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腰疼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划入中医组与西医组(n=36)。为西医组患者行西医治疗,中医组患者行中医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中医组病患的症状改善率是97.22%,西医组病患的症状改善率是83.33%,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7d及治疗后15d中医组患者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与西医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西医组患者6例出现不良反应,中医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受,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腰疼 中医 西医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院内自拟方肛肠坐浴1号方治疗痔疮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考察其安全性。方法 400个病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术后用肛肠坐浴1号方坐浴熏洗2周,对照组高锰酸钾坐浴熏洗2周,观察分析术后伤口疼痛水肿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P<0.05)。结论 肛肠坐浴1号方能有效缓解痔疮术后患者的肛缘水肿、疼痛,减少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突显出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痔疮 混合痔 肛肠坐浴1号方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咽喉科收治突发性耳聋(以下文章简称“突聋”)患者,通过采用地塞米松治疗价值。方法:择取突聋患者140例,时间选择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全部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全部实施常规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情况加以比对。结果:治疗前纯音听阈水平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纯音听阈水平显著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耳鼻咽喉科收治突聋患者,通过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纯音听阈水平,提升整体临床疗效果。

  • 标签: 突聋 地塞米松 纯音听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尿结石使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两年内,选择 92例我院收治的尿结石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各 46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给予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为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的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手术、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优( P<0.05),手术、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P<0.05),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P<0.05),并发症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对尿结石使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可靠,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尿结石 输尿管镜取石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  摘 要:目的 探究采用不同术式的治疗方法对于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在我院以及其他医院接受治疗的食道癌患者 60例分为 A、 B、 C三组,每组 20例。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整体来说手术较顺利,其中 A组出血量大于 B、 C两组, B、 C两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和手术时间均小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B、 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手术的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各方面的指标要优于传统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道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    食道癌( esophageal carcinoma)主要是以進行性的吞咽梗阻以及胸骨后的疼痛为主,其主要致病机理是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发生了病变,对于患者的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据相关资料统计 [1],食道癌的死亡率仅仅低于胃癌,且发病数量占到了所有癌症数量的 3%左右。本文以我院以及其他医院 60例食道癌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组、分类的治疗,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具体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什邡市中医院以及其他医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食道癌患者 60例,实验的流程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 A、 B、 C三组,每组 20例。 A组男 12例,女 8例,年龄 26~ 71岁,平均年龄( 39.20±2.24)岁; B组男 11例,女 9例,年龄 25~ 69岁,平均年龄( 46.10±3.15)岁; C组男 13例,女 7例,年龄 27~ 72岁,平均年龄( 35.01±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前对三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手术准备,且对三组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     1.2.1 A组 采用传统三切口食管切除术。保持患者左侧卧位,单肺通气在右胸第四肋间后外侧进行切口,使胸段食管游离,然后于上腹正中切口游离胃,对胃周以及胃左血管旁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在胃大弯和胃小弯间做平行曲线至胃底部,同时在患者左侧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做一长约 3.5 cm切管以游离颈段食管,然后从切口处拉出胸段食管和管状的胃,离断颈段食管,让它和管状胃相吻合。     1.2.2 B组 采用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保持患者左侧卧位,单肺通气,在右侧腋中线第 7肋间做一长约 1 cm切口,置入腹腔镜,然后对肿瘤位置进行探查,确认肿瘤可以切除后,将纵膈胸膜纵向剖开,以食管游离,并将食管提起,随后采用超声刀游离胸段食管,并将纵膈和隆突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接着将卧位改为平卧并双肺通气,后续管状胃的制作和食管的吻合和 A组方法相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痔疮手术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4月到2019年7月收治的重症痔疮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手术,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创痔疮手术干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重症痔疮手术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痔疮手术 重症痔疮患者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  【摘 要】 目的:研究使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法,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手术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质量。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气胸    肺大疱破裂会引发气胸,临床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复发率低 [1]。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身体伤害大、术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内镜使用范围扩大,临床采取胸腔镜辅助切除肺大疱 [2]。本文研究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案的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7例、女性 22例,年龄 21~ 69岁、平均年龄( 44.2±3.8)岁,病情: 1例双侧气胸、 18例左侧气胸、 30例右侧气胸。对照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4例、女性 25例,年龄 22~ 68岁、平均年龄( 43.9±3.2)岁,病情: 2例双侧气胸、 19例左侧气胸、 28例右侧气胸。