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介入护理对心梗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的34例介入性心梗患者,经医院委员会审核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后,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使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并对两组在护理完成之后的心理状况、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显示,观察组其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短轴缩短、左心室射血评分比对照组高,组差有意义(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梗患者在进行介入护理后采用心脏康复的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辅助效果显著,可减少焦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血管; 心梗; 心血管康复;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患无隙沟通方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心血内科护理效果,以护患无隙沟通和一般沟通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80例心血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沟通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沟通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内科护理中采用护患无隙沟通方式可以有效的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患无隙沟通 心血管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血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具体过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进行心血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参与实施,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患者52例,对应的收治时间选择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本次研究的内容,将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分别用于其中的26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依次以对照组、观察组的形式展开比较观察。 结果:在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示更优,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强调了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后的全程护理管理,许多护理细节质量得到有效把控,将其用于心血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在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精细化护理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在心血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血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具体过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进行心血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参与实施,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患者52例,对应的收治时间选择在2020年7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本次研究的内容,将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分别用于其中的26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依次以对照组、观察组的形式展开比较观察。 结果:在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示更优,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强调了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后的全程护理管理,许多护理细节质量得到有效把控,将其用于心血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在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精细化护理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急诊室输液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患沟通技巧,分析两组的护患沟通质量评分、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患沟通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2.5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急诊输液 护理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风险事件中,采取风险防范式管理措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2021年间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开展满意度较高。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在儿科的护理风险事件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防范 儿科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绵阳市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系统上报的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6起,累计发病563人,住院133人,罹患为28.54%,事件规模平均为8.53/每起。暴发事件集中在6-8月份,高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已查明事件中,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导致的事件起数最多,其次是真菌及其毒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全年暴发事件规模以患病人数/起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实施后,产科特需门诊患者满意情况以及就诊等候时间,评估该措施的可行性、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选择62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随机(随机数表)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各31例)。组别设置:研究组、对照组,对上述组别分别实施品管圈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结局。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低,P

  • 标签: 品管圈 产科特需门诊 满意率 就诊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儿童预防接种200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对策。结果:儿童预防接种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异常性反应、偶合反应和一般反应。通过开展有效干预可以预防接种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力监测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针对原因进行干预,并对相关症状做好处理,才能保证安全接种,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我县20个乡(镇、街道)25个接种点预防接种的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前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接种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常规护理干预 接种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在创伤事件救治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分析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对象为此时间段内我院院前急救的58例意外创伤患者,对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研究其可行性。结果:急救人员抵达求救现场的时间较快,并且患者在入院后需要等待救治的时间较短。结论: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使用在发生创伤事件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创伤事件 院前急救 应急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PDCA循环对降低体温单绘制漏项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4月对体温单进行现状调查,其中1-2月未实行PDCA循环为对照组,3-4月实行PDCA循环为观察组。对体温单进行随机抽查,比较两组的体温单漏项。 结果  抽查结果显示体温单漏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PDCA循化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体温单绘制的准确性,降低体温单的漏项,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体温单漏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缓解骨折术后疼痛和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骨折手术患者,共计60例,平均分成两组,详细如下:参照组(3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舒适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以后,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骨折 舒适护理 老年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我县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出生的200名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并分为常规组(n=100)和研究组(n=10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为2.00%,常规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为10.00%,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为100.00%,常规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为85.00%,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给予优质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