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且近年来PD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主要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胞质中路易小体(Lewybody)的形成、DA能神经元变性及残存神经元合成DA能力下降所致纹状体DA缺乏和胶质细胞增生。

  • 标签: 帕金森病 受体显像 报告基因显像 干细胞治疗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也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已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本文将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 X线影像 后处理技术 应用 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CT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和MRI检查技术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I级严重的有18例,II级严重度25例,III级严重度7例,IV级严重度6例;在使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38个,检出率为67.9%,而在应用MRI检查技术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51个,检出率为9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时候,相对于CT影像技术,MRI诊断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CT影像技术 MRI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羊水过少患者中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羊水过少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分析两组的羊水指数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治疗后逇羊水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升羊水指数,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羊水过少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 妊娠结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进行检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CT影像技术,对照组给予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确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确诊率为93.75%,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95.83%,组间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确诊率均较高,在临床具体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最佳检查方式,提升确诊率。

  • 标签: CT影像技术 股骨头坏死 应用价值
  • 简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温州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于2009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以专业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亮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鲜明特色。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并和病理检查结果加以对比。结果病理结果确诊为阑尾炎者13例,胆囊炎者8例,胰腺炎者5例,肠梗阻者7例,泌尿系统结石者8例,胆管结石2例,宫外孕者1例,消化道穿孔者1例。经多排螺旋CT检查后,共准确检测出相应病变4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急腹症影响诊断当中具有较高的准确诊断率,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DR投照技术的具体效果及相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年期间收治的280例需要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同时接受传统的X光投照与DR投照,分别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率及三片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DR投照技术检查后的病情诊断率与三片率均高于X光投照,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DR投照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 DR投照 特征 技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分型符合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9%,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6.4%,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5.3%,MRI检查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应用价值小,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所以应用X线片检查时应结合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X线片 多层螺旋CT MRI 分型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颌面骨折运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诊治的颌面骨折患者76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影像技术检查,根据其检查结果进行对症治疗,评价CT影像技术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结果CT影像技术能够将颌面骨折的骨折部位、范围、骨折线走向和移位等情况清晰显示出,充分反映出患者的病理结构,根据检查结果,对较轻的8例给予保守治疗,其余6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痊愈良好。结论颌面骨折运用CT影像技术能够准确诊断患者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数据,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临床诊断价值高,可推广。

  • 标签: 颌面骨折 CT影像技术 诊断价值 治疗分析
  • 简介:颈动脉体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化学受体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体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体瘤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体瘤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体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体瘤,则双侧颈动脉体瘤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神经影像学是近年医学影像进展过程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均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很多领域神经影像学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很多方面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治疗后进行随访的主要手段,并在不少方面改变了原有的诊疗模式,同时由于设备和技术的进展,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对神经影像学的需求和依赖逐渐增加,相互间的结合已越来越多,给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标签: 影像学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经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放射影像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诊断中的检出率。结果65例患儿经气管内镜确诊有异物71处,经螺旋CT检查出异物71处,检出率为100%,其中69处异物为直接征象,2处异物为间接征象。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气管 支气管异物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