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免疫耐受可能为其提供一种治疗的选择,目前有很多临床试验正在研究如何实现对其的诱导。本文试对肾移植患者免疫耐受治疗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HBV免疫力,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7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抗-HBV抗体检测,并做男女群体间及不同年龄组抗-HBV抗体阳性率比较.结果74名被调查对象中,出现有效抗体者47名,总体抗-HBV抗体阳性率63.57%;男性群体抗-HBV抗体阳性率36.36%,显著低于女性群体的68.25%;不同年龄组间HBV免疫力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群体具有一定的HBV免疫力,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 标签: 护理人员 HBV 免疫力 预防措施
  • 简介:血小板相关IgG(PAIgG)常用于ITP与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头破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本研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ITP(包括Evans综合症)、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0例无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31例正常人的PAIgG,并与ELISA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FCM检测的ITP患者PAIgG的荧光强度(MFI)(2.26±2.29)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0.33±0.39),AIHA(0.17±0.07)和正常对照组(0.25±0.15)(P值均小于0.01)。同时,ITP患者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44.1±29.0)%]也明显高于非免疫自惭形秽血小板减少[(17.5±9.4)%],AIHA[(10.7±7.5)%]和正常对照[(16.6±8.4)%](P值均小于0.01),有13例ITP患者(23.4%)的血小板荧光峰形有异常(双峰或峰拖尾(。其中有7例只出现峰形异常而无MFI或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的改变,主这种情况在正常人的血小板未观察到,这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血小数点板群体有诊断价值,用FCM测定ITP患者PAIgG总的阳必班组为87.2%,稍高于用ELISA检测的83.0%阳性率,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5.1%。本研究表明,FCM是一个快速与敏感的测定PAIgG的方法,可成为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规的新方法。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简介:人类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重要系统.Rh新生儿溶血病是RhD阴性孕妇与胎儿或新生儿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黄疸与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 标签: RH阴性 产前检测
  • 简介:目的评价国内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检测结核抗体诊断结核病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6)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94~2006),纳入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检测结核抗体诊断结核病的所有诊断性研究文献,按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估,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估。若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共检索到38篇相关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文献与QUADAS质量评价标准的符合率不高。多数文献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其中31篇未清楚描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18篇不能确定是否所有研究对象均经金标准核实,36篇不清楚诊断试验结果的解释是否采用盲法,37篇未描述是否有难以解释的结果,34篇未描述是否有退出病例。结论国内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检测结核抗体诊断结核病的诊断性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

