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的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非ICU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重症监护病房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 简介: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抗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嗜肺军团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8例确诊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的转归及临床特点,分析联合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给药后(2.2±1.1)d体温降为正常,总住院时间(23.5±13.5)d,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肺炎 嗜肺军团菌 左氧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序贯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和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4.1%,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一舒巴坦�

  • 标签: 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use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O.()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学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