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尝试评价莲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热毒袭肺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并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分析连花清瘟胶囊起效成分抗菌作为,总结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7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经培养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对象77例,其中对照组完成研究40例、观察组37例。选择药物主要成分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鱼腥草、大黄制备溶液,采用棋盘滴定法测定各种成分联合头孢他啶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IFC指数。结果观察组对象感染控制时间(7.6±2.4)日,低于对照组(8.1±2.6),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单用MIC从低到高前4位分别为炙麻黄、大黄、金银花、板蓝根。而FIC指数从高到低4位分别为板蓝根、炙麻黄、大黄、板蓝根。部分中药对铜绿假单胞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如下,单用MIC从低到高前4位分别为板蓝根、炙麻黄、鱼腥草、大黄,FIC指数从高到低4位分别为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绵马贯众。结论中药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方法较多,单纯的体内实验研究困难较大,不容易得出中药抗感染作用结论;体外抑菌实验可以筛选单独抑菌作用较强的药物,分析中药与抗生素是否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中药 细菌性感染 体外抑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细菌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院规律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性肺炎分为感染组( n=40)和非感染组( n=40)。分析并发细菌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情况。结果:临床治疗后感染组好转 38例 (95.0%),转院 2例 (5.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分别为 6人( 15%)和 2人( 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 90g/L分别有 5人( 12.5%)和 1人( 2.5%),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 30g/L分别有 3人( 7.5%)和 0人( 0%),两组 KT/V水平低于 1.2的分别有 4人( 10%)和 0人( 0%);感染组的年龄层次、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细菌性肺炎呈正相关 (P<0.05);而透析充分性、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与细菌性肺炎呈负相关 (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透析不充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均是并发细菌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细菌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6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主要以自然咳痰为主,使用常规方式对患者实施痰液的留取,使用不同类的培养基,对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和分离。结果不同病原性细菌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分离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观察组中,有5株为革兰阳性菌,28株为阴性菌群,4株为真菌。还有铜绿假单细胞菌和肺炎克雷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针对患者痰液当中的病原性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将其当做药物敏感研究对象,从而帮助患者科学选择敏感抗菌物,最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呼吸道 感染 病原性细菌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单纯或混合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细菌感染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单纯性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单纯组45例)和混合性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混合组25例),对所选患者进行细菌学鉴定及诊断,对鉴定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比混合组短(P<0.05);单纯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混合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来说,混合细菌感染是导致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单纯细菌感染 混合细菌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检测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我院临床分离出的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监测,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分离出765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ESBL对第3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单环β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产ESBL的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且临床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类细菌的关注并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尽量控制ESBL菌株的传播与流行。

  • 标签: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ESBL) 细菌检测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阴道炎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统计学原理平均分为A组(n=56例)、B组(n=56例)以及C组(n=56例)。在阴道细菌的检验中,A组实施细菌培养法、B组实施PCR检验法(聚合酶链式反应)、C组实施革兰染色法,对三种细菌检验方式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B组与C组的阴道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4.64%、96.43%和71.43%,A组与B组的阴道细菌检出率明显优于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的阴道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检验方式都可用于阴道细菌的检验,但是PCR检验法不仅操作简单,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能够有效提高检查准确率,可作为阴道炎细菌检验的首选方式。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 检验法 革兰染色法
  • 简介:摘要食物及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今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与居民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群发性等特点,除却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外,还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诊疗中食物中毒患者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孤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明确高效的诊断,微生物学检验是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生物学检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检验结果与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结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计120例,分别采取线索细胞检查、pH值测定、胺试验和BV快速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四种方法下的诊断结果。结果线索细胞检查在四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最高为69.17%,其次是BV快速检测检出率为67.50%;其中BV快速检测检出率与线索细胞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H值测定检出率和胺试验检出率与线索细胞检出率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工作中应用BV快速检测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等优点,可别列为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首选方式;在整体诊断工作中可以联合pH值测定和胺试验以保证诊断效果的准确性;线索细胞检查可起到良好的补充说明的作用。

  • 标签: 临床检验方法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结果 BV快速检测 线索细胞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盐酸替罗非班原料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依据 201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项下凝胶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浓度在 0.05mg/ml或以下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盐酸替罗非班原料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 干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