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采集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86株,革兰阳性菌有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肝一21例,肝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MTMAttestTM490新自动快速生物监测方法在院感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新旧两种生物监测仪对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生物监测,其中快速生物检测法检测60锅次,普通生物监测法检测40锅次进行对比,对检测时间及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生物监测法检测需7天才能取得结果,快速生物检测法只需1小时,两者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监测法合格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速生物监测法的应用在确保准确、安全的前提下,除了提供高品质的无菌物品外,同时大大缩短了生物监测判断的时间,减少了急诊外科手术及植入物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 标签: 3MTMAttestTM490自动阅读器 生物监测方法 院感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高危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胎儿脐血流、胎心情况分成4组,第1组25例,第2组25例,第3组26例,第4组26例,比较4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第4组发生脐带绕颈、羊水过少或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组,第2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比第1组高,第2组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第3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监测胎儿脐血流、监护胎心可以提高胎儿窘迫发生检测率,以此减少产妇剖宫产和胎儿的不良结局。

  • 标签: 胎儿脐血流 胎心监护 高危妊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各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以及现有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方案。方法调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运行情况、机构和员工,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和办法,对病媒生物防制相关机关、人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已初步建成并得到相关领导和组织的认可,完善了相关网络,经费充足,并且开展了卫生处理工作,清除病媒生物的生长地,统一集中的开展大面积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讲解、宣传。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专业团队不足、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制度、科学化管理不到位,三级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不完善,规模小、数量少、工作水平能力较低等问题。结论应当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管理、监控,并且制定相关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法律、法规,增强当地居民对于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并且进一步完善各项病媒生物防治综合性措施,加强培养相关服务机构的成长与发展,增加病媒生物紧急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缓步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的服务能力。

  • 标签: 调控预防 美化卫生 病媒生物
  • 简介:摘要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专业性较强的主干学科之一。由于微生物检验不仅过程复杂、内容繁多且检测时间较长,还涉及到了院内感染与生物安全等方面。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实习生专业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并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采用实习生与教师的双考核等有利于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实习带教 教学改革 检验实习
  • 简介:摘要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微生物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最后指出补充益生菌是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永仁县2017年麻疹抗体监测结果,以及时发现工作薄弱地区以及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我县认真按照省州方案的要求,于2017年6月5日—6月8日对猛虎乡(猛虎村、迤帕拉村、么苴地村)、中和镇(波者地村、万马村、进化村)、莲池乡(勐莲村、莲池村、查里么村)开展了麻疹抗体监测工作,本次共监测331人,通过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方法监测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31人中有免疫史185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46人,免疫史率为55.89%(185/331),6岁以内麻疹免疫史率为100.00%,15岁以上麻疹免疫史率为0.00%;抗体显示阴性6人,阳性325人,抗体阳性率为98.19%(325/331);14岁以内的儿童麻疹抗体的阳性率较14岁以上的更高;抗体阴性6人有中和乡4人与莲池2人。结论永仁县各地区总体上形成了麻疹免疫屏障,但人群麻疹免疫史率较低,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2次剂率,确保超过95%。

  • 标签: 麻疹抗体 永仁县 结果分析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后的43例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患者初级复苏、严密监测以及精心护理,43例患者中存活的20例,遗留有较为严重并发症5例,放弃治疗出院的6例,死亡的1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以及严密的监测和有效周到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中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注射剂是我们医疗中常用的医疗药品,通过注射进入我们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进行治疗。目前,注射剂在使用前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尤其是在生存过程中,受微生物感染的注射剂不仅药效降低,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要求在满足质量条件下进行注射剂生产时对各类微生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本文对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生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感染,保障药物疗效。

  • 标签: 注射剂 微生物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清洗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清洗机(86次)回顾分析,其中单舱喷淋清洗机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机43次,此次研究清洗机均按规定流程进行清洗,对STF卡的颜色变化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消毒供应中心,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3次,其合格率是93.02%(43-3)/43;43次单舱喷淋清洗机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4次,其合格率是90.70%(43-4)/43;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的清洗合格率大于单舱喷淋清洗机,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机使用中,STF效果检测卡可很好的监测清洗效果。

  • 标签: 清洗机 消毒供应中心,STF卡 效果 监测
  • 简介:摘要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在临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发现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被引用到神经精神领域,不仅用于相关疾病的筛查,通过对睡眠图的分析,对睡眠障碍和梦境做研究。文章简要从睡眠障碍和梦境进行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 睡眠图 睡眠障碍 梦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检测的160件妇科诊刮包,在消毒灭菌后进行取样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菌落计数法检测与ATP荧光检测。结果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159个,合格率为99.4%;ATP荧光法检测合格158个,合格率为9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落计数法对妇科诊刮包的消毒检测平均时间为32.14±4.20h,而ATP荧光法检测时间为4.20±1.4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能快速评价外科缝合包的灭菌质量,也能有效反映菌落数,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消毒供应质量 质量监测 菌落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监测结果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34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检测患者相关指标;分析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134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在24小时内共发作1400次心肌缺血,其中SMI有900次(64.29%),SYMI有500次(35.71%)。SMI患者临床指标优于SYMI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可真实反应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实际情况,为临床诊治心肌缺血提供了新的契机。

  • 标签: 老年心肌缺血 心电图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O技术在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检测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ICU病房中5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技术进行检测和护理的情况,总结PiCCO技术的应用经验。结果51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8.04%;全部患者为发生意外拔管、导管阻塞以及其他感染,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针对ICU病房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合理运用PiCCO技术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调整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O技术 ICU病房 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阳区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状况监测结果应用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惠阳区(惠州市)镇隆、良井、沙田、三和经济开发区、平潭、秋长、淡水、新圩、永湖9个地区为检测范围,对以上地区重点食品品种进行随机抽样,并根据食源性致病菌样本检测采样要求采集15类重点食品品种中180份样品,比较180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结果在惠阳区9个地区180份重点食品样本检测中,共检出15株阳性菌株(8.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78%)、沙门氏菌3株(1.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7株(3.88%);15种检测样本中,鸭掌(2.22%)和烤鸡小腿(3.88%)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惠阳区9个地区中,平潭(1.66%)、淡水(1.66%)、永湖(3.33%)的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惠阳区多数区域各类重点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致病菌污染,当地食品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各污染食品种类的监管。

  • 标签: 惠阳区 重点品种食品 安全状况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太原市监测医院2015—2017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6621例,20~3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19.57%),其次为0~3岁组(16.93%);职业以托幼儿童(16.36%)最多,其次为家务及待业(15.03%),学生(13.43%);临床症状腹泻(90.36%),腹痛(50.54%)、呕吐(41.41%);检出致病菌毒153株,主要为诺如病毒(57.5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3.53%),沙门氏菌(14.38%);可疑食品主要为水果(18.26%)、粮食制品(17.18%)、肉制品(11.37%);水果等五类原因食品进食-发病时间间隔、不同级别医院接诊就诊人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应加强蔬果、米面、肉制品的监测,针对重点人群需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检测,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并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从本院提取200例临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根据手术室医院造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出应对感染的策略。而观察组则是在患者感染的基础上寻找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以及控制管理。结果根据200例手术患者共发生20例的感染,其中对照组感染率为16%;试验组感染率为4%,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室医院的感染原因,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介入手术室医院的感染。结论根据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落实好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监测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