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电针用于肛肠手术患者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肛肠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软件将其随机平平均分为三组,按照镇痛方案不同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洛芬待因镇痛,实验1组采取电针刺激镇痛,实验2组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电针镇痛。比较三组术后各时间段切口以及排便疼痛情况。结果:实验1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1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肛肠手术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电针镇痛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电针 肛肠手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电针配合局部激光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局部激光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了不同治疗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电针 局部激光 乳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热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热苗药-三百棒组、辛热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热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 标签: 辛热苗药 隔药灸 穴位贮库效应 类风湿关节炎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比较对照。治疗组加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PaO2、PaCO2、SpO2、R具有明显的差异,哮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28例,用常规美洛昔康片对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用电针联合中药熏蒸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骨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展开电针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同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针疗法 中药熏蒸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运用穴位推拿干预针对小儿发热护理效果的实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高烧不退发热的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作为主要的临床研究调查对象,展开本次临床研究。以穴位推拿干预治疗的患儿为实验组,通过西药输液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通过研究对比两组发热患儿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穴位推拿干预治疗的实验组患儿,退热有效率为95%,整体满意度为85%;服用西药治疗患儿有效率为60%,整体满意度为25%;结论:运用穴位推拿干预能够迅速治疗和抑制高烧不退等相关症状,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疗效,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予以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运用穴位推拿干预 护理效果 小儿发热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显效时间。方法:观察对象为抽取我院收治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9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常规穴位针刺并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给予“四穴电针”治疗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患者的疼痛显效时间。结果:在接受了“四穴电针”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显效时间明显更短,且JOA评分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上结果比较满意,显效时间更短,更快的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提高患者腰部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性疼痛 JOA评分 四穴电针 腰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电针组穴配合护理用于精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治疗。采取双色球分组方式将其分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在该基础上采取电针组穴治疗的研究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来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在治疗前的上述两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组穴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效果,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 标签: 电针 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神经科面瘫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科就诊的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单纯针灸诊疗的对照组(n=47)和进行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组(n=47),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72%(37/47),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 面瘫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应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外感发热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作比较,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咳嗽、咳痰、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 标签: 推拿 穴位贴敷 外感发热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血液透析疲乏和睡眠障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1例(另加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疲乏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时间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血液透析患者穴位按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穴位按摩 血液透析 疲乏 睡眠障碍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对患者实施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症状,将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和93.5%,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8.6±2.1)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低频脉冲电疗,更有利于患者吞咽障碍更快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低频脉冲电疗 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脑梗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梗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方式,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更优,P<0.05。结论:在肢体功能方面对脑梗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效果更好。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 脑梗后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益气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泻剂结肠”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方法 40例“泻剂结肠”给予温阳益气方水煎液口服,同时配合穴位贴敷,14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月便秘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果 “泻剂结肠”患者经口服温阳益气方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 温阳益气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泻剂结肠”可取得满意疗效,患者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泻剂结肠 温阳益气 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式应用在少弱精症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选取160例我院所收治的少弱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8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维生素E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子量、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精子总活动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对比两组精子量、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精子总活动率,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2)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少弱精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1.25%)与参照组(66.25%)相比较高(P<0.05)。结论:针对少弱精症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式 少弱精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宫缩痛联合应用穴位按摩、艾灸的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7月,选取88例产后宫缩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用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联用穴位按摩及艾灸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宫缩痛缓解率97.73%大于对照组77.2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大于对照组77.27%(P<0.05)。结论:产后宫缩痛联合应用穴位按摩及艾灸,可有效缓解疼痛,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宫缩痛 穴位按摩 艾灸 宫缩痛缓解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 纳入共计150例中风后抑郁失眠患者进行统计,纳入时间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烟台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脑病科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心理干预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消息汤联合穴位刮痧方案在胆囊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消炎利胆片和利胆消息汤联合穴位刮痧方案治疗,比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利胆消息汤 穴位刮痧 胆囊息肉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