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1932年一位名叫Barr的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的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Scott和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Timm染色方法是一种能够显示组织细胞内重金属分布的常用方法.苔藓纤维末端是脑内含锌量最高的区域,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显示苔藓纤维末梢分布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制备在恒温冷箱切片机中制备大鼠脑海马部位的连续冰冻切片,片厚30μm,吹干备用.1.2染色步骤采用改良的Timm染色法配制Timm′s混合液.用30g阿拉伯胶粉剂溶于60m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24hr,双层纱布过滤,配成50%的阿拉伯胶60ml.放入10ml枸橼酸缓冲液(25.5%枸橼酸+23.5%枸橼酸钠)和30ml5.67%对苯二酚溶液,充分混合.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液(用0.1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和3%戊二醛溶液(用0.15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各1hr,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中浸泡1hr固定.染色前,在暗室内将0.5ml的17%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Timm′s混合液中,充分混匀.倒入已经放好脑切片的染缸中,染色40~60min,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吹干、脱水、透明、封固.2、结果与讨论用此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划分出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级.在操作步骤上原方法要求先动脉插管,依次注入0.1%Na2S溶液、3%戊二醛溶液、0.1%Na2S溶液以固定脑组织,然后再制备冰冻切片.本实验为了利用新鲜脑组织观察别的指标,因而将新鲜脑组织先速冻、切片,再将切片依次置入上述溶液中固定.从本实验结果看,这种改进是成功的,为今后将Timm染色和其他也要求新鲜脑组织的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出芽变化 大鼠海马 改良染色法
  • 简介:一氧化氮合酶(NOS)为一含铁的单氧化酶,可催化左旋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和NO.而阿霉素(ADR)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心脏毒性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探讨阿霉素对心脏损伤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中,用双重组化同时显示心室肌NOS与糖元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模型新西兰纯种白兔于耳缘静脉注射ADR,每次2mg/kg,ADR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mg/ml,每周一次,共八周,做心室肌损伤模型.取心室肌组织做冰冻切片,厚12μm.1.2主要试剂(1)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2)四唑仑硝基兰(NBT);(3)0.5%过碘酸氧化液;(4)Schiff液:先将200ml双蒸水煮沸,微火,加入1g碱性复红,再煮沸1min.冷却至50℃加入20ml1N盐酸,待35℃时加入1g偏重亚硫酸钠.室温中静置5小时,变为无色液体后装入棕色瓶内并封口,放入冰箱避光保存待用.1.3双重组化.(1)将冰冻切片置入丙酮固定1min;(2)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5min;(3)入NADPH-d与NBT配制的孵育液,37℃恒温孵育1h;(4)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3min;(5)入0.5%过碘酸氧化10~20min;(6)经pH7.4PBS液充分清洗;(7)入Schiff液10min液10min;(8)流水冲洗10min;(9)无水乙醇脱水;(10)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1.4单一组化显示NOS.(步骤参照双重组化1~4步)1.5单一组化显示糖元.(步骤参照双重组化5~8步).2.实验结果:2.1双重组化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糖元呈红色.2.2单一组化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2.3单一组化显示心室肌中糖元呈红色.结论:通过三组切片的比较,发现使用两种方法所显示NOS与糖元的颜色及其深浅无明显变化.3.意义3.1用双重组化可以同时显示心室肌NOS和糖元.此法与单一显示NOS组化和单一显示糖元组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OS与糖元的颜色均无明显改变.此结果说明两组试剂的染色过程不产生交叉影

  • 标签: 一氧化氮合 中的应用 化法
  • 简介:体外组织块培养成年、老年哺乳动物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实用方法及扩充神经干细胞作为移植或基因转移的供体细胞来源.取8、14及24月龄SD大鼠(雌雄不拘)SVZ组织块作体外培养,在DMEM/F12+B27培养液中加入bFGF(20ng/ml),促进其组织块形成神经小球,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用Nestin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培养7~10d产生的神经小球数量多,细胞生长状态佳,绝大多数细胞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此期的神经干细胞较适宜于作细胞移植或基因转移.此法尚有取材方便、组织细胞损伤小、细胞易存活及经济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通过体外培养扩增神经干细胞的方法.

  • 标签: 培养成年 成年老年 法培养
  • 简介:过去常用经典的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定位线立体的存在部位,现在广泛使用DAB.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取Wistar大鼠的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恒冷箱切片(厚7μm),进行以下实验:Nadi反应:切片入孵育液(N-苯基-对-苯二胺3mg、1-羟基-2-萘酸3mg溶于二甲基亚砜0.1ml,0.05M的磷酸缓冲液pH7.210ml,混匀后过滤)室温30min.入Lugol碘液2min,入5%硫代硫酸钠4min,入1%醋酸钴60min,蒸馏水洗,甘油明胶封固.DAB:切片入孵育液(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9mg,细胞色素C15mg,混匀后过滤)室温5min.切片用缓冲液清洗,入蒸馏水,甘油明胶封固.HE染色:切片先用10%Formalin固定10min,再做常规HE染色.对照:Nadi反应和DAB都用迭氮钠预孵育5min(10ml缓冲液中含6mM迭氮钠),再入含6mM迭氮钠的孵育液中孵育,以下的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DAB还用不含细胞色素C的孵育液做对照.实验结果:HE染色的切片显示组织结构正常.Nadi反应的阳性产物为黑绿色的颗粒,可见弥散的现象.DAB染色的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很少见有弥散现象.对照切片的结果:用迭氮钠制酶活性的Nadi反应有弱阳性产物,而用迭氮钠的DAB细胞色素C的切片均呈阴性反应.我们认为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经典方法Nadi反应存在反应产物弥散的现象,用迭氮钠抑制酶的活性后仍有阳性产物出现,因而该只能表明线粒体的存在,而其定位不够准确.DAB的方法简便,反应产物不易扩散,可较准确地定位线粒体的存在部位.另外,DAB的沉淀物能与四氧化锇反应形成锇黑,可用于电镜观察.经以上的实验观察和比较,我们认为无论从反应的特异性、定位的准确性,还是电镜应用性等方面看,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DAB都优于Nadi反应.

