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MS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70岁,平均年龄35.95岁。使用MRI进行T1加权、T2加权、FI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4种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及影像分析。结果①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877个,而T1WI、T2WI和DWI分别检出病灶651、776和537个,分别为FLAIR序列检出病灶数的74%、88%和61%。各成像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②MS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区,占总病灶数的96.1%。其中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的病灶数与半卵圆中心区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脑干、小脑和胼胝体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T1WI信号多为低信号、略低信号和等信号,T2WI及FLAIR序列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④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与急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DC高于脑缺血的ADC(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P〈0.05)。结论对MS病灶的阳性检出率,FLAIR序列优于其余3个序列;DWI可以较好地区分MS病灶分期,同时应用DWI、ADC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多发性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的3D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与常规2D-FLAIR序列对脑白质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40例同时行头部CS 3D-FLAIR序列和2D-FLAIR序列扫描的脑白质病患者。客观分析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并由2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和脑白质病灶个数进行评估。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S技术可以将3D-FLAIR序列的采集时间缩短到与2D-FLAIR序列相当。CS 3D-FLAIR序列和2D-FLAIR序列图像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Z=-1.92,P=0.14)。CS 3D-FLAIR序列的图像整体质量评分和显示脑白质病灶个数显著优于2D-FLAIR序列(Z=-3.99,P<0.001;Z=-3.75,P=0.006)。CS 3D-FLAIR序列对第四脑室层面的搏动伪影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扫描时长相当的情况下,CS 3D-FLAIR序列图像整体质量好,可抑制搏动伪影,比2D-FLAIR序列更利于脑白质病变的检出,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压缩感知 脑白质病变
  • 作者: 邱艳华 黄立东 陈秋雁 翁烨 施黎炜 魏鼎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0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放射科,宁德 352100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脑脉管性疾病与分子影像实验室,宁德 352100,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放射科,宁德 352100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脑脉管性疾病与分子影像实验室,宁德 
  • 简介: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在脑部疾病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脑部疾病患者同时行MRT2加权像及FLA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FLAIR共检出病灶225个,常规T2加权像检出109个,FLAIR显示病灶的能力更为清晰,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更高,在显示脑组织深部皮层下及脑室旁病灶方面更有优势,可显示常规T2加权像未能显示的小病灶。结论FLAIR可作为颅脑MRI检查常规序列的补充,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 标签: FLAIR序列 脑部疾病 磁共振成像 MRI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连续收集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信号强弱将患者分为A组(HVS<5分,53例)和B组(HVS≥5分,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HV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占比(39.62%与20.62%)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65±2.54)与(12.87±3.27)]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为(1.86±0.45)级,DWI-ASPECTS评分为(7.76±1.23)分,小于B组的(2.27±0.64)级和(8.25±1.34)分(P<0.05);A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为(54.28±12.34) cm3,大于B组的(25.67±8.63)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FLAIR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良好价值,患者的HVS评分越高预示脑侧支循环代偿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脑梗死体积越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扩散加权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 简介: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对脑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常规T2WI序列比较。方法12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部病变患者均经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与常规T2WI序列检查,对获自两种技术的病灶检出率及病灶内部结构与边缘的显示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在120例的262个脑部病变中,FLAIR序列的检出率为98.5%(258/262),而常规T2WI序列为82.4%(216/262);FLAIR序列良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与边缘比例为66.3%(171/258),而常规T2WI序列仅为13.4%(29/21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低场MRI中,FLAIR序列显示脑皮层、皮层下和脑室旁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T2WI序列,且能获得更多的病理信息。

  • 标签: 脑部病变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T2加权成像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的深度学习技术构建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模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且发病时间明确的急性卒中患者324例。采用7∶3比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训练集226例,测试集98例;再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4.5 h和>4.5 h两组。由医师对DWI图像上急性梗死区及FLAIR相应的高信号区进行轮廓勾勒标注。利用InceptionV3模型作为图像特征提取的基本模型,构建并验证基于单序列(DWI、FLAIR)和多序列(DWI+FLAIR)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比较人工识别、单序列模型及多序列模型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等性能。结果发病时间≤4.5 h患者中94例(94/207)存在DWI-FLAIR不匹配,发病时间>4.5 h患者中28例(28/117)存在DWI-FLAIR不匹配。ROC分析显示人工识别DWI-FLAIR不匹配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的AUC为0.607,准确度为60.2%。基于单序列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显示FLAIR序列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的AUC为0.761,准确度为71.4%;DWI序列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的AUC为0.836,准确度为81.6%;基于多序列(DWI+FLAIR)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的AUC为0.852,明显优于人工识别(Z=0.617,P=0.002)、基于FLAIR序列深度学习模型(Z=2.133,P=0.006)和基于DWI序列深度学习模型(Z=1.846,P=0.012)。结论基于DWI和FLAIR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急性卒中发病时间明显优于人工识别,可为未知发病时间的卒中患者提供静脉溶栓治疗指导。

