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2例肝病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后,有44例患者肝病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死亡,其中6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肝。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肝病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肝性脑病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3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果多数恢复正常,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纳洛酮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发生的诱发因素,评价分析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降低肝再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30例肝病患者,调查其发病的具体诱因,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取针对患者发病不同诱因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并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肝病患者经过针对诱导发病的因素进行护理后,肝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肝的再发生率及出院后的死亡率均较普通护理组有一定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发病的诱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诱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所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监测b钠肽(BNP)和心肌酶谱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40例缺血缺氧的新生儿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入组的所有新生儿均行b钠肽和心肌酶谱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BN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酶(α-HB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各心肌酶指标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b钠肽和心肌酶谱能有效评估缺血缺氧病患儿的心功能及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BNP 心肌酶谱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病患者40例,对患者给予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临床抢救成功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肝病患者经抢救成功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出院,死亡7例。结论对肝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去除诱因,及时正确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肝性脑病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医辩治肺临床疗效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审病因应责之于心肝,在探讨论治法重在辨证施治准确用药的基础上,通过病案举例阐述了个观点,望有助于相关临床工作的实践。

  • 标签: 中医辩治 肺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所致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所致的肺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诊断与鉴别诊断措施,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肺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13例患者皆有慢性肺部疾病,依据肺的诊断标准,经过病史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结论肺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并发症,其基础为慢性肺部疾病。因此,肺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

  • 标签: 肺性脑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肺的安全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给予氧疗、抗感染、袪痰、解痉平喘及可拉明、洛贝林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2.81%。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1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络酮能促进肺病患者神志的恢复,改善肺通气,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肺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性脑病 纳络酮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及数字连接实验(NCT)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氨水平及NCT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纳洛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药灌肠 纳洛酮 肝性脑病 血氨水平 肝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10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过程中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A1组(观察组53例)以及A2组(对照组53例)患儿的随机分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A2组患儿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A1组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对比SOD活性、MDA水平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SOD活性以及MDA水平发现,A1组明显优于A2组缺血缺氧病患儿(P<0.05);观察对比护理总有效率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缺血缺氧病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SOD活性以及MDA水平方面效果显著,最终显著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肝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收治的60例肝病患者,分为两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其效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的对比,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实施的桃核承气汤治疗肝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桃核承气汤加减 肝性脑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受精是双方染色体的组合,46,XY核型的Y染色体短臂上有睾丸决定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决定性腺发育为睾丸,46,XX核型决定性腺发育为卵巢。男性睾丸在胚胎早期分泌睾酮与副中肾管抑制激素(MIS),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使中。肾管系发育为男性内、外生殖器,副中肾管抑制激素抑制副中肾管,使其退化。女性胚胎早期性腺不分泌睾酮与副中肾管抑制素,副中。肾管发育为女性内、外生殖器。女性生殖器的发育不依赖于卵巢。

  • 标签: 性染色体异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的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合理喂养,早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1年后体重、头围和身长;干预前和1年后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的差异。结果早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早期组、常规组1年后体重、头围和身长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相似,P>0.05;1年后早期组相较于常规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的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期护理 干预方式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临床上由多种脑部道不损和代谢障碍引发症状癫痫。本例报告1例糖尿酸症酸中毒导致Jackson癫痫,现报告1例如下。

  • 标签: 癫痫 神经元异常放电 糖尿病酸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28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428例脑外伤病人中继发外伤癫痫49例,占外伤病人总数的11.45%,其中癫痫即刻发作占67.35%(33/49),早发性癫痫占28.57%(14/49),晚发性癫痫占4.08%(2/49)。闭合颅脑损伤及开放颅脑损伤继发外伤癫痫发生率分别为6.23%(19/305)、24.39%(30/123)。挫裂伤、弥漫轴索损伤及凹陷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23.73%(28/118)、25.71%(9/35)和26.67%(8/30),明显高于CT发现实质未见明显异常的24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6397%(4/245)(P<0.05)。结论(1)儿童外伤癫痫发作形式以即刻发作及早发性为主。(2)开放颅脑损伤、挫裂伤、弥漫轴索损伤、凹陷颅骨骨折可能是外伤癫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系统红斑狼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系统红斑狼疮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时间内在我院出生且被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的38例患者作为缺血缺氧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在我院出生但未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的38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需要采取头颅CT检查。结果缺血缺氧组患者中不同胎龄新生儿的CT值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缺血缺氧组患者的CT检测值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地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定量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头颅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系统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