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分析

张鲁青

张鲁青

(山东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潍坊2625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可靠依据,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以达到患者能够尽快接受适合治疗措施的目的,为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左心功能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有存在,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快速、无禁忌症、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临床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改变左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95-02

心肌梗死好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分支堵塞,从而导致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的病症。发病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疼痛类似心绞痛,但服用硝酸甘油无效,甚至会有严重后果。本文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心肌梗死患者5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有12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在广泛前壁,12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为下壁,12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为前间壁,3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为前间壁与下壁,1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为前侧壁,4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为下壁与后壁。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有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左心功能均在该仪器下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仪器探头频率调整至2.5~30MHz,检查内容包括左室室间隔、形态结构、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基底段前壁、后壁、下壁、前间隔、室间隔、侧壁的形态、厚度、回声情况、收缩及舒张运动状态变化、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形态等。所有检查结果均有专人记录保存。

2、结果

通过检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研究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出现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占30%;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占12%。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心室重构的情况,从而对心脏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病以后,其心室的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是在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供血严重不足从而引发心肌收缩力降低,尤其是梗死区域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收缩末残存血量增高,从而导致射血分数降低。

当心肌梗死的病理因素出现后,Ⅰ型胶原合成沉积逐渐增多,造成了心脏顺应性的下降,导致心肌的僵硬程度上升,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心脏的舒张及收缩功能。心肌梗死发作时,可增加心肌细胞基质内金属蛋自酶-Ⅰ组织抑制因子活性,使得胶原降解及抑制降解间的动态能够维持平衡,该平衡一旦出现不稳定,就会使得病理性胶原降解亢进,削弱胶原网络对心肌的支持作用,梗死位置最终就会出现膨展,在这种高压力下,室壁瘤就会在左心室出现,心脏进行性扩人、心功能衰竭等特征也会慢慢出现,甚至会有心脏破裂的危险后果发生。

根据检查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功能缺陷,此外,并发舒张功能损伤的患者有29%,同时存在左心室室壁瘤的患者有11%。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脏功能受损情况成正相关,其中前间壁、下壁及前侧壁最为明显,对左心室功能的损伤也更加严重,也更容易出现室壁瘤。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操作方便,快捷,且无创,无痛,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该技术检查显示准确,无任何禁忌症,是检查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太平,李芹,史学功.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09.14(1):232-233.

[2]刘桂兰.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1):112.

[3]李秀冒.李素梅.张运.等.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朋粳死患者左室局部心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4):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