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世界第五大常见毒瘤的其中一种是肝细胞癌(HCC)。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极高,位居第三位1。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病例超过70多万例2。这些年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各种各样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变会慢慢形成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如果长期刺激肝脏细胞。肝脏纤维化是这种炎症状态的早期症状、其次可能会致使早期肝癌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是3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细胞,炎症机制的一种血象指标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UR),凭借肝癌患者肝癌的TNM分期和病理分级、NLR水平等相关性指标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值 临床意义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2015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能耐受并且完成至少6个周期的一线含铂类化疗治疗方案,化疗前测量血常规,同时对NLR进行计算。以NLR值达到3.86作为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33)和高NLR组(n=27),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低NLR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8.92±3.58)个月显著高于高NLR组患者(13.52±2.78)个月;高NLR组中患者年龄>60岁、局限期、KPS评分>70分、吸烟<400年/支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低NLR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年龄、临床分期、NLR是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存在一定关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NLR有望成为判断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亚特殊亚型,该疾病是是由于染色体15和17之间易位导致的。本文将从病因、病理以及检测手段来阐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相关特征。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病因 病理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其中颗粒细胞瘤是具有内分泌(以雌激素为主)功能的卵巢肿瘤,可发生任何年龄。多数在绝经期后,儿童和青年很少,分型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及幼年型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与其它卵巢肿瘤不容易区分,但可从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手段来鉴别。通过分析本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雌激素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35和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段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成人5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测定血清IL-35及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观察指标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35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中部分缓解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IL-35及V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完全缓解患者,差异显著(P<0.05)。(3)经化疗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35和VEGF较化疗前有所下降。结论IL-35及VEGF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共同促进作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之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并且可预防及治疗的疾病。该病特点表现为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好发于老年人群。作为一类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性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以呼吸困难、气促、咳痰、喘息为主,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明确。临床部分研究提示,COPD发病与血嗜酸性细胞关系密切,因此,早期检测COPD患者嗜酸细胞含量,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近些年来报道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为后续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意见。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后非早脱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授精方式把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后非早脱颗粒细胞组(A组)和常规体外受精组(B组),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非早脱颗粒细胞由于精卵接触时间短,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优质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 标签: 短时受精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离液在制备液基薄片中对提高制片质量的作用。方法妇科门诊及体检送检细胞学标本500例,在实验前将每例标本平分为2份,分500Ⅰ、500Ⅱ两组进行观察,500Ⅰ采用细胞分离液沉降法制片500张,500Ⅱ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液)制片500张,从细胞量、细胞染色、细胞形态、病变细胞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细胞量符合要求分别为494例(98.8%)、465例(9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细胞染色符合要求分别为492例(98.4%)、436例(8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胞形态保存完好分别为492例(98.4%)、495例(99.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细胞分离液沉降法制片检出病变细胞13例,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液)检出病变细胞12例。结论采用细胞分离液沉降法和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液)所制液基薄片对比观察显示两者所制液基薄片细胞形态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所制液基薄片细胞量、细胞染色方面有一定差异,病变细胞检出率方面稍有差异需继续探讨。在制备液基薄片中使用细胞分离液可提高一定制片质量。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 细胞分离液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破骨细胞活性和分化能力的影响,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人原代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体外诱导的人破骨细胞共培养,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MTT法分析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qRT-PCR检测miR-214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增强破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miR-214的表达水平。结论前列腺癌细胞和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骨吸收能力,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因此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破骨细胞 共培养
  • 简介:摘要星形胶质细胞的多功能特性表现在脑生理学和神经功能中的重要性。除了定义脑结构外,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递质稳态的主要调节部分。GS(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酶,它ATP依赖性的催化氨和谷氨酸缩合形成谷氨酰胺,GS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稳态,协调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释放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以及在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中G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缺血损伤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 GS 谷氨酸/谷氨酰胺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TN基因的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利用特异性siRNA将CTTN基因进行沉默,westernblot检测其沉默效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TTN基因沉默后,呈现红色荧光的TRITC-鬼笔环肽标记的F-actin和呈现绿色荧光的Dyligt488标记的cortactin共定位的黄色荧光-侵袭性伪足数量的改变情况。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CTTN基因沉默前后侵袭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siRNA可以将CTTN基因显著沉默。在此基础上,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CTTN沉默后出现侵袭性伪足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模型同样发现,CTTN沉默显著减少了侵袭细胞数量(P<0.05)。结论CTTN基因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的降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CTTN 非小细胞肺癌 侵袭性伪足 荧光共聚焦 Transwell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手工法和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抽检结果差异。方法对传统手工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制备)和自动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制备)两种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质量抽检,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计算合格率,对两种方法在容量、血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期末溶血率等项目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工法和自动法制备的去白细胞县浮红细胞容量合格率分别为92.3%、92.3%,血红蛋白含量合格率分别为100%、100%,血比容合格率分别为75%、94%,储存期末溶血率的合格率分别为100%、100%.血比容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检测合格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动成分分离机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比传统手工法高,应推广使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 手工法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27例纳入对照组,均接受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分析比较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比低滴度巨细胞病毒异型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患儿发病后,异型淋巴细胞指标增高,但与巨细胞病毒滴度无关系。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异型 淋巴细胞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简化细胞培养步骤。方法在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培养过程中,复苏及传代时,避免使用离心机离心这一步骤。结果通过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对比,这种改良的方法,培养PANC-1细胞,污染的机会少,特别适用于新手。

  • 标签: PANC-1细胞 细胞培养 胰腺癌
  • 简介:摘要Merkel细胞癌(Merkelcellcarcinoma,MCC)表现为日光暴露区域快速生长的肿瘤,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MCC可分为病毒阳性和病毒阴性两种类型,可使用针对病毒抗原的抗体监测病毒阳性患者的复发。MCC不易诊断,且转移、复发和致死的风险高,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MCC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MCC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MCC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肺癌患者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拟行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式肺癌根治术,观察组则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免疫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D4+T、CD8+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以上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指标水平与术后第1天相比略有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的CD4+T、CD8+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与观察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观察组的CD4+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CD8+T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更小,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

  • 标签: 肺癌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例,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母细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是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克隆性增生形成的罕见肿瘤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成年人发病率极低。LCH常单个系统发病,骨骼系统最常见,容易复发,也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皮肤、肺、肾、神经系统等,国内外耳道发病目前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以外耳道肿物为主要表现的外耳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点。

  • 标签: 外耳道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35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分泌,具有强大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IL-35能够通过调控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等方式发挥其免疫调控作用,对多种疾病及诱导免疫耐受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L-35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IL-35 Treg 免疫抑制 Th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