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线性是反映实验方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临床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砝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分析和系统方法已用于线性评价,检测结果的偏差与线性密切相关。用RIA法定量β-HCG在与临床密切结合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方法与待测物浓度常呈非线性关系,出现非线性偏差,导致准确性不高和实用性不强,测定值与真值有较大的偏倚。通过确立实验检测方案回归线性检测可报告范围,达到回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 标签: RIA 可报告范围 线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新的数学模型预测肺部肿瘤在500ms后移动的位置以补偿使用动态肿瘤跟踪放射法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由于多叶准直器(MLC)控制系统的延迟所造成的误差。方法使用具有外源性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网络(NARX)建立数学模型,使用实时循环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训练,在模型训练后可以对肿瘤的位移进行预测。结果①建立的新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出肿瘤未来500ms后移动位置的估计值,并与500ms后肿瘤真实的位置相近,证明建模的成功。②预测的七名癌症患者的未来的肿瘤移动位置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门控占空比相比于先前的研究者建立的数学模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结论使用新模型的预测结果相较于以前的模型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停留在理论模型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改善。

  • 标签: 放射治疗 呼吸引起的肿瘤运动 主动跟踪和动态传递 肿瘤位置预测 具有外源性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线性总义齿固位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线性总义齿修复患者24例,根据其牙槽嵴骨吸收程度进行分级,固位力测试仪对上下颌总义齿固位力进行测试。结果线性上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2例固位力值<30N,9例固位力值为30-40N,13例固位力值为>40N;线性下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Ⅰ+Ⅱ级为(3.73±0.58)N,Ⅲ级为(3.02±0.62)N,Ⅳ级为(2.67±0.71)N。结论在线性总义齿在功能状态下,剩余牙槽嵴骨吸收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义齿固位性,更利于义齿功能的发挥。

  • 标签: 线性 总义齿 固位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排痰。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优于传统叩击排痰,并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缩短住院天数。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机 传统叩击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3.2±0.9)天,病人住院用时为(5.3±0.6)天;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6.9±1.7)天,病人住院用时为(8.5±1.3)天。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予以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病症,极大的缩短病人肺部啰音恢复及住院所需用时。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6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的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机械振动排痰)和对照组(手工叩背)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每日排痰量(19.05±3.06)ml大于对照组的(13.62±2.74)ml;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症状完全消失时间,观察组为(5.19±1.35)d短与对照组的(7.05±1.28)d;观察组住院时间(5.62±1.27)d短于对照组的(8.04±1.45)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机械振动排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实施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病例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出病例数100例进行研究,将这10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50例)。对照组肺炎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排痰,观察组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8.00%,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小儿肺炎患儿的血气指标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数据差异性十分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能够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并改善血气指数,对患儿身体伤害性较小,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辅助排痰 治疗效果 血昂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5例疑有乳腺肿瘤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皆为女性,均从乳腺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分析。结果结合病变的强化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化曲线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诊断正确者为64个,准确率为87.18%。结论根据乳腺病变的强化形态及强化曲线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较高价值。

  • 标签: 乳腺病变 MRI动态增强 TI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促进痰液的排出,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过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选择2012年4月——5月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入住我呼吸科的60例患者,该60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症状,随机把该60例患者均匀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给予人工叩击排痰配合湿化呼吸道治疗,B组患者通过使用振动排痰仪配合湿化呼吸道治疗。结果B组30位患者痰液排出明显,痰液排出情况优于A组30位患者,B组方法加快了该病的康复,出院人数大于早于A组方法患者。结论使用振动排痰仪对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遏制肺感染发生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振动排痰仪的使用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湿化呼吸道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因病死亡因素的SIR传染病模型和一类具有接种免疫的SIR传染病模型。具有因病死亡因素的SIR传染病模型中,讨论了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线性化方法和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在经典SI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具有接种免疫的SIR传染病模型。

  • 标签: SIR传染病 无病平衡点 全局渐近稳定性 接种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年内死亡5例,存活1年以上13例,其中7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2年半,最长1例术后存活已有13年,现仍健在的6例中,4例施行胆肠吻合术,其中2例加U管引流。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手术治疗有一定适应证,较常见和疗效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是胆肠吻合术。

  • 标签: 硬化性胆管炎 胆汁淤积 胆道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振动排痰机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105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筛选而出,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痰液状况。结果其中有肺部感染危险的患者,连续使用2周后,无体温升高,肺部听诊无呼吸音改变。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d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量增多。连续使用7d后,痰量逐渐减少,肺部听诊呼吸音变清晰。结论采用振动排痰机与手叩排痰相对,痰液不但易于排出,而且相对彻底,形成痰栓的机会相对减少,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五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人工叩击排痰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天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法治疗可改善小儿肺炎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联合传统人工叩击排痰法,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 标签: 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振动排痰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选取期前列腺正常者22例,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借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对所有人员进行扫描,观察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分组患者与前列腺正常组者的影像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为37例(59.68%)、25例(40.32%)。前列腺癌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的信号强度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值得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 DWI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使用振动排痰仪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对我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叩背排痰法,另外50例为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并比较两组患者连续7天的排痰量、患者舒适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仪治疗3天后排痰量明显增加,继续治疗7天痰量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仪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叩背排痰法;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