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菌株资源化工程属微生物领域的基础建设,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率先建立了经典的微生物资源化方法,不断完善的保藏体系、物种注释技术以及全球共享机制,实现了生物资源的扩充和储备。丰富的模式菌株、标准菌株及生产菌株保持了科学研究、生物经济(如抗菌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研发及标准制定等)及国家安全上的优势。但我国对其战略性认识不足,从顶层设计到资金投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称。本文借鉴世界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和世界生物数据中心(隶属WFCC)的做法,以临床新种/收集为目的,对分离鉴定、保存及上传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 标签: 临床分离株 保藏 资源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A.Baumannii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出的37鲍曼不动杆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结果37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0对2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占27.03%,仅有2对所有药物敏感,占5.41%。35发生了多重耐药,比例为94.59%。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有16菌株对IMP耐药,其耐药率为44.4%。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本研究中已经呈现出对多种抗菌药物的高比例耐药,甚至出现多个“全耐药”菌株。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对本院150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采用德灵公司Microscan常规革兰氏阴性复合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对近2年来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150,其中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54.5%,科室分布ICU最高占20.0%,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80%,亚胺培南为1.5%,耐药率最低。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例左小腿外伤引起的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创面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验, 确定是不是非脱羧勒克菌。 方法 用珠海迪尔96-Ⅱ细菌鉴定仪及鉴定卡(DL-96E)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同时将两次分离出的细菌送上级医院做质谱鉴定。 结果 伤口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为脱羧勒克菌, 可信度均为99.9%,且不发酵乳糖。药敏试验显示, 该脱羧勒克菌对20余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根据药敏结果, 选用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 患者伤口恢复良好,结果令人满意。 结论 不发酵乳糖的脱羧勒克菌在基层医院鉴定较困难,且通常会被误认为发酵菌。在现实中,它也可以单独造成伤口感染, 临床用药须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生素。

  • 标签:   不脱羧莱克勒菌  不发酵乳糖
  • 简介: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相关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常规罗氏培养基培养,应用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研究,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70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可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家族(Beijingfamily)和北京家族(Non-Beijingfamily),分别占70%(49/70)和30%(21/70),18种基因型,其中12为独特类型,剩余58分为6簇。北京家族菌株中,89.8%(44/49)为典型北京家族(typicalBeijingfamily),北京家族菌株表现为高度的基因多态性,可分为13个基因型,9为独特的基因型。北京家族菌株中表现为全敏感者71.4%(35/49),表现为耐药者为28.6%(14/49);而非北京家族菌株中表现为全敏感者为66.7%,表现为耐药者为33.3%,经卡方检验,两者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8,P〉0.05)。结论北京家族菌株为浙江的流行优势菌株。北京基因犁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 北京基因型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病分布和耐药模式,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合理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元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1793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793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642,占35.81%,革兰氏阴性细菌1151,占64.19%。结论分离出的病原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肠球菌的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万古霉素MIC为8mg/L的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中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的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 756,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标本来源 医院感染
  • 简介:2000年7月至2001年10月,从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6所医院共收集到595MRSA的临床分离,这些是从血(279)、脓(173)、痰(94)、体液(21)、导管尖(20)和尿(8)中分离到的。用smal消化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印记这些菌株。鉴定到含97种亚型的31种基因型,在7种基因型中可以检测到亚型。尽管各医院有6-15种基因型,但是有433(73%)显示属于一种主要的基因型(A型含29种亚型)。这种基因型不仅是所有6所医院的优势型,而且也是各医院的优势菌,占各医院所有分离的46—89%。基因型C(16个亚型)是第二个占优势的基因型,占所有分离的9%,分布于5所医院。基因型D(11个亚型)、E(5个亚型)和B(6个亚型)分别分布于5、4和3所医院。其余26型(30型-亚型)是较次要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MRSA的临床分离具有一种共同的PFGE模式,表明一种流行性MRSA菌遍及台湾主要医院。

