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ingh指数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最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 标签: 股骨颈 X线摄影术 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 Singh指数法
  • 简介:目的研究年青女性甲亢和糖尿病人超声骨参数的变化,以了解这二种疾病对峰值骨量期骨量的影响及骨量丢失发生比的差异.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组)、甲亢组(B组)、糖尿病组(C组)3组研究对象的跟骨超声骨参数.结果B组超声传导速度(SOS)、振幅衰减(BUA)、骨强度指数(STI)显著低于A、C二组,A、C二组无显著差异.B组骨量丢失者17例(占31.5%),C组骨量丢失者4例(占9.3%),二组差异显著.结论在病程早期甲亢比糖尿病更易影响骨代谢,此差异可能与二者骨转换形式不同有关.

  • 标签: 年青女性 甲亢 糖尿病 超声骨量 骨量丢失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llen打击法制作狗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其中的S-100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S-100B含量于伤后2h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10h后降至正常,而且血清和脑脊液中两者含量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于脊髓损伤后显著增高,有望成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测的标志性蛋白之一.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 S-100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含量 升高
  • 简介:我们对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患者86例,分别按照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一年。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X线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86例(男57例,女29例),除外其它疾患:年龄65-80岁。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及24h尿钙、尿磷。然后综合治疗,方案为:(1)口服维丁钙每天3次,每次六片,古磷酸氧钙2700mg:(2)维生素D3,首次30万单位肌注,然后3个月、6个月各强化30万单位。(3)性激素治疗,男性口服甲基睾丸素5mg,隔日一次;

  • 标签: 诊断 治疗前后 老年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口服 综合治疗
  • 简介: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在研究髓核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传统的酶消化髓核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 培养基 比色法 蛋白聚糖类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骨髓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ANK)、护骨素(OP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后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提取RNA,RT-PCR半定量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骨髓细胞TNF—α和RANKL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至第12周TNF-α仍呈有意义增高;而去卵巢组OPG表达在第2~6周则明显降低,2~4周为最低点。中药组TNF—α和RANKL表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而OPG表达明显高于去卵巢组。但是中药治疗未能使以上基因表达完全恢复正常。各组全程未见RANK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补肾中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过度表达TNF-α和RANKL,同时增加OPG的表达。

  • 标签: 补肾法 骨髓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头环石膏辅助行颈椎融合的临床结果。方法:用本法治疗21例创伤性颈椎不稳定病例。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10例伴有神经损伤,其中9例获得完全恢复,另1例显著改善。在应用头不石膏背心固定器过程中,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根据临床需要,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该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宜在颈椎不稳

  • 标签: 颈椎 融合术 头环石膏
  • 简介:手外伤是急诊中最常见伤之一,常可发生掌骨、指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闭合复位固定,常不满意或因固定而引起功能障碍。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固定不稳易移位,而且手术后需外固定。因而影响手的功能。我院90年代开始对30例掌骨、指骨骨折施行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方便,并发症少,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1月,最短1周。闭合

  • 标签: 微型钢板 骨膜外固定 手外科 切开复位 近节指骨骨折 临床应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椎体结核、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此类病例行前方减压、前路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经6个月~2a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均达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好,椎体高度无丢失,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86.4%。结论对脊柱后柱完整、脊髓受压来自前方的病变进行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内固定稳定、术后脊柱融合好、脊髓压迫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 标签: 脊柱 胸腰段骨折 爆裂性 内固定
  • 简介:张力带钢丝在四肢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中应用,获得满意疗效。由于克氏针和钢丝存留体内,均需二次手术取除;可发生克氏针松动,针尖刺破皮肤,钢丝断裂等并发症。我院自1988年至1995年应用张力带涤纶线治疗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40例,疗效满意。

  • 标签: 张力带钢丝 涤纶线 骨折治疗 手术取除 生物力学 克氏针
  • 简介: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技术 颈椎弓螺钉 适应证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简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骨量的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放射吸收技术 RA 骨质疏松 诊断 OP 骨密度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的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的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的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目的:研究跟内、外侧皮神经支的体表定位及其与足跟痛的关系.方法:解剖20例足踝部尸体标本,分别以内、外踝尖水平线以及内、外踝尖与跟骨结节连线观测跟内、外侧皮神经支的体表定位.局部封闭跟内、外侧皮神经支治疗35例足跟痛患者,以'治愈'、'有效'、'无效'标准进行评判疗效.结果:跟内侧皮神经支体表定位:内踝尖连接跟骨结节内侧突后最突出处连线中点的稍下方;跟外侧皮神经支体表定位:外踝尖至跟腱后缘水平线中点稍下方;临床局部封闭跟内侧皮神经支治疗足跟痛的治愈率81.3%,而封闭跟外侧皮神经支的治愈率为41.7%.结论:跟内侧皮神经支卡压是产生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局部封闭跟内侧皮神经支治疗足跟痛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跟内侧皮神经支 跟外侧皮神经支 足跟痛 体表定位 局部封闭 局部解剖
  • 简介: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四头肌粘连,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我院自1987年起对50例股骨中下段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应用医用硅胶膜衬垫预防四头肌粘连,尤其股中间肌和股骨干的粘连,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硅胶膜 股四头肌粘连 股中间肌 切开复位 膝关节粘连性僵直 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 简介:目的按照无应力遮挡原理,设计一种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新型的无应力遮挡的外固定器,使其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外固定器治疗2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结果2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5年,骨折解剖对位,愈合,功能完全恢复,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本外固定器不仅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早期关节活动及无须行内固定取出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设计原理新颖,拓展性强等特点.从骨折治疗的进展看,无应力遮挡外固定器疗法将成为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无应力遮挡 外固定器 治疗 尺骨鹰嘴骨折 肘关节内骨折
  • 简介:在行胸腰椎椎体肿瘤根治和病灶清除术、椎体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等术式后,如何有效地进行脊柱前柱重建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髂骨块植骨存在稳定性不足、取骨区并发症多、骨融合率欠佳等问题.各种人工椎体在临床的应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操作复杂,且对多节段椎体重建应用受限.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椎间界面融合理论的兴起,一种垂直放置的钛网椎间融合器(titaniummeshcage)得以开发和投入临床使用.我们从2001年1月起开始应用钛网融合器进行胸腰段脊柱重建,取得一些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钛网融合器 胸腰椎前路重建术 内固定器 胸椎原发性肿瘤 腰椎转移性肿瘤 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