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临床差异( P>0.05),治疗效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第四、第五肋间开胸,切除肺大疱、切口缝合,胸壁撒滑石粉,关闭胸腔,放置引流管。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分别在:腋中线与第 6肋间、腋前线与第 6肋间、腋后线与第 6肋间制造切口,放置胸腔镜探查,吸除胸腔积液、钝性分离胸膜粘连,切割肺大疱,固定胸膜、缝合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显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发生恶化。    并发症:伤口感染、脑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属于回顾性分析,所得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处理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x ±s)记录,进行 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记录,进行卡方检验统计。计算结果中, P<0.05提示项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果统计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包括:脑梗死和消化道出血各 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包括:脑梗死 3例、室性心律失常 2例和消化道出血 3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组织或脏层胸膜、肺组织表面气肿空泡破裂,肺组织和支气管中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常见病因之一是肺大疱破裂,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保守治疗为胸腔引流或穿刺,短期疗效显著,但是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胸腔镜手术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胸膜腔无黏连属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绝对适应症,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过去认为胸膜腔粘连的气胸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症,很多学者认为此类患者不适合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导致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局限。然而胸膜腔粘连患者在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时,为保证胸腔显露充分,需做 15cm以上切口,且术者无法于直视下操作,通常采用盲目的钝性分离,难以看到出血且止血困难。胸腔镜的应用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通过调节腔镜可使粘连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术中对粘连进行分离,可有效防止大出血发生,对患者的创伤较小。随着内科镜技术更新和器械精密度提高,临床逐渐使用胸腔镜辅助切除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 [4]。    本文对比研究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并发气胸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总结结果与国内相同时间内临床报道一致 [5]。    胸腔镜手术方法避免传统手术开胸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过大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开胸手术术后容易出现炎症反应,破坏胸膜和肺部周围组织,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全 .经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对肺大疱并发气胸的治疗价值 [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33): 228229.     [2] 滕洪,王述民,曲家骐,等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70例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 11): 974976.     [3] 许世广,童向东,王述民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血气胸 13例临床分析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06( 08): 204205.     [4] 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等 .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方法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临床分析 [J].河北医学, 2015, 21( 10): 15851588.     [5] 刘军,强泽好,郭鹏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当代医学, 2015, 21( 01): 5253.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目的:研究使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法,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手术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质量。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气胸    肺大疱破裂会引发气胸,临床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复发率低 [1]。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身体伤害大、术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内镜使用范围扩大,临床采取胸腔镜辅助切除肺大疱 [2]。本文研究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肺大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案的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7例、女性 22例,年龄 21~ 69岁、平均年龄( 44.2±3.8)岁,病情: 1例双侧气胸、 18例左侧气胸、 30例右侧气胸。对照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4例、女性 25例,年龄 22~ 68岁、平均年龄( 43.9±3.2)岁,病情: 2例双侧气胸、 19例左侧气胸、 28例右侧气胸。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临床差异( P>0.05),治疗效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第四、第五肋间开胸,切除肺大疱、切口缝合,胸壁撒滑石粉,关闭胸腔,放置引流管。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分别在:腋中线与第 6肋间、腋前线与第 6肋间、腋后线与第 6肋间制造切口,放置胸腔镜探查,吸除胸腔积液、钝性分离胸膜粘连,切割肺大疱,固定胸膜、缝合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显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发生恶化。    并发症:伤口感染、脑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属于回顾性分析,所得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处理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x ±s)记录,进行 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记录,进行卡方检验统计。计算结果中, P<0.05提示项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果统计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包括:脑梗死和消化道出血各 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包括:脑梗死 3例、室性心律失常 2例和消化道出血 3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组织或脏层胸膜、肺组织表面气肿空泡破裂,肺组织和支气管中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常见病因之一是肺大疱破裂,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保守治疗为胸腔引流或穿刺,短期疗效显著,但是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胸腔镜手术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胸膜腔无黏连属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绝对适应症,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过去认为胸膜腔粘连的气胸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症,很多学者认为此类患者不适合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导致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局限。