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壁运动功能。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26例ARVC患者、24例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分别记录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t)、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比较不同实验组间及不同室壁节段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Vs、D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基底部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心尖部最低,St、SrS亦存在类似梯度,但除心尖段S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RVT及ARVC病人中,Vs、D的梯度分布依然存在。IRV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游离壁各节段St、SrS、Vs、D均无统计学差异。ARVC组各节段St、Sr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RVC组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心尖段St低于IRVT组。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曲线表明,运用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诊断ARVC,当取-23.01%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7.5%,若以中间段应变率-1.27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3.8%。若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鉴别ARVC与IRVT,当取-21.39%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法应变率检查发现ARVC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运动减弱,选择合适的截断值,可以为ARV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可靠依据,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以达到患者能够尽快接受适合治疗措施的目的,为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左心功能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有存在,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快速、无禁忌症、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临床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心室改变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试验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第3d和6个月心房充盈A波最大流速(VA)、左室快速充盈E波最大流速(VE)、左室射血分散(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第3d,两组患者VE/VA、LVEF、LVEDV、LVESV及LV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LVEDV、LVESV、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其VE/VA、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卡托普利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室电风暴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7例心室电风暴患者的急救与监护,针对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15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8.9%。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正确识别心室电风暴的预警信号,及时实施有效的电复律/除颤,以及针对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制定并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救与护理 心室电风暴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择期PCI治疗应用氯吡格雷150mg/日高维持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5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75mg/日对照组高剂量氯吡格雷150mg/日试验组。多次测定患者的BNP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并评价PCI术中TIMI血流和TPMG水平及PCI术前、术后一个月、六个月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查各指标变化。结果1.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校正TIMI计帧数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MPG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一个月、六个月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3.心功能指标,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情况的对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水平。可以更加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减少PCI术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有益影响呈滞后性。

  • 标签: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肌灌注 择期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肥大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对左心室肥厚、肥大的诊断差异。结果120例心电图检查疑似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肥厚的病例经超声检查确诊左心室肥厚43例,左心室肥大77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5.83%和64.17%;心电图组确诊左心室肥厚36例,左心室肥大84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间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肥大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心肌重量均显著高于肥厚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相比于心电图法阳性率高,易于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肥厚的诊断鉴别。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中使用机械通气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为更好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共收治100例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机械通气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在通气后4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91例,9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以及血气分析pH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室衰竭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按标准纳入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欧洲心脏超声和美国心脏超声协会标准,以左房内径指数分为两组,LADI≤23mm/m2为左房内径指数正常组,以LADI>23mm/m2为左房内径指数增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LADI增高组29例,BNP水平为(187.36±17.19)pg/mL;LADI正常组51例,BNP水平为(128.85±14.31)pg/mL。LADI增高组BNP的水平显著高于LAD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系数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正相关(r=0.811,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脑利钠肽 左心肥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结果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对其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方法284例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和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数增高而升高,且在各级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纽约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质量指数 心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AF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存在及其范围。方法23个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前2天内采用二维斑点成像生成的牛眼图评估心肌梗死情况,同时采用17节段目测法给予打分,最后三者给予比较。结论牛眼图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和程度,并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较接近,准确性及检查时间均优于目测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从而认识到其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分析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各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成果。结果100例患者中,29例完全恢复肢体功能;60例部分生活自理;11例完全依赖他人护理。结论加强脑梗死康复期的护理对促进本病的痊愈,恢复病人的智力、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社会负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心肌梗死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56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01月~2014年06月入院治疗的56例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经过我院规范治疗和积极康复护理后,显效35例,约占62%,有效19例,约占3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和提升1。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梗死性Q波出现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间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而非心肌梗死的患者102例,观察其异常Q波发生的导联,分析其发生机制,总结其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并不是所有出现Q波都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外异常Q波还可出现在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性或肥厚性病变、心肌缺血性病变、继发性心脏病等疾病中。结论临床上发现异常Q波时,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异常Q波而盲目诊断心肌梗死,应想到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Q波改变的疾病,以防误诊或漏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电图 异常Q波 非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72岁。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u加入10%葡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2次/d,7~14次为一疗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均好转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静泳滴注心肌梗死疗效好,方便安全。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