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质量等情况,以便以后诊疗此类患者有可参考数据。方法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诊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43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系统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5.3%(41/43);血流动力学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掌握病情后制定针对性抢救措施,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期间要密切监测其身体体征变化,控制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 临床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多数患者可有家族史,其发病较为隐匿,患者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昏厥、心力衰竭和猝死。心电图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室速发作后,心电图异常更为明显。近年来,关于心电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有一些研究新进展,总结如下。

  • 标签: 心电图 ARVD/C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双出口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运用评估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7月的20例右心室双出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室双出口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确诊18例(90.00%),误诊及漏诊2例(10.00%)。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性、准确度、特异度分别91.18%、90.48%、91.02%。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双出口有着较高诊断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心室双出口诊断 超声心动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和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areachange,FAC)评估正常中晚孕胎儿右心室(rightventricle,RV)收缩功能。方法分别测量165例正常中晚孕胎儿TAPSE、右心室舒张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diastolicarea,RVEDA)及右心室收缩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systolicarea,RVESA),计算RVFAC,并观察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胎儿TAPSE、RVEDA及RVESA随孕周增加而增加(P<0.05),RVFAC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TAPSE与RVFAC能简便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ASD患者封堵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对30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对比上述参数分析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封堵后不同时期患者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逐渐降低,射血分数逐渐升高。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后右心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右室功能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性、后间隔性、游离壁性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起源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areachange,FAC)评估早产及足月产新生儿右心室(rightventricle,RV)收缩功能。方法分别测量76名早产新生儿及102名足月产新生儿的右心室舒张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diastolicarea,RVEDA)和右心室收缩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systolicarea,RVESA),计算RVFAC,并观察其与出生时孕周及体重的关系。结果早产儿RVFAC低于足月产新生儿(P=0.000),与出生时体重明显相关(r=0.769,P=0.000),足月产新生儿RVFAC与出生时体重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187)。结论RVFAC能简便准确的评估新生儿右室收缩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新生儿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壁运动功能。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26例ARVC患者、24例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分别记录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t)、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比较不同实验组间及不同室壁节段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Vs、D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基底部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心尖部最低,St、SrS亦存在类似梯度,但除心尖段S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RVT及ARVC病人中,Vs、D的梯度分布依然存在。IRV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游离壁各节段St、SrS、Vs、D均无统计学差异。ARVC组各节段St、Sr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RVC组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心尖段St低于IRVT组。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曲线表明,运用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诊断ARVC,当取-23.01%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7.5%,若以中间段应变率-1.27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3.8%。若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鉴别ARVC与IRVT,当取-21.39%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法应变率检查发现ARVC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运动减弱,选择合适的截断值,可以为ARV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血栓及导致体循环动脉栓塞病例,总结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检索2007年至2009年住院治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案,分析左心室血栓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相关特征。结果59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左心室血栓50例,血栓形成率为0.8%,其中有3例发生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塞率6%,急性脑栓塞是最常见的栓塞并发症。结论左心室血栓多发生于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低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瘤形成与心室血栓形成相关;心源性栓塞中大脑动脉栓塞风险相对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血栓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临床特点,提高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能力预防并减少其发生。方法回顾2002年6月至2012年10月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3.5岁,女性患者12例,16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后,15例发生于大面积梗死,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7例,3~7天6例,2例行急诊手术后存活8天及15天,其余16例均于发病后立即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死亡率高、易发于老年女性、高血压者常见、多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较易发生、多发生在前降支供血区域等为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游离壁破裂 诱发因素 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冠脉介入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因素。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患者125例,在发病72小时内及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舒张末容量的变化分为心室重构组与无心室重构组。分析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反应蛋白(CRP)对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左室重构组与非左室重构组在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左室重构组CK-MB、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左室重构组(P<0.05);CRP、NT-proBNP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K-MB、TnI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可靠依据,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以达到患者能够尽快接受适合治疗措施的目的,为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左心功能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有存在,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快速、无禁忌症、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临床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心室改变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EDVI及ESV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303例急诊PC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8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准确遵医嘱使用各种抢救药物,维持正常血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8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17例获得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术前应充分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冠脉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可大幅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颤动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65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螺内酯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心室重建的影响。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水平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螺内酯效果显著,有效防治患者出现心室重构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室重建 螺内酯 醛固酮拮抗剂 冠心病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LVEDD与对照组LVESD相比显著较低,LVEF与CI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室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室功能指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早期家庭运动 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3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分为两组rhBNP组和对照组。rhBN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急诊PCI术后即刻给予常规剂量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AMI急性期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急诊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试验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第3d和6个月心房充盈A波最大流速(VA)、左室快速充盈E波最大流速(VE)、左室射血分散(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第3d,两组患者VE/VA、LVEF、LVEDV、LVESV及LV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LVEDV、LVESV、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其VE/VA、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卡托普利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