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

张俊江

张俊江

(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普内科河南林州4566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3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果多数恢复正常,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纳洛酮;肺性脑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58-02

肺性脑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造成的体内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并存,进而引发以神经精神障碍为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1],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纳洛酮属阿片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我科采用纳络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30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录选我科2011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病人,其诊断标准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其基础疾病包括32例慢性支气管炎与28例哮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嗜睡、烦躁及昏迷等精神神志障碍。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9~86岁,平均67.5岁,病程10~43年,嗜睡并意识模糊20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7~83岁,平均65岁,病程11~41年,嗜睡并意识模糊21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给予常规疗法,包括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应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以及维持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次给予纳洛酮0.4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然后纳洛酮1.2~2.0mg+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咳、痰、喘症状,以及意识障碍恢复情况,并检验用药前及用药3d后的血气分析,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3-4]

有效:咳、痰、喘等症状明显好转,24~48h后躁动、谵妄、昏迷转为清醒,血气分析:PCO2↓、PO2↑;显效:咳、痰、喘等症状有改善,24~48h后仍存在意识障碍,血气分析:PCO2↓、PO2↑;无效:24~48h后未见到上述疗效或逐渐恶化者。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肺性脑病主要由各种慢性肺胸疾患引起肺脏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此时机体处于激状态,大量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入血,引起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增加[5],进一步增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促使呼吸困难加重,形成恶性循环[5]。严重的大脑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将增加颅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加,致使病人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等。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结构类似β内啡肽,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缺乏内在活性,由于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竞争性的阻断β内啡肽与其受体结合,阻断β内啡肽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从而对呼吸中枢产生兴奋作用,阻断恶性循环,改善肺通气,增加脑供氧,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促进意识恢复[7]。同时纳洛酮解除β内啡肽对脑干的抑制,直接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促进病人苏醒。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5%,且无不良反应,与目前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5-6]。证实了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肯定。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Pa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增高,而PaCO2则明显下降(P<0.05),表明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安全确切。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l-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3]王旭,左志通,陈宝华等.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3(6):1025-1026.

[4]吴亚男.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60-61.

[5]徐勇.纳洛酮在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7-38.

[6]王爱军.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54-55.

[7]刘子良.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