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疾病术后感染细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治疗对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胆道手术后的胆汁标本631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剔除重复菌株。结果按照CLSI2017年版标准判定,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分析,其中革兰阳性菌179株,革兰阴性菌452株,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肺炎克雷伯菌(12%)粪肠球菌(11%)屎肠球菌(9%)铜绿假单胞菌(8%)。结论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革兰阳性菌中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是急性胆道感染及胆道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治疗胆道感染的关键。

  • 标签: 胆道疾病 细菌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特点,为肝脓肿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2017年6月1日—2018年10月1日97例临床诊断肝脓肿病人肝脓肿穿刺脓液标本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剔除重复菌株,结果按照CLSI2017年版标准判定,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97例肝脓肿病人肝脓肿穿刺脓液标本培养其中90%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10%有大肠埃希菌(5%)、肠球菌(2%)、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等,且单纯肺炎克雷伯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细菌敏感性高,对CLSI推荐应用的常规抗菌药物均敏感,敏感率达90%以上。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经验用药以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皆为宜。

  • 标签: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及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9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依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非细菌感染组45例。所选患儿均行WBC、PCT、hs-CRP检测。对比WBC、PCT、hs-CRP检测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患儿高,且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阳性检出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WBC、PCT、hs-CRP可作为检测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WBC PCT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非细菌感染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226例开放性骨折手术且术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于清创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细菌培养标本。调查本组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感染情况分布情况,以及本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⑴本组不同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其中以胫腓骨、股骨与足部骨折最为常见。⑵本组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1.01%,革兰氏阴性菌占58.54%,其他11.15%。主要致病细菌前3种为铜绿假单胞菌27.18%、粪肠球菌D群24.04%、鲍氏不动杆菌17.07%。结论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加强对创口病原菌的培养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就医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手术患者 细菌感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通过仔细分析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寻找其病因和传染途径,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制定防治对策。结果调查发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多由水、食物、身体接触等传染,多为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多发于夏秋两季和中小学学校中。结论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因素很多,而发病机制也不同,通过学校预防、学生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隔离等可有效预防。

  • 标签: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疫情特点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通过仔细分析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寻找其病因和传染途径,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制定防治对策。结果调查发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多由水、食物、身体接触等传染,多为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多发于夏秋两季和中小学学校中。结论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因素很多,而发病机制也不同,通过学校预防、学生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隔离等可有效预防。

  • 标签: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疫情特点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特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医院临床共分离出147株CRE,我院鉴定仪器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结果一年间临床分离出来的147株CRE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51.02%)、大肠埃希菌(36株,占24.49%)、产酸克雷伯菌(24株,占16.33%)和聚团肠杆菌(12株,占7.64%),标本分布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其中60.5%的标本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胆汁和穿刺液,分别占62.58%、19.73%、7.48%、6.12%和2.04%。结论我院的普通病房首次检查出CRE,这是继重症监护病房之外的一个特殊发现,故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依据药敏结果,同时采取有力防护措施,预防耐药菌的大肆传播。

  • 标签: 碳青霉烯 肠杆菌科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原微生物检验用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48例,对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分析主要致病菌与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48例患儿检出的致病菌为具志贺菌27株,占比56.3%,弧菌属8株,占比16.6%,气单胞菌6株,占比12.5%,其他菌属7株,上述菌株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所有菌属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有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各菌属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医生治疗时需参考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实验进行用药选择。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细菌性腹泻 儿童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急性加重常由于细菌感染导致。本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为提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抗感染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手套表面进行采样、培养、技术,并将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接触式培养皿、对照组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暴露时间10分钟细菌阳性率25.00%低于对照组、20分钟、30分钟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菌落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部细菌较少情况下,实施接触式培养皿进行手套表面细菌检测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接触式培养皿 棉拭子 手套表面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中随机性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全血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诊断 儿童细菌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细菌感染的应用分析。方法研究中的80名患者,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同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两组患者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听力障碍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2.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我院接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的患者,为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细菌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全血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8.57%,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72.58%,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验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疾病5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科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PLT水平、阳性情况。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s-CRP、WBC、PLT阳性率60.0%(37/50)、18.0%(11/50)、56.0%(35/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1/50)、4.0%(2/50)、4.0%(3/50)(P<0.05)。结论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hs-CRP WBC plt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前列安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B组给予前列安栓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NIH-CPSI评分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91.70%,明显高于B组的79.2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A组患者排尿症状评分、疼痛与不适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排尿症状评分、疼痛与不适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前列安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前列安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B组给予前列安栓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NIH-CPSI评分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91.70%,明显高于B组的79.2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A组患者排尿症状评分、疼痛与不适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排尿症状评分、疼痛与不适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前列安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我院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17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在前三种检测方法下计数结果、每种方法单独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联合及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进行比较,并且对白细胞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4.17、21.29、7.53,P<0.05、<0.05、<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显著大于各单独检测计数结果(χ2=3.66、25.25.26.73,P=0.034、<0.05、<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大于各单独检测计数结果(χ2=82.74、23.08、44.00,P≤0.05、<0.05、<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能够提高对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检测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呼吸道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泌泰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剂联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以随机数字抽签作为分组方法,将患者按照人数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宁泌泰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前后的NIH-CPSI(前列腺炎指数)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开展之前,两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之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宁泌泰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剂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宁泌泰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