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品种药物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法考察3种因素(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渗漉速度)对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10.36-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30倍量60%乙醇,以7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可用于芩榆烧伤液的制备。

  • 标签: 芩榆烧伤液 渗漉法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柴金解郁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方法对药材浸泡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L9(34)正交试验以出膏率、浸出物、总生物碱含量、金丝桃苷含量为考查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对柴胡和石菖蒲进行挥发油提取。结果贯叶金丝桃、黄连、酸枣仁、龙骨四味药材浸泡100min,分别加8倍、6倍、4倍量的水,分别提取1.5h、1h、0.5h。柴胡、石菖蒲两位药材浸泡50min,加8倍量水提取6h。结论通过提取验证,发现所选提取工艺条件可行性较高、稳定性较好。

  • 标签: 正交试验 柴金解郁颗粒剂提取工艺挥发油提取
  • 简介:摘要 : 目的 优选复方氨酚烷胺片制备工艺 , 确保成品持续稳定、合格,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过程及方法 按配料、制颗粒、混合、压片各工序进行操作,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制颗粒工艺进行优化。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使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质量持续稳定、合格,并且降低生产成本。经大生产工艺验证,本工艺确实稳定、可行。

  • 标签: 正交实验法,复方氨酚烷胺片,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 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高挥发油的提取率和纯度。方法 采取 水蒸气蒸馏和 正交实验的方法 设计实验 ,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 根据影响川芎挥发油 提取率的主次因素 : 提取时间 >料液比>浸泡时间 ; 本实验确定了川芎挥发油 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 8 倍量蒸馏水 ,提取 8 h,浸泡 4h 。通过 3次工艺验证试验,川芎总生物碱平均粗提取率为 0.66% 。结论 :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对川芎挥发油 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为以后川芎挥发油 提取工艺简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标签: 川芎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正交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痫宁一号片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硼砂粒度和崩解剂品种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对崩解剂用量、稀释剂用量、乳糖和淀粉比例、淀粉浆浓度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处方,并与原研片进行溶出度比较。结果用过100目筛的硼砂,以4%交联聚维酮,25%稀释剂(乳糖和淀粉的比例2∶1),10%淀粉浆为黏合剂,制得痫宁一号片的45min溶出度由66.5%提高到97.7%。结论新处方工艺制得的痫宁一号片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 标签: 痫宁一号片 单因素考察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溶出度
  • 简介:目的优选安宫牛黄微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3种成分的含量(黄芩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为检测指标,以乙醇浓度、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2h/次。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合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安宫牛黄微丸
  • 简介:摘要[目的] 优选柴胡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柴胡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4个黄酮类活性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液相方法测定。[结果] 最佳工艺为在50 ℃的60%乙醇(料液比1∶5)中浸渍30 min,超声功率80 W提取20 min。[结论] 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 标签:   正交试验 柴胡 黄酮类化合物 HPLC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背景:压疮的发,仁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冈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值接尢人体上进行实验研宄。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渗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备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痫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仃冠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飘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置侧大转予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丁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标签: 压疮 创面 形态学 豚鼠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在研究肝移植供肝的功能保护及评估和受体免疫耐受、免疫排斥以及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以其经济性,可重复性,可以大规模进行的优点,倍受国内外器官移植机构的重视。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析该模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要点,改进、完善手术方法,提高、稳定模型的成功率。

  • 标签: 肝移植 免疫耐受 麻醉 胆道重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92-01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拟建立稳定的大鼠烫伤创面感染模型,以便于进行相关防治研究.方法(1)取50只SD大鼠,使用恒温恒压烫伤仪,以底面积4.5cm2、质量0.5kg的80℃圆柱形烫头垂直接触大鼠脊柱左右两侧皮肤,致伤4、6、8、10、12s(每种致伤时间10只大鼠,左右侧烫伤时间相同)制作烫伤模型.伤后24h,观察创面大体情况,记录左侧创面愈合时间,取右侧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根据结果筛选浅Ⅱ度、深Ⅱ度创面致伤时间.(2)另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Ⅱ度组、深Ⅱ度组,每组18只,按照前述方法与选定的致伤时间分别制成浅Ⅱ度、深Ⅱ度烫伤创面.伤后即刻在2组大鼠一侧创面分别接种0.1mL含1×10^9、1×10^7、1×10^5CFU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的菌液(每种菌量6只大鼠),在另一侧创面涂抹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细菌后24h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接种细菌后1、2、3、5、7、14d进行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菌种,检测并计算痂下细菌含量;记录2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1)根据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筛选出烫伤6s和8s分别为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的致伤时间.(2)浅Ⅱ度组大鼠仅接种1×10^9CFU细菌的创面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深Ⅱ度组接种1×10^9、1×10^7CFU细菌创面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前者浸润更明显.(3)创面细菌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浅Ⅱ度组创面接种各种菌量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绝大多数低于1×10^5CFU/g;深Ⅱ度组创面接种1×10^9CFU细菌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均高于1×10^5CFU/g并呈持续上升趋势.(4)浅Ⅱ度组接种1×10^9、1×10^7、1×10^5CFU细菌的创面与生理盐水对照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值分别为1.26、0.29、1.07,P值均大于0.05);深Ⅱ度组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愈合时间[(22.5±1.0)d]较生理盐水对照创面[(19.4±1.6)d]明显

  • 标签: 烧伤 假单胞菌 铜绿 感染 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