  • 标签: 台湾省 中国 MRSA临床分离株 分子流行病学 菌株
  • 简介:摘要从657例泻便标本分离出弧菌属细菌73分离率为11.1%,以致伤弧菌(2432.8%)、副溶血弧菌(1926%)和河弧菌(99.6%)为主。0-1群霍乱弧菌9(5.5%)经血清学鉴定均为小川型,患者呈散在发病。

  • 标签: 弧菌属 霍乱弧菌 急性腹泻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2012年共分离1580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
  • 简介: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平板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细菌室分离到的161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分别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和ROSCO药敏纸片法对氟康唑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161念珠菌中白念珠菌为69.57%,热带念珠菌为19.88%,近平滑念珠菌为4.97%,克柔念珠菌为2.48%,光滑念珠菌为1.86%,其他念珠菌为1.24%。两种方法药敏结果显示:112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43%和97.32%,仅有2耐药。结论白念珠菌仍然是我院分离率最高的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仍敏感,耐药菌株极少。

  • 标签: 真菌感染 药敏试验 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ESBLs细菌的种类及在我院的分布情况,检测产酶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产酶菌的初筛和确证实验,并对62产酶菌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5种62产ESBLs细菌,占大肠杆菌的36.11%,占肺炎克雷伯氏菌的43.75%,占奇异变形杆菌的44.44%,占产酸克雷伯菌的16.67%,占黏质沙雷菌的11.11%。抗生素实验表明各种产ESBLs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酶菌的产生。

  • 标签: 产ESBLs 抗生素 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7月1日~2003年9月30日临床分离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1300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05,31.15%)、铜绿假单胞菌(215,16.54%)、肺炎克雷伯菌(214,16.46%)、鲍曼不动杆菌(161,12.38%)和肠杆菌属(112,8.62%)。在观察的16种抗菌药物中,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4.77%,其次为头孢他啶(20.62%)、阿米卡星(22.77%)、头孢替坦(29.23%)和替卡西林/棒酸(29.1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一代头孢、复方甲基异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22.98%,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27.57%。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根据细菌的药敏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抗药性 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临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基因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手足口病高峰时期收集的咽拭子标本109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4EV71型病毒的227bpVP3-VP1基因序列和3CA16的736bpVP1-2A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到的4EV71分离均属C4a亚群,3CA16分离均属于B1b亚群。结论:2013年黄梅县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的EV71流行为C4a亚群,CA16流行为B1b亚群。

  • 标签: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杭州地区59。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1.63%,广泛耐药(XDR)菌占12.25%。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4.90%和82.65%,宁波地区分离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杭州地区分离(χ2=31.962、22.440和29.671,P<0.01),杭州地区分离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宁波地区分离(χ2=4.181和5.543,P<0.05)。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PDC和OXA-50群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TEM、GES和OXA-10群只在宁波地区分离中检出,KPC只在杭州地区分离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模式有7种,所有菌株均携带PDC和OXA-50群,55(56.12%)只检出PDC和OXA-50群。检出PDC、OXA-50群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携带PDC和OXA-50群基因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耐药 β-内酰胺酶基因 PDC OXA-50群
  • 简介:目的调查冷冻肠衣携带细菌的情况。方法用16SrDNAPCR序列扩增和分析技术对2010—2012年从南通地区肠衣生产、加工企业的冷冻肠衣中分离的65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这些细菌包含了来自13个属的20种细菌,其中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s)、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hirae)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是比较明显的优势种群。另外,许多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疾病。结论冷冻肠衣可以携带多种细菌,应该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 标签: 冷冻肠衣 16SrDNA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对鱿鱼中检出的1致病性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试验、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仪器分析结果为溶藻弧菌,实际鉴定结果为O%1群霍乱弧菌.[结论]随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的广泛应用,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在对细菌鉴定结果做报告时,还应结合该菌所具有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等结果综合判定.

  • 标签: 致病性 弧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常见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用kirby-Bauer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56发酵菌中分离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51.6%,不动杆菌属占18.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6.8%~70.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不动杆菌属的耐药率和铜绿假单胞相似;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为19.2%~84.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其他均存在较高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主要的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应加强临床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非发酵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