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以使静脉用药质量提高。方法阅读药物说明书,参考医学药物专业资料,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适宜的注射用量及溶媒、稀释用的静脉用量及输注液、用药时间和成品输液浓度等致使成品输液治疗不高的原因。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严格遵守药品物理性质和药物说明书,在准确的用药时间内,成品输液的质量可保持稳定。结论静脉用药调配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静脉用药调配适宜性溶媒,其规范静脉注射或滴注所用药物的调配技术的关键点则在于对溶媒的选择,此项对成品输液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注射用药 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差错的原因,并根据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应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医师、护士、药师等几方面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率明显降低,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要提高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需要对常见差错的医院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标签: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以减少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记录进行调差分析,通过品管圈管理的PDCA循环对PIVAS的调配差错进行改进管理,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排药总量364128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365例,差错发生率0.10%;实施品管圈后,2015年2月~2015年4月排药总量395713例,发生排药差错、审核差错、加药差错、退药差错及其他差错共计196例,差错发生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利于我院减少药物调配差错,有效提高药物的调配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设置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目前状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转过程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优化方案和处置预案。结果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不同规模、类别、等级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根据自身医院目前的用药特点、数量和未来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流程,保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良好运行。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流程设计 运行管理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药物混合药物的配置服务。随着现代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药学工作,中心这个平台也使药剂科愈加深入服务临床。笔者以龙岩市第二医院为例,由该院中心运行整理指出几点实践与体会。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师 护士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药品的集中调配节约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最终减少对医用耗材的支出。方法针对我院静脉药品调配中心(PIVAS)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使用实行专人管理,通过统计2014年度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实际收取数量及实际收取金额,并与每月实际消耗数量及实际消耗金额作对比,明确我院静脉药品调配中心对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实际使用及节约情况。结果PIVAS对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实际消耗数量及实际消耗金额明显低于实际收取数量和实际收取金额。结论针对药品的集中调配可有效节约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节约了医学资源,同时也凸显了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 标签: PIVAS 医用耗材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方法根据药品性状,分析分装条件及有效期管理等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结果药品拆零后改变了原包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需加以重视。结论应规范药品拆零管理,加强养护和调配水平,有效降低用药隐患。

  • 标签: 拆零药品 医院药房 对策
  • 简介:摘要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对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取得了很多经验,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时间段中,300例门诊小儿输液病例的护理经验分析,如小儿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良好的穿刺技能、穿刺后稳固的保护措施等方式,都能使门诊输液儿童配合完成输液治疗,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质量,有效的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我院门诊小儿输液的知名度。

  • 标签: 门诊 小儿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静脉输液治疗(intravenousinfusiontherapy,疗)进行质量控制与干预,进一步提升静脉输液工作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6月静脉治疗对输液工具的选择、操作流程规范执行情况、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满意度等;2013年7-12月疗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督导和整改;2014年1-6月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统计出1—6月输液工具使用率、满意度、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静脉炎发生率,与质控前进行比较。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前后,钢针使用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使用率、深静脉置管率和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控制与干预,能全面提高临床静脉输液质量和内涵。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质量控制和干预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的调配审核的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处方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处方策略,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药师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调配审核的70万余条医嘱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而对调配审核的不合理处方的分析、纠正主要是借助药物说明书、药物应用查询、药品安全监测系统及相关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的。结果通过对我院药师调配审核的70万余条处方中发现不合理处方632条,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55.70%)、给药剂量不正确(13.45%)、给药频次不合理(9.81%)、药物配伍禁忌(4.11%)、处方开具或输入错误(10.13%)(4.43%)、禁忌用药(2.37%)等。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药物调配工作,保证安全用药,促进医药临床药学发展。

  • 标签: 药师 调配审方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特点,预防措施我们首先采用的是静脉输液,以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静脉损伤的程度。方法护理人员应该为病人制定一个预防静脉损伤的措施,在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有效的选择一个好的静脉去给患者进行穿刺。合理的给患者使用脱水剂跟营养液,要对看护人员进行有关护理工作的知识宣教。结果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之后,要实施一定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静脉的损伤明显的减少了许多。结论对于静脉损伤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定制计划,护理工作者要有效的减少患者静脉损伤的发生,以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长期输液 观察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安全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回顾2013-2014年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儿科 门诊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中药调配过程中常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近2年的358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调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有107张处方存在问题,其中审方差错19张(17.76%)、饮片品种差错10张(9.35%)、剂量控制不妥21张(19.62%)、忽视注脚18张(16.82%)、剂量不准39张(36.45%)。结论中药处方调配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药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根据处方调配程序进行操作,严把药品质量关,尽可能地避免调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调配 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CI标准下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在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按照JCI标准的要求严格落实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运用环节管理,避免各环节工作差错,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液成品。结论在JCI标准下开展静脉用药调配工作,重视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严格把控各环节的质量关,发挥药师专业技术特长,提高了输液成品质量,提升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VISA JCI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理论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人际方面在静脉输液前的不舒适来源,实施生理舒适、心理舒适护理干预和护理技术舒适性措施。结果对100例静脉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积极配合,不紧张,对整个输液治疗过程满意,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模式,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与分析我院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情况,促进急诊输液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静脉输液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在19个月中急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比例逐步下降,其中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在静脉输液中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急诊输液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监督和管理,促进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对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且见效比较快,已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采用以下措施强化门诊输液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强化 门诊输液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定其影响因素,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结果4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输液操作是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1.22%,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包括操作、药品、环境、自身等,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反应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神经外科ICU夜班静脉输液操作环节风险,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的80名神经外科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1—10模拟评分法,测量静脉输液技术31个操作环节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威胁性。结果进行静脉输液技术环节的总体风险值为4.98,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事件威胁性的评分数值为(5.08±1.97)以及(4.91±1.92)。通过统计学软件对风险发生可能性数据进行处理,初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均高于中级职称组以及高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另外,三个组别的风险威胁性数据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静脉输液技术的31个操作环节中有12个高风险环节,7个中风险环节以及12个低风险环节。结论静脉输液环节风险评价能从护理工作预见、护理纠纷规避、医护人员资源优化以及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进行提升。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风险评价 临床研究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