  • 标签: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深度学习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碌示能力。结果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存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IR技术在脊髓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急性脊髓炎
  • 简介:摘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影像征象。FVH常出现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和血流动力学损伤有关。虽然这些年对FVH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FVH的具体形成机制以及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预后方面。本文对FVH的形成机制和临床预后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工具,各种影像征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现的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的脑血管征象,此时血管在FLAIR序列上的流空效应消失,表现为高信号。近年对FV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作者对FVH病理生理机制、评分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对DWI上高信号梗死区和FLAIR上对应的急性梗死区进行分割,并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平台(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A.K.)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发病时间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发病时间预测中的价值,并与人工识别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筛选出10个(7个DWI特征及3个FLAIR特征)与卒中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人工识别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DWI-FLAIR不匹配预测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7、0.622。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50;预测测试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0.852。结论基于DWI和FLAIR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为临床静脉溶栓治疗的选择提供影像指导。

  • 标签: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发病时间
  • 简介:摘要: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对诊断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莒县人民医院80位疑似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DWI、FLAIR序列扫描。由两位资深影像老师单独阅片,对检出结果与临床综合分析确诊进行对比分析。DWI与 FLAIR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对比研究,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都高。DWI和FLAIR序列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为98.63%、97.14%、98.75%。DWI和 FLAIR在早期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常规 MRI。还可以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值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FLAIR DWI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增强T2 FLAIR序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28例疑似颅内肿瘤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序列以及增强T2 FLAIR序列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结果分析,纳入患者中确诊颅内肿瘤者27例。MRI常规序列诊出22例,准确21例;增强T2 FLAIR序列诊出27例,均确诊;增强T2 FLAIR序列诊出率、诊断准确性、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常规序列(P<0.05)。结论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增强T2 FLAIR序列诊断效果理想,疾病诊出率、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疑似患者的初筛技术。

  • 标签: 颅内肿瘤 影像诊断 增强T2 FLAIR序列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凸面镜成正立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时,凹面镜成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并利用此规律解释勺子成像问题。

  • 标签: 几何光学球面镜成像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具有轻度症状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检查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FVH显著存在与否,将FVH分为两组:FVH (-)和FVH (+)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梗死体积、3个月功能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统计学分析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48例),FVH (-)组FVH-DWI不匹配率(23.81 %)、不良功能预后比例(14.29%)低于FVH (+)组(66.67%;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4,P=0.004;t=7.288,P=0.01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不良功能预后组具有较低的FVH-DWI不匹配率(23.81%与61.29%)、较大的DWI梗死体积(6.60±1.11与4.43±2.20)及较高的FVH (+)率(82.35%与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3 ,P=0.017;t=4.447,P=0.000;t=7.288,P=0.014)。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梗死体积[OR (95%CI)] :0.327 [(0.154~ 0.698),P=0.004]、FVH [OR (95%CI)] :6.462[(1.536~27.179),P=0.011]及FVH-DWI不匹配[OR (95%CI)]:0.099 [(0.025~0.389),P=0.001 ]为预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FVH显著比FVH不显著的患者更可能出现不良的功能预后。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预后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
  • 简介:MRI是确定心脏容积和心肌质量的金标准MRI正发展成为一种吸引人的、可不使用电离射线而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MRI是到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评估心肌存活的影像学方法心脏CT是冠状动脉非侵入性显像的最好的方法,其分辨率目前已达到400×400μm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容积 影像学方法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出现的相关因素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 MCA区域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FVH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又依据FVH的分布情况分为3个级别。此外,阳性组血管狭窄程度3级的22例患者7 d后复查(根据MRA表现分为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并进行了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根据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不良组(mRS> 2)。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FVH出现及级别的因素。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消失的情况及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的基线FVH级别、治疗后FVH消失、血管再通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FVH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及Willis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程度及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1、0.000、0.000)。阳性组不同级别间仅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0)。复查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的消失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基线NIHSS评分及治疗后FVH消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基线FVH级别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P=0.080)。结论患者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梗死面积是影响FVH出现的重要因素。治疗后FVH的消失可以预测闭塞血管再通,且患者预后与基线NIHSS评分、治疗后FVH消失情况有关,基线NIHSS评分低、治疗后FVH消失提示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项目摘要一种物理光学实验教学探究仪,它是由演示盒、直角“Γ”型支架演示板、白炽灯泡、蜡烛、白纸屏组成,其特征在于将不透光的方形障碍物置于阳光下,如果障碍物较大就会在地上得到方形的影子,这是名副其实的影。但如果障碍物较小就会在地上得到圆形的“影”,与其说是“影”,倒不如说是太阳的负像。

  • 标签:
  • 简介:在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讲解物体垂直主光轴与平行主光轴的成像规律.这会给学生一个错觉.他们认为如果物体与主轴成任一角度θ.如图1所示.由于物体AB上各点物距、高度、放大率均不同.因此不少人认为它们所对应的像点就不会在同一直线上.所成的像A′B′应该是弯曲的.

  • 标签: 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 放大率 主轴 与平行 透镜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