评分88~95分,平均91.2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65.75分,优良率100%。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对复杂膝关节病变及翻修术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旋转铰链 膝关节假体 畸形 力线 髌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伤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4例患者和观察组44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护理的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骨伤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骨伤康复,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骨伤 疼痛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疼痛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3±1.2、1.6±0.5分,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前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癌患者给予疼痛护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肿瘤 疼痛护理 舒适 心理 用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髌股关节切线位摄影新技术的讨论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5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膝关节侧位平片测量膝关节屈曲角,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长轴,胫骨长轴及胫骨前皮肤线之间的夹角。对三组夹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间夹角与膝关节屈曲角成直线相关关系。根据结果研制出辅助摄影台并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屈膝30°进行检测。结果对50例患者58个髌股关节进行切线位X线片。根据四个等级进行判断为优19个,良31个,中7个,差1个。优良率为86.2%。摄片效果较差多由于髌韧带较多造成髌胫前角过小或负角造成。结论仰卧位屈膝30°进行投照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髌股关节切线位 摄影术 放射测量技术的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2-021
  • 简介:一、本刊简要介绍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关节外科学专业学术医学期刊。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为双月刊,逢双月以DVD—ROM光盘附导读形式出版发行。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现了传统纸质期刊与电子媒体的结合,除具有传统媒体的特性,在形式上又具有新的突破,体现在负载内容呈现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还可以传递语音、视频,使期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达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节外科学 电子版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计划生育委员会
  • 简介:目的:了解飞行人员躯体疼痛与相关病症的情况。方法通过对空军飞行人员问卷调查,了解军事飞行人员颈、肩、腰、背、腿痛与新发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情况,以及有关缓解措施。结果腰痛患病率最高(38.7%),腿痛患病率最低(15.6%);1年内新发腰肌劳损的发病率最高(28.7%),背肌劳损的发病率最低(8.1%),且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机种特点。引发躯体不同部位疼痛的主要因素为飞行加速度(G)值、头盔重量、飞行日留空时间、座舱座椅舒适度及体育锻炼损伤等;改进人机工效设计、加强肌肉锻炼,以及理疗、按摩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缓解疼痛不适。结论军事飞行人员躯体疼痛的患病率因部位不同而异,且呈明显机种特点,应采取综合保障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 标签: 飞行人员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