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对疫苗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选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我院接受的计划免疫儿童9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度无明显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儿童家长认知评度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家长对疫苗接种作用、注意事项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计划免疫儿童家长能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知度增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计划免疫 疫苗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患者戒烟的临床实践指南趋于完善,而全科医生必须首先确定患者是否使用烟草。本研究将检测(1)全科医生检测吸烟状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与检测烟草使用情况有关的全科医生和患者的特征。最终帮助全科医生识别患者的吸烟状况,从而在预防性保健方面或在提供戒烟建议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全科医生 吸烟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采用单纯性帕利哌酮治疗的是对照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对患者加以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在结束护理治疗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在入组后4、8及12周时,两组患者WMS、PSP评分递增,PANSS评分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入组后12周时,相较于对照组(27.8%),观察组脱落率(11.1%)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入组后8、12周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WMS、PSP评分较高(P<0.05);入组后12周,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ANSS评分较低(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进行脑外伤治疗的100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而言,于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升认知功能的恢复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脑外伤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107例分为轻、中、重3组。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价。结果与轻、中度COPD组比较,重度COPD组MMSE总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组COPD患者肺功能FEV1%与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COPD能够造成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以及与程度有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患者转化为痴呆的风险较高。因此,早期识别和诊疗MCI对减少痴呆的发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通过长期社区工作及结合相关文献,对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人口老龄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暴露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男性病例8例,女性病例8例,通过认知暴露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13例患者(7例男性患者,6名女性患者)复查后检查情绪稳定,回避和恐惧等主要表现消失,对过去暴力事件或视频能够坦然面对,睡眠正常,症状消失;剩下3例患者仍表现显著临床症状,需进一步治疗;不同性别的治疗有效比例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认知暴露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定治疗效果。

  • 标签: 认知暴露疗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内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62例实施脊柱内镜手术行腰椎间盘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脊柱内镜手术流程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3月疼痛视觉模拟(V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反跳痛及下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月VAS、SDS、SA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3月VAS、SDS、SAS评分,术后反跳痛及下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脊柱内镜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缓解疼痛程度,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脊柱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认知行为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操在早、中期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旨在制定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奈派奇片治疗协同手指操训练,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片治疗加常规护理。结果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1年后,其MMSE和ADL评分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手指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定向力、记忆力及语言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手指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失眠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2.2%),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症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认知康复训练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当研究对象,对其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影响训练结果的因素。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展开认知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时,训练结果主要会受到抑郁程度、病程、训练时间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时,临床上需依据患者病情、抑郁的程度对训练方案进行确定、合理的训练时间,以促进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康复训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合基层乡村医生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医师宣言以及相关职业精神问卷,半结构访谈编制初始条目池。然后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3位富有经验的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乡村医生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包括6个维度,共32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1,内容效度比为0.902。结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信效度较好,可用于基层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 标签: 乡村医生 职业精神 问卷编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原发性失眠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原发性失眠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治疗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及口服药物,对照组只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后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睡眠情况较好,评分较低,对照组睡眠情况相对治疗组较差,评分较高,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原发性失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心理诊疗中心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A评分变化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46/50)与对照组76.0%(38/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两组治疗前HAM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6周、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HA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6.0%(3/50)与对照组24.0%(12/50)相比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在焦虑症康复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非常显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并加速其病情康复,还能减少其复发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焦虑症 认知行为疗法 康复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认知损害的发生。方法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弥散加权成像(DWI)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回归分析PS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认知障碍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认知障碍组,认知障碍组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饮酒、吸烟、血脂、冠心病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PSCI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PSCI相关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相关保护因素,且是其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 标签: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认知情绪治疗及功能预后情况。方法选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6月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用药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选择常规用药方法加上认知情绪治疗。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心理好转的时间、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ERP潜伏期相比较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用药方法加上认知情绪治疗脑卒中抑郁的疗效肯定。

  • 标签: 脑卒中抑郁患者 认知情绪治疗 功能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超高危人群 社会认知
  • 简介:摘要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与恢复能力都要远逊于年轻人,特别是手术治疗可能会对老年人造成较大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的麻醉药物会对部分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加大影响,在术后一周内,部分老年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思维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等问题,而手术麻醉恰恰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简称为POCD,POCD不但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主要围绕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讨论。

  • 标签: 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探讨大学生认知调节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使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C)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QRI)对恋爱中的3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灾难化和恋爱满意度总分在是否同城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大学生在转换视角策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恋爱时长为3~6个月的恋爱满意度低于恋爱时间达6个月至1年、1~3年、3年以上的恋爱满意度。自我责难、接受、积极幻想、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与恋爱满意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关注计划、自我责难可显著正向预测对恋爱满意度。

  • 标签: 大学生 认知调节 恋爱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复位方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2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3月,且对置管后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复位成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82例肿瘤患者于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共15例、百分比为18.29%,其中成功复位共13例、百分比为86.67%,其中2例患者因疾病因素复位失败,百分比为13.33%;于复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昏厥,主要是原因在于摆放头部刺激颈部动脉窦所引起,通过相应措施干预复位成功。15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其中通过置管调整B超探头,即观察到颈内静脉存在导管的强回声点所确定共10例;剩余5例则是通过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发现B超显示颈内静脉存在涡流所识别。结论医务人员于置管前需正确评估导管置入长度,且通过适当调整体位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达到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导管异位 识别 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