  • 标签: 反应比较 氧化酶法 法反应
  • 简介:对80例成人离体心脏的窦房结动脉的起点位置、行程、管径和支数以及之间的吻合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解剖学 心脏外科
  • 简介:解剖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柱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像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应加以注意。

  • 标签: 奇静脉 应用解剖学 尸检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属于形态学的范畴,是每个医学生接触最早而又必须学好的医学启蒙学科之一.但是由于人体的结构复杂,使得人体解剖学的名词繁多.所以,对那些刚踏入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常常感到听课时难学难记,复习时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所教授的内容,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配合所用挂图、模型及标本进行讲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再结合应用幻灯片、录像片、摄影片、教学电影片或电脑三维立体成像等,的确可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但往往要受到经济、地点、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某些特定的教学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解剖形态学的教学中充分而灵活地使用板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切体会如下:

  • 标签: 中板图 人体解剖学 图应用
  • 简介:贵要静脉的变异较少而且血源充分,临床上在贵要静脉穿刺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贵要静脉进行了解剖观测,以期为临床应用,尤其是护理学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 标签: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静脉穿刺 护理
  • 简介:环氧树脂其应用领域广泛,如制备涂料、黏合剂、化工、机电、航空航天、船舶等[1],早已被广泛作为填充剂用于管道铸型,特别应用于细小管道,具有充盈饱满、支撑力好、收缩率低等特点,但易脆、柔韧性差,往往造成铸型细小分支折断,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铸型标本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的.为此,我们改进配制方法,通过加入四氯乙烯对其进行改良,以增加铸型的柔软度.现已制作出一批高质量的铸型标本,铸型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环氧树脂 管道铸型 铸型标本 制作方法 配制比例 填充剂
  • 简介:解剖观察了80具成年尸体(男,51,女29),共有16具尸体(男10,女6)的18侧上肢存在肱二头肌副头,侧发生率为11.25%,其中4头者仅1例.观测了副头的起止、肌腹形态、神经支配与动脉来源等特点.发现有83.33%肱二头肌副头的起点集中于肱骨中段上部的前面,起点在距离喙肱肌止点最下部1~4cm的区域;肌腹形态以圆(条)索状最多、带状次之.肱二头肌副头的神经由肌皮神经发支者占86.67%,其余由正中神经发支;副头动脉由肱动脉发出者占75%,其余由肱二头肌动脉发出者占25%.分析了肱二头肌副头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肱二头肌副头 应用解剖学 临床意义
  • 简介:人工椎间盘置换通常是指采用人工椎间盘替换疼痛或无功能的髓核与纤维环和/或终板.目前美国FDA正在就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前应用进行研究,据估计到2010年,美国70%的脊柱手术可能会采用人工椎间盘,世界脊柱关节成形术市场会达到14~30亿美元[1].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人工椎间盘置换 临床应用研究 美国FDA 设计 脊柱手术 关节成形术
  • 简介: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适宜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师好教,学生好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媒体课件 解剖教学 应用
  • 简介:护理应用解剖学是由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以研究护理专业所涉及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为目的,其特点是将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有关内容紧密结合,已成为一门崭新的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护理应用解剖学已成为临床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现代护理学不可缺的基础。虽然近些年来在教学改革上做了许多实践,但收效仍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学上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强化以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标签: 护理应用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临床解剖学 护理专业 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解剖学是一门形态性极强的科学,又是医学教育的启蒙学科和重要的基础课,它为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提供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知识。解剖学较为复杂,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过去中专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一般先理论后实验。每次上课,主讲教师要带许多标本、模型、挂图到课堂进行讲解,实验时仍是老师讲,学生边听边看,往往效果不好,收效不大。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看不清、不好理解,感到枯燥无味。

  • 标签: 解剖学教学 讲习 人体形态结构 传统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基础知识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结合课程特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对学生而言是不言自明,很多学生一走进医学院校大门即知道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不缺乏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以往多历届学生均出现一个共同现象:一进入脉管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后,便反映“解剖知识太难记了”、“记住了后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前面的知识”、“名词太多、内容较散”、“雷占内容很多,感觉是抓不住重点”,等等。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学生学习 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 医学院校 课程特色
  • 简介:目的为使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5具(男30具,女15具)成人尸体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喉返神经平均横径为1.93±0.35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2-5干型的为多见,占68.9%.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2.61±0.23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左右侧有明显差异.结论喉返神经横径平均在1.93±0.35mm之间: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的最为普遍;神经行于动脉主干之后的有48.9%,为多见;神经行于动脉前及动脉分支间的例数差不多,左侧神经行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行于动脉之前的多见,左右有明显差异,在颈部手术时参考.

  • 标签: 喉返神经 颈部 局部解剖 临床应用 甲状腺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