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在早期诊断中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肾损伤定义和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一期组47例、二期组36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83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呈现出增长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胱抑素C一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联合2项指标检测更有利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检查,降低漏诊率,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NGAL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检测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学意义。方法将64例患儿分为病例组(胎膜早破组)32例、对照组(非胎膜早破)32例,对所有入选新生儿出生时在产房内即留取脐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并留取病例组新生儿外周血查血培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新生儿CD64明显升高,且血培养阳性患儿CD64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明确提示意义。

  • 标签: 脐带血 中性粒细胞 CD64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用于诊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病原体分离培养与PCR鉴定结果为依据将研究患儿分为腺病毒阳性组及呼吸道合包病毒阳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结果比较,腺病毒阳性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参考范围,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腺病毒阳性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儿以淋巴细胞为主。腺病毒阳性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范围,而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血细胞常规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中可应用血细胞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存在的关系,并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3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比组,分析嗜酸细胞计数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嗜酸细胞计数、血EOS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婴幼儿存在气道高敏性、先天性疾病明显高于其它的年龄阶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病情得到缓解,其比例占患儿总数的73.8%。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通过气道高敏性的调查,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药物选择和治疗。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发挥专业特长,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粒细胞减少 病例分析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4+CD25+T调节细胞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化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并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正常体检者对照,同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治疗前CD4+和CD8+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接近,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与血红细胞和骨髓幼稚细胞有关。结果CD4+CD25+T细胞在CML中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可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T调节细胞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ROG)、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STO)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性激素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和健康女性相比较有差异,通过观察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女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 乳腺癌 性激素水平 变化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发育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方案。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作用,本文对基质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基质细胞 共培养 体外扩增
  • 简介:摘要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最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以镜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 标签: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 细胞涂片 脱落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颅内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成功率。方法利用自制细胞铲取固定好的细胞块。结果对于<1细cm?胞块取出率大大提高。结论自制细胞铲对于细胞量少的细胞块制作十分有用,适合用于实际工作。

  • 标签: 细胞铲 浆膜腔积液 细胞块制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分离纯化比较。方法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进行分析纯化,并进行染色,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骨细胞有多个突触结构,形态比较丰满,呈现树枝状和星状,细胞之间都是通过突触相互连接的;成骨细胞呈现纤维细胞状形态和梭形细胞形态;经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骨细胞表达量低,为浅棕色,成骨细胞表达量高,为深棕黄色;经过BGP免疫荧光染色,骨细胞表达高,成骨细胞表达低;经过ALP免疫组化染色,成骨细胞的ALP活性高于骨细胞,呈现棕黄色。经过ALP活性检测,骨细胞ALP活性低于成骨细胞,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列酶消化及EDTA整合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

  • 标签: 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骨细胞 分离纯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实验证明,通过技术手段去除实验鼠的衰老细胞,可以在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延缓肿瘤形成、保留组织和器官功能以及延长寿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去白细胞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输血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输血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去白细胞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输血 红细胞悬液 观察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2期
  • 机构:美国科学家在小鼠和猪身上进行的生物学研究显示,一种名为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蛋白,能够在成年哺乳动物心脏病发作后诱导心脏肌肉细胞再生。该结果意味着,修复心外膜中Fstl1的表达可能正是刺激心脏“重生”的有效办法,以此可开辟出全新的治疗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分析血细胞结果制定复检依据,提供准确数据。方法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采用与临床沟通,多次上机复查涂片观察细胞的大小、数量、聚集等,对该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100例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中,24例(24%)是由于采血量少,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病人,43例(43%)可见于标本凝固,18例(18%)见于白细胞形态及分类异常,15例(15%)无明显原因。对各类原因的标本重新采血并复检,80%的标本检验出结果,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原因有标本凝固、血量偏少与抗凝剂比例不当、产生气泡、白细胞形态异常、聚集等,应进行复检,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 五分类 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在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1386份标本的TCT检测结果及病变者的病理学结果。结果1386例中TCT检查出宫颈鳞状细胞呈阳性者有257例(18.54%),其中ASC-US有87例(33.85%)、LSIL有74例(28.79%)、HSIL有59例(22.96%)、ASC-H有24例(9.34%),SCC有13例(5.06%),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10%、82.43%、89.19%、83.33%、100%。结论在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技术 宫颈鳞状细胞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缺氧诱导肿瘤细胞BCL-2表达促进LPPCN样细胞核凝集的形成影响。方法选择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CoCL2缺氧模型来模拟缺氧微环境,采用RT-PCR和Western进行BCL-2蛋白和RNA的表达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BCL-2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正常氧条件下,BCL-2表达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缺氧条件下,BCL-2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缺氧12h后,BCL-2定位于细胞质,缺氧36h时,正常氧条件下的BCL-2定位无明显变化,缺氧条件下的BCL-2可见细胞核表达。结论缺氧条件可促进肿瘤细胞形成LPPCN样细胞核凝集。

  • 标签: 缺氧 诱导 肿瘤细胞 BCL-2 LPPCN样细胞核凝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干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神经干细胞修复治疗。根据SCI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前机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研究中,8例患者ASI分级提升,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3%。结论神经干细胞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了曙光,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神经干细胞移植将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修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