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回顾分析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结果 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及护生占比为70.00%,工龄低于5年占比为67.50%,初级职称占比为72.50%。外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占比为27.50%,其次是手术室。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占比为42.50%。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比为90.00%。结论 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接种预防疫苗等,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监测分析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特勤疗养人员疗养期间行饮食护理,对其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的特勤疗养人员选为研究对象,共120人,以接受疗养的时间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一为对照组,二为实验组。前者行常规疗养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行饮食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特勤疗养人员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均衡特勤疗养人员的营养素供能比例,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 标签: 饮食护理 特勤疗养人员 疗养期间
  • 简介:摘要: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临床医疗服务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对于公立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来讲,为促使各医疗环节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满足患者的综合需求,更需要持续对医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本文就侧重对当前公立医院医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公立医院 医务管理人员 综合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护理人员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本组观察时间为2022年9月,采用调查问卷对238例基层护理人员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结果:(1)对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概念认知中,其中理想血压正确回答率为203(例)85.29%、正常血压正确回答率为216(例)90.75%、正常高值血压正确回答率为172(例)72.26%。(2)对高血压治疗药物认知调查中,6大药物认知回答正确率为183(例)76.89%,不正确率为55(例)23.10%。(3)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调查中,回答正确率为191(例)80.25%,不正确率为47(例)19.74%。(4)对高血压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调查中,回答正确率为199(例)83.61%、不正确率为47(例)39(例)16.38%。结论:基层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症相关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加强高血压病症知识学习,提高高血压病症防治水平。

  • 标签: 基层护理人员 高血压病 知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针对80名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同时以随机法将献血者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献血者。其中对对照组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的献血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精准性。结果:研究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精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检验结果 影响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针对80名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同时以随机法将献血者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献血者。其中对对照组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的献血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精准性。结果:研究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精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检验结果 影响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超声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3-2022.9月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3200例受检者,均接受脂肪肝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脂肪肝的防范对策。结果:3200例受检者共检查可疑脂肪肝715例,检出率为22.34%(715/3200);男性检出率为14.63%(468/3200),女性检出率为7.72%(247/3200);年龄分布:40-50岁72例,占比10.07%(72/715),51-65岁215例,占比30.07%(215/715),>65岁428例,占比59.86%(428/715);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共524例,占比56.36%(403/715),饮酒者312例,占比43.64%(312/715),高脂血症者172例,占比24.06%(172/71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73例,占比10.21%(73/715)。结论:超声检查是健康体检中诊断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合理控制体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坚持运动锻炼是防治脂肪肝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健康体检 脂肪肝 超声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乡镇卫生院管理中,探究护理人员的情绪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20.01~2022.06年间在本院工作的106位护理人员以及56位患者进行分析,按照管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情绪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对比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情绪劳动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在不同管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表层表演评分、深层扮演评分、自然表现评分等指数为(89.36±1.55)、(90.26±2.67)、(91.86±1.32),对照组为(71.26±1.29)、(72.63±2.06)、(70.88±1.62),差异P<0.05。探究两组护理的医患纠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2(7.14%)、25(89.28%),对照组为5(17.85%)、20(71.42%),差异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采取情绪管理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的情绪控制效果较为优异。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人员 情绪劳动 医患关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原因,分析适当的应对策略。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其焦虑程度,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抑郁程度。计算并总结43名工作人员的SAS及SDS评分及其心理压力来占比。结果:医院收费窗口工作人员的SAS及SDS评分比国内常模高,P<0.05;经调查发现81.40%的工作人员认为心理压力来源是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次之是劳动强度过大、薪资和晋升。结论:医院收费窗口工作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和劳动强度过大造成,部分是由于薪资及晋升引起,医院要重视相关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对策,及时消除和缓解其心理压力。

  • 标签: 医院收费窗口 工作人员 心理压力 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对于控制降低儿科医院感染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儿科医院自2020年1月始落实关于医护人员手卫生针对性引导干预,以2019年1-12月、2020年1-12月各1年时间进行回顾性对比,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期间无出现医护人员职位调动情况。对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卫生执行情况(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操作前、操作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概率及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医院进行医护人员针对性手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院感染事件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干预 儿科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护人员规范使用锐器盒依从性的可能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现场调查模式,对我院168名医护人员规范使用锐器盒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分析。结果:168名调查对象中规范使用锐器盒的依从性仅达到65.78%(371/564),医护人员对锐器盒的规范使用认知程度不理想。工作时间、对锐器及锐器盒的认知程度、锐器盒的摆放位置及工作量与医护人员规范使用锐器盒的依从性相关(P

  • 标签: 锐器盒 医护人员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手卫生PDCA管理在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护理人员20名,通过隐蔽方式实施调查,分析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的环节,并开展PDCA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以及各抽取50例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护理人员手卫生PDCA管理可提升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手卫生干预 PDCA管理 院内感染 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 分析公立医院编外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广大编外员工提供一切服务,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利用率。

  • 标签: 公立医院 编外人员 人事档案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医务人员50名,为本院长期在职人员,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名,未在日常工作中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医务人员则需要定期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发生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结果 结合对比可见,在发生医疗纠纷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心理状态以及诊疗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医疗纠纷 诊疗行为 心理状态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现场和视频监控观察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比较不同岗位、不同时机以及穿脱防护用品过程中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结果: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5.06%,正确率86.20%;不同岗位人员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卫生时机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防护用品前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均为100%,脱防护用品前、中、后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高,需进一步提升脱防护用品过程中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与维持,需要管理者不间断的培训、考核、追踪,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 标签: 新冠肺炎 定点医院 工作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在职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中,共200名,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分组,焦虑抑郁组(总评分>15分)88名,正常组(总评分≤15分)112名,完成以上两组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检测工作,并且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LH)和正常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焦虑抑郁组医务人员的雌二醇(E2)明显高于正常组,睾酮(T)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同女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尤其是E2水平异常提升,T水平下降,均可影响情绪状态,且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 医务人员 焦虑抑郁症状 血清性激素