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用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MP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7例提示为PMP.超声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7.8%(7/9)。超声和CT均误诊为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1例,误诊率为22.2%(2/9)。结论超声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在对该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影像诊断
  • 简介:分子与药物偶联是靶向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此项研究探讨了高分子偶联药物的设计原则,并对近年高分子偶联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偶联 综述 方向
  • 简介:据JamesBornholt2016年4月11日(ASPLOSⅩⅪ)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和微软公司电子工程师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可能能够降低储存数字数据所需的空间。这个系统利用DNA分子编码、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能够比当前计算机文档技术上百万倍紧凑地储存信息。科学家成功地将来自4个图像文件的数字数据编码为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 标签: DNA 数字图片 图像文件 数字数据 美国华盛顿大学 核苷酸序列
  • 简介:作为最古老的海洋生物——蓝藻,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能有效抵抗癌细胞生长!记者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悉,自从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海洋生物蓝藻中含有强抗癌分子后,经过5年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科学家不仅找到了人工"复制"该天然分子的方法,还率先对其结构作了"减肥变身"手术,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人工合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分子 抗癌 蓝藻
  • 简介:过去的几年间,干细胞研究已成为了癌症研究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在干细胞中,研究较多的并非胚胎干细胞,而是癌症干细胞(cancerstemcell;tumorstemcell;也有译作肿瘤干细胞)。这些突变的细胞,可以无限期地生长,同时还可引发新的肿瘤。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许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癌症发生的真正诱因。更为可怕的是,化疗或者其他现有的治疗手段在这些持续生长的细胞身上几乎毫无功效。它们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何肿瘤在治疗后会复发或是转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快速有效治疗癌症的希望寄托在如何彻底消灭这些干细胞上。然而,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些癌症干细胞在肿瘤,即便是大肿瘤中,也是微乎其微,对于它们的研究也因此遇到了巨大障碍。  现在,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在小鼠身上大量增殖人类乳腺癌干细胞的方法,并且还发现了一个调控癌症干细胞的遗传开关(geneticswitch)。这个调控因子属于一个称作微小RNAs(microRNAs)的分子家族,它可以通过关闭一些特异性的基因,促使干细胞朝分化的方向发育。

  • 标签: 干细胞靶点 癌症干细胞 靶点分子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69岁。另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55岁。做实验室检查,行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部MRI,分析两组患者影像特点。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高血脂史比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63.75%vs47.50%;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呈强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两组头部MRI病灶均以单发病灶为主,病灶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不稳定斑块增多,血脂检测及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老年人 影像特点
  • 简介:为了能让基层医院快速、便捷地获得大医院影像诊断技术的帮扶,提高基层医院医学影像诊断能力。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云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数据的自动上传、集中存储与管理,以及影像信息、诊断报告的院间共享。我们从对影像数据的注册、数据存储中心的设计以及影像的调阅过程,对影像云平台展开系统的构建与研究。该平台的成功研发,不仅为患者寻求异地医生的影像诊断咨询提供了有效地途径,同时也缓解了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地区医疗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影像云服务平台的实现,为我国基层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标签: 基层医院 异地诊断 云计算 影像诊断咨询 影像调阅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高,总结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96年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247例,现根据其病理,影像学表现及中医辨证(证型)关系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60例,女性87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最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检查 临床资料 外伤 发病机理 男性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以慢性、进行性智力下降为特征。随着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A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大幅提高,笔者对辅助早期诊断AD的MRI、CT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结构功能影像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
  • 简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磨损不仅能造成关节假体本身的破坏而引起机械性失败,还能产生大量磨损颗粒(weardebris)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osteolysis).无菌性松动的病例行翻修手术时,在骨与假体之间可见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interfacemembrane).1983年Goldring等[1]首先对其进行了描述,并证实该界膜组织具有产生骨吸收因子PGE2和胶原酶的能力.通过对界膜组织的大量研究发现,界膜组织中存在大量假体磨损颗粒.目前认为,这些磨损颗粒是引起局部骨溶解,继而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任何人工髋关节的制造材料经磨损后都能产生磨损颗粒并出现在界膜组织中,而其中以高分子聚乙烯的磨损颗粒数目最多且生物活性最强,成为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髋假体高分子聚乙烯磨损 研究进展 人工髋关节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据DaySE[NatMed,2007,13(11):1382-1387]报道,利用超极化^13C核磁共振影像学和光谱学可观察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于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 标签: 核磁共振影像学 ^13C 治疗效果 化学药物 光谱学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的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模式扫描,轴扫描参数:140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kV、150mA用于颅脑部,每周2s。螺旋扫描参数:120kV,150mA,每周0.6s。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测量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描模式可有效去除颅底部伪影,并能减少扫描时间和扫描剂量(轴扫描模式与螺旋扫描模式对比,CTDI55.43mGy/37.80mGy;DLP662.10mGy.cm/498.28mGy.cm;扫描时间12.0s/7.2s)(P〈0.001)。结论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并可取代轴扫描模式。同时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还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并可进行影像的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正确诊断率的优越性。

  • 标签: 螺旋扫描CT 轴扫描CT 头部CT影像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0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7野均分(0°、52°、104°、156°、208°、260°、310°7个角度)进行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计算,获取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时叶片位移偏移、射野通过率,并将EPID归零野验证结果与PTW电离室矩阵归零野验证的射野通过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PID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获得的叶片偏移1mm以内百分比数值的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在208°、260°及310°3个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野验证通过率在0°、5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4°、156°、208°、260°、3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D归零野验证时获得的射野通过率与PTW电离室矩阵的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应用于调强计划的验证。

  • 标签: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 简介:在离体状态下研究兔眼角膜在不同厚度与眼压下的前凸变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眼,分成3组,1组:对照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固定角膜并对角膜内表面加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不同压力下各角膜前凸位移量,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建立正常兔眼角膜有限元模型,由实验数据反推弹性模量,并分析各组模型的Mise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低压下,第3组与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模量随切削量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分布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说明: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扩张与角膜力学性能的改变有关。角膜扩张与厚度有关,角膜厚度变薄到一定程度,角膜前凸明显,1/2厚度可能是临界值。因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预留剩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较安全,同时应将眼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 标签: 角膜扩张 角膜中央厚度 眼内压 有限元 弹性模量
  • 简介:本实验应用高分子右旋糖苷复制家兔脑软膜微循环障碍,选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及多部位微循环观测系统观测脑微循环的改变。显示约60%家兔脑软膜微循环障碍。电针足三里、曲池及人中、内关可增加高分子右旋糖苷所引起微循环障碍后脑微循环血流量

  • 标签: 软脑膜 微循环 针刺研究 高分子右旋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