然而胸膜腔粘连患者在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时,为保证胸腔显露充分,需做 15cm以上切口,且术者无法于直视下操作,通常采用盲目的钝性分离,难以看到出血且止血困难。胸腔镜的应用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通过调节腔镜可使粘连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术中对粘连进行分离,可有效防止大出血发生,对患者的创伤较小。随着内科镜技术更新和器械精密度提高,临床逐渐使用胸腔镜辅助切除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 [4]。    本文对比研究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并发气胸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总结结果与国内相同时间内临床报道一致 [5]。    胸腔镜手术方法避免传统手术开胸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过大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开胸手术术后容易出现炎症反应,破坏胸膜和肺部周围组织,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全 .经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对肺大疱并发气胸的治疗价值 [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33): 228229.     [2] 滕洪,王述民,曲家骐,等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70例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 11): 974976.     [3] 许世广,童向东,王述民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血气胸 13例临床分析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06( 08): 204205.     [4] 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等 .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方法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临床分析 [J].河北医学, 2015, 21( 10): 15851588.     [5] 刘军,强泽好,郭鹏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当代医学, 2015, 21( 01): 525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疗效。方法:将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 100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范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产房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实施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及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对产房护理服务满意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房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

  • 标签: 产房优质护理服务 自然分娩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成人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成人水痘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4例。治疗组给予以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治疗, 根据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组退热时间( 0.93±0.53) d, 止疱时间( 2.80±1.53) d, 结痂时间( 4.22±1.78) d, 结痂脱落时间( 10.02±1.02) d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 2.33±0.72) d、止疱时间( 5.69±1.92) d、结痂时间( 6.92±1.62) d、结痂脱落时间( 14.32± 1.86) d,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成人水痘疗效佳,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盐酸伐昔洛韦片;成人水痘;临床观察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多见, 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好发于春天和冬天两个季节, 临床以皮肤黏膜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和结痂等皮疹, 有着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和相继分批出现的特点, 部分患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并发症。皮疹常始发于头皮或躯干受压部位, 呈向心性分布, 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密集, 四肢皮疹稀疏散在, 口咽部及阴部黏膜亦可出现损害, 病程约 2周。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该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 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而得病,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1]。儿童高发, 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长趋势 [2]。本研究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在本院治疗的成人水痘患者 128例, 分成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组和阿昔洛韦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128例成人水痘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 3版水痘的临床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对伐昔洛韦及阿昔洛韦过敏者;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年龄 16~ 36 岁, 平均年龄( 22.3±4.6)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4例。治疗组男 40 例, 女 24例;对照组男 42 例, 女 22例。病程 1~ 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隔离治疗, 卧床休息。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饮食为主,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亦嘱患者避免搔抓, 以免继发皮肤的细菌感染。    治疗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0960080) 0.3 g/次口服, 2次 /d, 连续治疗 2周。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四川科伦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 H20057410) 0.8 g/次口服, 5次 /d, 连续治疗 2周。其他治疗措施及使用药物两组均相同:两组均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 如伴明显皮疹瘙痒不适者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 继发感染的给予抗炎治疗;高热患者, 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并嘱患者 3 d复诊 1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进行观察, 比较疗效。退热时间指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止疱时间指没有新的水疱出现的时间;结痂时间指 90%以上皮损干燥、收敛、结痂;从治疗至痂皮脱落代表治愈 [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组退热时间( 0.93±0.53) d, 止疱时间( 2.80±1.53) d, 结痂时间( 4.22±1.78) d, 结痂脱落时间( 10.02±1.02) d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 2.33±0.72) d、止疱时间( 5.69±1.92) d、结痂时间( 6.92±1.62) d、结痂脱落时间( 14.32±1.86) d,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水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两种途径传染。近几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流动人口增加, 人口群居密集度增加, 水痘的发病率呈高发和上升趋势。据报道, 水痘重度患者, 易出现出血性皮疹, 易诱发肺部感染、病毒性脑炎和心肌炎, 甚至危及生命。而成人水痘临床症状均较儿童严重, 起病急、皮疹分布面相对更大、瘙痒感明显而影响睡眠和工作, 瘙痒抓挠后易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容易发生高热。成人水痘的内脏损害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儿高 [3]。