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相关因素,找出发生肝毒性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类型、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患者化疗用药及化疗周期、化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情况、有无预防使用护肝药物、护肝药物种类及数目、肝脏有无肿瘤侵犯及基础肝病情况等。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化疗前肝功能、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肿瘤侵犯肝脏、肝硬化和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肝毒性的发生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可以降低肝毒性的风险。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化疗 肝毒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期间发生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PICC患者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旨在降低导管堵塞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统计得出,所有PICC患者中18例未发生堵管情况,其余1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且经过对症处理后成功解除。结论对PICC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继发导管的堵管率,应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PICC 相关因素 堵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份到2015年1月份护理人员和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问卷包括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基本资料、患者及家属对护患关系和沟通的评价、护理人员同患者及家属在沟通上的情感感受、护理人员在患者沟通中的行为表现。通过问卷分析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结果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环境、工作量、患者的不理解以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等。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医院工作环境以及加强同患者沟通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更好的沟通,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 标签: 护患沟通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发病1月后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组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VRF)、卒中部位和性质、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生活应激事件、照顾者抑郁情绪(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初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和NIHSS评分;而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则为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脑卒中发病1月后并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有关。

  • 标签: 卒中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因子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儿童的生活卫生习惯,探讨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4~6月份患有手足口病的100名儿童以及同年龄段未患该病的100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导致手足口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影响因素研究中,是否知晓手足口病防治方法、是否吃生冷食物、是否喝生水和是否曾与患儿一起玩这几项被纳入多元回归方程中。结论知晓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是预防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吃生冷食物、喝生水还有与患病儿童一起玩这三项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例对照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卒中后病人抑郁发生情况,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脑卒中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临床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8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4例),对所有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相关诱发因素进行研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0.24±5.56)分和抑郁量评分(25.36±5.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6.68±7.23)分和抑郁量评分(36.69±6.78)分(P<0.05)。而教育程度(26.47%)、家庭关系(17.65%)、新生儿健康(14.71%)以及医护满意度(8.83%)等因素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情况。结论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多种相关因素,因此在临床上为了有效改善产妇的抑郁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工作,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抑郁 相关因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抑郁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0例孕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产前抑郁发生率较高,为18.5%;年龄、婚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居住状况、人均月收入、产次、是否有合并症/并发症8个因素均为影响产前抑郁的相关因素(P<0.05),而房屋面积与产前抑郁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应加强孕期教育,尽早发现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产前抑郁的发生。

  • 标签: 产前抑郁 相关因素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送件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血常规检测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不同采血部位以及不同保存环境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除送检5min和12h的血小板检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送检时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和常温环境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相仿(P>0.05)。静脉血液样本与末梢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血方式、送检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或增加死亡风险,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该病与脑卒中伴发,作为脑卒中的病理产物,与脑卒中本病关系密切,本文就其与脑卒中相关因素做简要分析,以期更有效地预防PSD或者早期实现抗抑郁治疗,使脑卒中患者身心得到全面康复,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PSD 影响因素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室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13.1~2013.12全年呼吸科室的111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61%,首位易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64.29%,其次为泌尿道占28.5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14%。医院感染与病人发热有关。结论针对呼吸科患者的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科 医院感染 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出当前导致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所接收的15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5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这158例患者进行评判,收集并整理好相关评价结果。结果经观察研究显示可知,通过对这158例患者进行评价之后发现,其中共有64例患者在患有脑卒中疾病后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家庭状况、性别、社会关系、学历等均为影响因素,且出现焦虑、抑郁的脑卒中患者在这几方面与其他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焦虑、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该类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且导致这类不良情绪方式的相关因素也较多。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小儿惊厥致病相关因素与防治策略的探讨。方法选取63例来我院进行惊厥疾病诊断与治疗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导致小儿惊厥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小、体温低、低钠血症以及异常脑电图,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后,共计有62例治疗有效,1例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小儿惊厥致病因素较多,要求医生临床治疗期间从导致患儿患病的具体原因出发,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疾病预防、干预手段来预后。

  • 标签: 小儿 惊厥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初发脑梗死病人作为复发脑梗死病人的对照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高血压伴心脏病及(或)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60.36%的病人有心电图异常。复发组病人血管性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复发组病人胆固醇、血糖、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沉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血流病变导致脑梗死复发。

  • 标签: 复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自愿进行药流5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流产91.2%(460/504),不全流产7.2%(36/504),流产失败1.6%(8/504)。结论多种因素的存在使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药物流产期间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

  • 标签: 药物流产 效果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新兵入伍后心理应激状况,为开展心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615名男性新兵心理测评.结果(1)新兵SCL-90各因子测查值均显着性低于军人常模(P消极型>中间型>积极型;(4)新兵SCL-90各项目评分与消极应对分呈显着正相关(P<0.01),部分项目分与家庭外支持、独生/非独生因素呈显着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新兵年龄、文化程度、兵源(农村/城镇)等因素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新兵入伍初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独生子女、消极型处事方式及获得较少家庭外支持的新兵心理应激反应较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 标签: 新兵 SCL-90 心理应激 测查 相关因素分析 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全科门诊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喘息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采集相关病史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过敏体质、吸烟接触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的血清25-羟维生素D、过敏体质及吸烟接触史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喘息 危险因素 婴幼儿 25-羟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