  • 标签: 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 结核抗体 诊断性试验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泰莱-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新波)对89例正常人血清及89例HBV感染者血清用TRFI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并同时用酶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7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同ELISA方法比较:HBsAgKappa值1.0,HBsAbKappa值0.894.HBeAgKappa值=0.8884,HBcAbKappa值=0.782,HBcAbKappa值=0.805,均显示两者之间结果高度一致性。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爽血清学五项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另一种常规方法.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对经FAB确诊的104例老年A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71例非老年AL为对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比例(73%)明显多于非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比例(5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老年AML(M3)缺如;②老年A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③AML中,老年组CD14表达率(18.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CD14表达率(2.6%),老年组CD15(37.5%)、CD117(62.5%)、CD38(59.4%)表达率低于非老年组CD15(69.2%)、CD117(89.7%)、CD38(84.6%)表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老年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CD19表达最常见,表达率为100%;⑤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系列抗原专一表达和交叉表达及CR率上差别无显著性(P〉0.05);⑥老年组不良核型表达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⑦老年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42.9%,两年存活率为5.4%,化疗相关死亡率为26.8%,非老年组CR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AL不良免疫分型CD14表达率较非老年组高,良好免疫分型CD15表达率低于非老年组。不良核型表达率高于非老年组,总体缓解率低,死亡率高,化疗耐受性差,预后差。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老年急性白血病 临床特点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应用GlyPro酶法自动分析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探讨GSP的临床应用。方法评价genzymeGlyProGSP检测试剂盒的不精密度、分析范围、参考值与干扰实验。对50例正常健康个体、88例胰岛索抵抗(IR),1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47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GSP检测,并对1275人进行了社区健康调查。结果GlyPro酶法GSP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天间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66%,2.38%(低值),1.42%,3.35%(高值)。GSP正常参考范围(204.32±35.41)μmol/L,95%可信区间为194.25~214.38μmol/L,线性检测范围至836.6μmol/L,能抵抗溶血及黄疸,24h内平均变异为10.49%:(1)胰岛素抵抗组,糖尿病组的GSP水平分别为(260.55±66.91)μmol/L,(393.74±154.8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水平(P〈0.01),且IR与DM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糖控制不佳的DM患者在平均16.6d治疗后,GSP由(407.65±137.48)μmol/L降至(314.72±83.56)μmol/L,GSP平均下降了20.4%(P〈0.01),它与FPG,2hPG的相关性达r=0.43I(P=0.005),r=0.515(P=0.001),同比HbAlC,GSP的下降更快、更直观,也更经济;(2)对某社区1275人进行的健康调查中有47例代谢综合征及65例DM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3.69%与5.10%,将他们的性别、年龄、FPG、2hPG、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CHO、HDL—C、LDL-C及GS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性别、年龄与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别,其中MS组与DM组的GSP浓度分别为(359.98±138.67)μmol/L,(392.63±153.76)μmol/L,(P〈0.05),单独比较MS组与DM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SP与FPG,2hPG,TG,收缩压,舒张压,CHO显著相关,r依次为0.817,0.801,0�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尿病(DM)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索最适用以提取抗乙肝iRNA的器官。方法:用白细胞粘附抑制法对不同器官所提取抗乙肝iRNA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我们发现,淋巴结所提取抗乙肝iRNA活性最高,脾脏次之,肝脏最低。结论:经过试验证明,为了获得高活性的抗乙肝iRNA,应选择免疫反应性强的器官,即淋巴结或脾脏。

  • 标签: 免疫绵羊 提取 乙肝免疫核糖核酸 器官 白细胞粘附抑制法
  • 简介:诱导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克服免疫排斥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NK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淋巴细胞,同时表达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标记,具有较为恒定的TCRα和独特的CDld限制性,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发育参与免疫调节,在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NKT细胞 Α-GALCER CDld限制性 免疫耐受
  • 简介: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以及在细胞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固、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给予高度关注。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中一个家族,包括P-selectin,E-selectint和L-selectin,主要功能为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自细胞、肿瘤细胞等粘附和相互作用,并与免疫损伤、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

  • 标签: P-选择素 临床意义 P-SELECTIN L-SELECTIN 细胞粘附分子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符合性。方法用FO-PCR法检测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抗-HCV和ALT.结果14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5%(81/146);抗-HCV的阳性率为58.2%(85/146);ALT异常率为54.8%(80/146)。HCV-RNA平均我量为6.98×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2)抗-HCV与HCV-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0,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3)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4)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目的评价市场流通中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从使用单位抽取20家试剂,用国家参考品、确证为阳性的样品和阴性样品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家试剂均符合200107批国家参考品的质量要求,对76份确证为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0%,16家试剂对88份阴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0%,3家试剂为98.9%,1家试剂为97.7%.结论我国HIV抗体诊断试剂的灵敏度较高,但某些试剂的特异性仍需提高.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 质量
  • 简介:  尿素清除分数Kt/V是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由Daugirdas公式,即Kt/V=-ln(R-0.008t)+(4-3.5R)×UF/W计算而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抽取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患者不易接受.且计算公式复杂,限制了该公式的普及运用,导致临床上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缺少实质性的依据.本中心运用BiotrackHM3000尿素监测仪检测患者的Kt/V,结果发现:使用尿素监测仪检测的患者的Kt/V值与Daugirdas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关性好,而且不需抽血,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应用 尿素监测仪 检测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eTnI与病毒性心肌炎(AMI)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结果508例阳性中VMA占60例,AMI占391例,共有31例出现延迟反应。结论定性检测CTNI可早期了解心肌细胞受损,有助于VMA及AMI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肌钙蛋白 固相免疫层析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免疫营养基质 作用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