因此, 对于成年水痘患者, 及时有效的控制皮疹的新出和伴随症状, 特别是注意防治内脏的损害, 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5]。盐酸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 盐酸伐昔洛韦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并迅速吸收, 阿昔洛韦进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之后, 磷酸把阿昔洛韦变成活化型无环鸟苷三磷酸酯, 作为病毒复制的底物, 与脱氧鸟嘌吟三磷酸酯竞争病毒 DNA多聚酶, 从而抑制了病毒 DNA合成。研究显示: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比较, 伐昔洛韦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伐昔洛韦体内的抗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昔洛韦, 因为伐昔洛韦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 3~ 5倍, 达到 67.13%。同时, 在临床实践中, 和阿昔洛韦( 5次 /d)给药方式相比, 伐昔洛韦( 2次 /d)给药更加方便, 患者依从性更高。水痘发生后, 自在出疹前 1 d至水痘结痂前都有传染性, 水痘结痂脱落后病毒消失, 故将疾病的病程缩短, 具有重要意义 [6]。    综上所述, 伐昔洛韦能明显的缩短水痘患者的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 加快患者的康复, 显著的提升治疗效果, 从而减少成人水痘并发症及内脏损害的发生。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容之 .现代皮肤病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211-212.     [2] 刘辉, 徐宏 .成人水痘 31例临床分析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3, 17( 4): 249-250.     [3] 李梦东, 王宇明 .实用传染病学 .第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46-552.     [4] 茅恒菊 .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水痘 -带状疤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1, 2( 12): 1075-1076.     [5] 谢雪冰, 付林丽 .成人水痘 60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文摘 -皮肤科学, 2009, 26( 3): 146-147.     [6] 杨国亮, 王侠生 .现代皮肤病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2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糖尿病患者采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和观察组(30例,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对比血糖指标、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可提升疗效、降低血糖,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老年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泌尿结石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更低(P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碎石成功率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中药对照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所有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人工检索灰色文献和已发表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截止至2019年10月。两名评价员独立筛入、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以及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65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结合中药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OR值= 6.04,95%CI(3.85,9.45)],经Z检验,P=7.85,P<0.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烧伤使用自体结膜筋膜瓣遮盖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11月我院的 22例化学烧伤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第一二天有 16例患者疼痛,角膜刺激症缓解显著,角膜水肿和炎症明显缓解。术后两周有 22例角膜创面上皮化,没有明显新生血管增生和假性胬肉并发症。术后进行了 3至 6个月的随访,有 22例患者的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有 68.56%的患者提升了视力。 结论:早期轻中度眼化学伤和热烧伤使用自体结膜筋膜瓣遮盖术治疗,简单易行,效果突出,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化学烧伤 自体结膜筋膜瓣遮盖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64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2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4例实验组(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值更低,组间差异为P<0.05。结论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提高临床疗效果,且相较于传统常规西药治疗法,不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炎的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认为支气管炎,且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在其入组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配为了使用不同疗法的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使用常规疗法,后者则增加炎琥宁、培菲康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及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仅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80%,对比来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干啰音、憋闷、体温正常等缓解时间也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培菲康对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内科疗法 炎琥宁 培菲康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内科心理衰竭患者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且为老年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加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心肌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更有效果,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更倾向于以上两种药物的治疗方案,患者对治疗效果也更为满意。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 2016~2018年心内科临床收治的 2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 1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给予治疗组 1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参照组前提下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的心室率、血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 E/A及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参照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有效性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舍曲林早晨顿服,50mg/日,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西医治疗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舍曲林 养血清脑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 2016~2018年心内科临床收治的 2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 1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给予治疗组 100例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参照组前提下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的心室率、血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 E/A及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参照组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