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LAVA(LiverAcquisitionwithVolumeAcceleration,LAVA)序列对女性盆腔内血管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评估对盆腔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GE公司3.0超导磁共振对40例女性患者行盆腔动态增强检查并作成像质量评价。结果患者行盆腔动态增强效果满意,血管清晰,病灶明确。其中2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病变与LAVA增强检查结果完全符合,15例患者与磁共振常规增强扫描诊断符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A序列动态增强能良好地显示女性盆腔内各血管及其与盆腔病灶的关系,并且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盆腔血管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病例74例,观察责任血管中动脉在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率,并与中动脉供血区DWI序列上病变的部位、范围进行对比。结果7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期期脑梗塞患者中,DWI序列上高信号病变长径或长径之和≥3cm的病例48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的37例(77%),未显示的11例(占23%);DWI序列基底节区高信号病变≤3cm的病例10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DWI序列额叶、和(或)顶叶单个病变数≤1.5cm,或≤2个病变,且二者之和≤3.0cm为高信号的病例15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1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但DWI序列上未显示高信号病,间隔6天后复查,DWI序列上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同时FLAIR序列上显示高信号血管征。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显示率与DWI序列病变的显示相关性较高,甚至提前于DWI序列上病灶的显示,对大面积超急性期脑梗塞有预警价值。

  • 标签: MCA 急性脑梗死 高信号血管征 FLAIR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的发病原因,为宫外孕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宫外孕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探究宫外孕的发病因素。结果宫外孕患者在腹部手术、性病、避孕药史及流产史等方面与正常孕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酒及吸烟史上两组孕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的致病因素主要为腹部手术、性病、避孕药使用、流产史等,所以应严格控制以上事件发生,降低宫外孕发生率。

  • 标签: 宫外孕 腹部手术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予以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2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正常妊娠产妇12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其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位异常、羊水因素、胎盘因素、不良孕产史等,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等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比较多,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的特点,积极做好产妇及胎儿的监护工作,保证产妇及围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高危妊娠产妇 高危因素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儿童的异常反应表现,并探讨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早期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给予一般护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该组患儿设为一般组,同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18例患儿设为整体组,对整体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结果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全身异常反应、局部异常反应和其它异常反应三种。实施护理后,一般组患儿的异常反应消失时间为(7.1±1.2)d,与整体组患儿的(4.1±0.9)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表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显微镜复检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的血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病例进行镜检复查,表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漏检时有发生,血涂片镜检复查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结果946例病例中有178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示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包括各类型的贫血、缺血17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及白血病2例,共计22例在血涂片镜检复查中被认定为异常,剩余156份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表明无漏诊。结论血涂片镜检有助于发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存在的漏检和错误,大大提高了血常规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9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无伤亡病例。结论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很多,治疗上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如防治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对小儿康复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儿腹泻 致病因素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中胃炎病人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西医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采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二零一二年二月到二零一四年二月进行治疗的胃炎病人170位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分别为8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进行治疗的。为了对两组病人的医疗效果时行对比,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了固定时间的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显示实验组胃炎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胃炎患者;研究数据显示胃炎病人实验组进行治疗后有效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而胃炎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后有效的比例仅为70%多。二者通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服用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应当优先选择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手段。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具有的效果要明确,安全更可靠,且不良反应少,相比之下有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

  • 标签: 胃炎 临床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防控措施,为今后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96例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不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及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入院的临床表现做了病因分析,并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2014年至2015年入住在我院神经内科的180名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以了解患者的临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并对这18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90名,对照组为90名;观察组(n=90)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90)以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及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当P<0.05时,表示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因分析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伴随着抑郁症。2治疗结果分析通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在ADAS-cog、MMSE、ADL等得分值上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存质量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生存状况的得分值为(137±9)分,相对应的得分为(101±6)分,两组在统计学上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帕金森综合症经常会感烦躁、不自信等不良情绪产生,随之伴随着抑郁症,并表现出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帕罗西汀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综合症 病因分析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门诊患者服务需求分析与优化对策,为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门诊接收的120例患者的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95.0%的患者认为就诊过程中应该预约,等待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75.0%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寻找科室以及检查室的时候存在困难,在等待的时间内感到无聊。结论医院门诊患者服务过程中,对于需求较大的方面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升门诊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 标签: 医院门诊 患者服务 需求分析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用于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潜血及白细胞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47.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38.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6.8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干化学分析 沉渣镜检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氯胺酮这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等优点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用作麻醉诱导剂或者手术麻醉剂。本文通过对氯胺酮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氯胺酮 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影响1。方法把110例哮喘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通过临床护理的方法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受到健康教育以后,了解有关知识(943),有关技能(9l_95),遵医行为(93%),明显比对照组(68.9、74.2、76.5)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96.8)明显比对照组(78.3)高。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向哮喘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效果,强化医护合作,优化护患关系。

  • 标签: 哮喘 护患关系 护理 键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膜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1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集体训练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身体各项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运动与日常活动功明显增强,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技术 集体训练 身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疼痛的临床处理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3例疼痛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治疗后的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找到病因并进行治疗,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治疗时间。

  • 标签: 疼痛 临床处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髓术的临床操作方法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干髓术治疗牙髓炎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10例,显效14例,失败6例,成功率80%。结论用失活剂使牙髓失活后,除去冠髓;放干髓剂于根髓的断面上,使根髓干尸化并长期保持无菌状态,并防止感染扩散到根尖周组织,达到保留患牙的目的。

  • 标签: 干髓术 操作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探讨影响梅毒诊断与治疗的诸多因素,为制定诊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几乎可以累及所有器官和系统,其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我国,包括新疆在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传播方式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危害性极大。要有效控制与治疗梅毒,跟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密切。

  • 标签: 梅毒 诊断 治疗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