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脾胃为人体生化之本,同样是人机体的枢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因病之渊数。其可受到内伤、自病以及受病于其它脏腑,都能够导致其功能异常。脾胃脏腑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其生理之间互有联系。而近年来,脾胃病,即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与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有独特的优势,为居民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中医 脾胃概论 脾胃学说 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从脾胃辩证慢性咳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咳嗽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浅述了肺与脾胃的关系,之后对患者进行了脾胃辩证,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脾胃受损会引起咳嗽,肺与咳嗽在病理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脾胃辩证咳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患者均康复。结论咳嗽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见效非常快,是值得临床使用及推广的。

  • 标签: 脾胃 咳嗽 中西药结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脾胃湿热证是脾胃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脾胃湿热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脾胃湿热证诊断、脾胃湿热证治疗探索、脾胃湿热证现代研究进行概述,以期更好的了解脾胃湿热证,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脾胃湿热证 中医
  • 简介:摘要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医关于脾胃的治疗理念博大精深,不论是治疗方式还是药物治疗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根据多年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脾胃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

  • 标签: 中医 治疗 脾胃病
  • 简介:摘要在中医看来,脾胃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枢纽,脾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从而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的输布。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临床多与肝气郁结,脾土得不到肝木的疏泄有关。故临床用药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常稍佐疏肝胆之气的药以辅助脾胃升降之气。

  • 标签: 脾胃 胃炎 升降 疏泄 不换金正气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通过观察2013年05月—2015年01月就诊于我院及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的150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将150例胸痹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片的治疗方法;120人为治疗组,采用中医调理脾胃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硝酸甘油减停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痹心痛患者运用中医调理脾胃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降低对硝酸甘油的依赖性。因此,采用中医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疗法 调理脾胃 胸痹心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半夏泻心汤出于《伤寒论》,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痞,因其疗效卓著,后世将其广发运用于诸类脾胃病。方中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胃,诸药合之,温补并用,攻补兼施。临证需灵活运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脾胃病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作者通过列举范绍荣主任中医师所治痞满、胃脘痛医案,介绍了范绍荣主任中医师辨治脾胃病经验。

  • 标签: 范绍荣 脾胃病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胃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脾胃病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87.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85%;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97.5%。研究组不管是在护理有效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循证护理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脾胃病 循证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的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方剂,治疗一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平复,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全部患者均给予3~6个月随访,未发现复发。其中脾失健运患者用药基础上,加固治疗2个月,1例辩证为胃阴不足患者加减治疗2个月症状得到明显恢复。结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辩证分型,加以中医脾胃调理,可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

  • 标签: 中医调理脾胃 老年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操作方法对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就诊90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以往针灸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的针灸穴位基础上筛选中脘、内关、足三里三穴,针后加温针灸。结果经针刺、温针灸1个疗程后,患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达到92.2%,

  • 标签: 胃脘痛(脾胃虚寒) 针刺 温针灸 辩证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心肌桥以胸闷、心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手段尚无很好的认识,中医基于顾护脾胃功能,正如“脾胃内伤,百病内生”,心肌桥的治疗从脾胃论治,虚实结合,包括健脾养胃和运脾醒胃,在改善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症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心肌桥 健脾养胃 运脾醒胃 湿邪
  • 简介:摘要段师治疗肝硬化腹水集各家之所长,强调“肝硬化腹水从脾胃论治”的学术观点。提出健脾益气、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为治疗法则。灵活运用四诊,中西结合,并重视情志调护,视病如亲,堪当德艺双馨之典范。

  • 标签: 段玉环 脾胃 肝硬化腹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将收集到的16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胃虚寒型胃痛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脾胃肠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3年6月份开始参加广西第二批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有些心得体会,并在日常临床中辩证施治,使部分患者能在基层医院的得到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便患者。

  • 标签: 脾胃 辩证论治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其主要学术思想是,在生理上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人体之气升降的枢纽”,在病理上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治疗上强调补脾胃,主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为后世医家及中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数十年来各医家在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对脾胃论思想的应用,并阐述了本人对脾胃论思想的看法。

  • 标签: 脾胃论 痹症 痿证 肝病 糖尿病 妇科病 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