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模型,为研究植骨高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及种植体微动的影响提供模型支持。方法用ANSYS10.0绘制出螺纹型种植体、局部下颌骨骨块及人工骨三维立体模型,并分别组装,分别对种植体模型施加200N垂直和斜向60°两种方向的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及种植体微动分析。结果建立了植骨0mm、1mm、2mm、3mm、4mm、5mm、6mm、7mm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模型。结论建立了与实体有高度相似性的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模型,为深入研究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模型支持。

  • 标签: 牙种植体 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骨界面 应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临床观察平均19.4个月,骨折均愈合。PnediandAllgawerⅠ型优良率100%,Ⅱ型优良率80%,Ⅲ型优良率67%。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疗效确切,对软组织干扰小,可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 标签: Pilon骨折 开放性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结合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均采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结合多功能外固定架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4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95%。结论使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结合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该方法是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切口 外固定架 骨折固定术 胫骨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运动神经病(MotorNeuronDisease),简称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或(和)下运动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肌无力呼吸而死亡。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本文就1例典型MND病例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探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结果26例术后随访6周~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及植骨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Pilon骨折的患者36例,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疾病程度,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后患者对手术评价的调查,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骨折时间为15至26周。有4例患者皮肤坏死,4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6例患者出现踝关节的关节功能障碍的现象,未出现针道感染以及松动现象。且患者对手术评分的优良率为83.33%,且有28位患者复位良好,占77.78%。结论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程度、Pilon骨折的类型以及患者软组织受损程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适宜的手术时机,且充分合理的利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及植骨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植骨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结合手法复位微创手术治疗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11例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首先微创有限切开的方法复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处植骨,然后手法复位胫骨干粉碎骨折,解剖型锁定钛板固定胫骨平台及胫骨干骨折。结果本组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粉碎性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Ru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0.9%。结论采用有限切开结合手法复位微创手术治疗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干扰,牢固固定骨折,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较好恢复患肢关节功能。

  • 标签: 微创手术 胫骨 骨折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X片以及CT提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选择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所以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钉道感染、骨不连等发生,腕关节功能按照Dienst评分标准,优3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有限内克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有限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CU365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CU365IUD的生育后育龄妇女123例与同期人工流产术后未放置IUD的生育后妇女120例进行观察比较,与同期月经后放置宫CU365IUD的生育后育龄妇女118例进行观察随访12个月。结果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组与未放置宫CU365IUD组阴道流血时间、术后盆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后放置宫CU365IUD组比较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续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CU365IUD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即时放置 宫内节育器 避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妮型、宫型、T型三种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比较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选取放置吉妮型、宫型、T型三种节育器的妇女174例,182例,177例,对其避孕效果、带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放置节育器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后B、C两组妇女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而继续使用率则明显低于A组;且在不同时间段C组妇女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均明显高于B组,而继续使用率则明显低于B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作为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本着知情选择的原则协助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节育器。

  • 标签: 吉妮型 T型 元宫型节育器 效果比较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DCO技术应用,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患者中,采用DCO应用与患者外伤发生后的生理病理特点符合,使生命得到有效救治,为进一步实施稳定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血栓性脑梗死至昏迷患者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神经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金纳多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2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d、12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12d后,NSE水平下降显著,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室诊断水平和手段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渐渐被现代医学所依赖,所以,人们也日益关注和重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通常,临床医生认为,实验室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变异和实验室本身的操作和分析密不可分。本文探讨和介绍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方法,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实验室分析前过程中每个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是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能及时、充分、有效支持临床诊疗的条件。

  • 标签: 血液检验 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室发生的投诉事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总结分析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发生的10起注射室投诉事件,分别对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其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并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观察实施一年后的实际效果。结果经实施注射室护理投诉对策后,注射室护士对护患纠纷事件的防范处理意识明显,在实施对策后的一年内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实施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注射室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相应制定出对策,可明显减少相似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沟通水平,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产生,对注射室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注射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其影响因素包括了医院环境、住院时间、手术状况、抗生素等等。为了解我科切口感染状况,筛查分析出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对我科2009年8月~2010年9月手术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56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感染率为7.07%,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结论引发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仪是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适于临床上床边操作的血气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目前已ICU危重症状的病情监护室,以及各种临床手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本文将通过分析和介绍I—STAT血气分析仪的维护方法,来帮助医疗人员解决这些常见问题。

  • 标签: 血气分析仪 常见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的差异。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志愿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分别运用Aeroset-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GEM-3000型血气分析仪和对采集的血样的钙、钾、钠、氯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电解质浓度的差异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血中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血气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明显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结果高,P<0.05,差异显著,但钙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血中钾离子及钠离子水平的检测,血气分析仪的误差较大,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要提高警惕。

  • 标签: 生化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 电解质测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